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0篇
  免费   986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389篇
大气科学   444篇
地球物理   573篇
地质学   3839篇
海洋学   628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633篇
自然地理   180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蒸散发是湿地水文过程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湿地的水文生态系统。以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基于湿地及其周边6个气象站1963—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站点与湿地的潜在蒸散量(ET0),并分别从趋势性、突变性以及周期性角度分析了ET0的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了ET0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季节和年际ET0在时间尺度上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夏、秋季和年际尺度下,增加非常显著;在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增加非常显著的地区,在秋季表现为整个区域,年际尺度下则贯穿于整个东、西部;同时,若尔盖湿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暖干化的趋势。春、冬季和年尺度ET0的突变年份均为2002年,而夏季和秋季则分别在1988年和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春、夏、秋季以及年际尺度下,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可能为28年,冬季则为22年;此外,春、秋、冬季以及年尺度下,ET0的第一影响要素以温度为主,夏季则为日照时数。不同站点间,以冬季若尔盖和红原站最为突出,相对湿度为ET0的第一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若尔盖湿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乔梁  张强  岳平  金红梅 《大气科学》2019,43(2):251-265
利用中国西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的7个高空站的2013年夏季晴天07时、13时、19时(北京时)的大气边界层资料,通过分析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垂直结构,发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厚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稳定边界层厚度、残余层顶高度和对流边界层厚度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出现阶梯性大幅降低,从非季风区至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对流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25.6%和81.8%,稳定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58.3%和41.8%;在稳定边界层条件下,可观察到低空急流的存在,非季风区低空急流出现高度明显高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且非季风区的低空急流风速也明显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通过分析与大气边界层发展最为密切的陆面热力因素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净辐射值、日地-气温差最大值以及感热通量值在非季风区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从陆面热力过程为非季风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利用2014年到2016年汕头市O_3的逐日浓度资料,分析了O_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汕头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的同期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混合层厚度、降水、大气环流等气象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于北方多数城市夏季O_3污染严重,汕头市的O_3污染秋季(9—11月)最严重,初夏(6月)污染较小,这与汕头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O_3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午后15:00左右浓度最高,夜间浓度较低。风速对O_3既有扩散作用,又有混合作用,当日均风速为1.7 m/s时O_3的平均浓度最大;O_3日均浓度与14时混合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午后混合层厚度对O_3日内峰值有很大影响;O_3平均浓度在相对湿度60%时达到最大,高相对湿度不利于O_3体积分数的积累;降水对O_3的去除效果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增大,汛期降水的去除效果与总体去除效果基本一致,而非汛期强降水(中雨以上)去除效果更加显著;出现轻雾时O_3浓度接近平均,出现霾时O_3浓度较高,出现大雾时不利于O_3的生成;当汕头市地面为冷高压脊、850 hPa为东北风场、500 hPa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易造成O_3污染。  相似文献   
64.
<正>1引言1.1气象灾害区划及防御工作的研究意义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的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大风等。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嫩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寒温带气候。主要气象灾害为水灾、旱灾、霜冻、冰雹、雷电等。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影响拜泉县的气象灾害进行区划和防御管理对策研究,对提高全县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65.
为了深入认识近代特大干旱事件的成因,利用中国1900年前后旱涝等级资料、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资料等,分析了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1)1900年前后的特大旱灾出现在100年来年代际变暖期,以北方干旱最严重,且多灾并发。(2)1900年前后是年代际夏季风最弱的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和西伯利亚高压年代际增强期是特大旱灾发生的直接原因。(3)强厄尔尼诺事件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低值期,也是1900年前后特大旱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准确、及时和完整地收发气象综合观测资料和服务产品是开展天气预报预测和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通信系统、信息传输业务流程和传输业务规范的阐述和业务状况的分析,从对气象信息资料产生的源头、传输、收集、分发到最终逐级入库、逐项全面分析,找出影响青海气象信息传输时效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解决气象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达到有效提高气象信息传输时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湘东北金宏金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等进行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表明:(1)中元古界冷家溪雷神庙组(Pt2l)为矿源层;(2)北西西向压扭性剪切断裂带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北北东向压扭性剪切断裂带是该区金矿的次要控矿构造;(3)该两组压扭性剪切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金矿富集最有利部位,很容易形成品位较高、厚度较大的矿床;该矿区矿床远景规模可达大型。  相似文献   
68.
吴寒 《地图》2021,(1):108-121
“帝京高拥九重尊,直北山河紫翠痕”。北京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凝聚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北京城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这里分布着宫苑园林、坛庙建筑、商业集市、街道坊巷、城市水系等等,既包罗大气雍容的都城气象,也不乏繁华热闹的市井趣味: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城市中轴线,延伸出北京独有的秩序之美;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层层嵌套的城市空间格局,定格了历朝古都的庄严气魄。  相似文献   
69.
针对湖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该文以湖南省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网格维数、核密度估计和全局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湘西、怀化、郴州、永州、邵阳等5个市州;传统村落分形特征明显,且分形特征较为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特征;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3个片区: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全局莫兰指数为0.57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与社会经济、交通条件和中心城市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为助推抚州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开展,该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抚州市9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历史演变过程,探讨了影响抚州市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抚州市传统村落呈凝聚型分布,主要集中在金溪县,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总体呈现"小范围聚集""大范围散乱"的空间分布格局;抚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宋代,随着朝代更替,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增加并以金溪县为中心聚集,总体表现为"西南-东北"聚集的空间分布方向特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着抚州市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自然因素影响着传统村落建村的选址,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