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在世界各地陆架外缘的地震剖面上,出现与海底近似平行的拟海底反射层BSR。BSR与气体水合物稳定域同时发生,并通常用作指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尽管假设BSR标志含气体水合物的沉积物之底界,但位于BSR之下沉积物内低速游离气的产状及重要性仍是长期争论的课题。这篇论文通过对俄勒冈近海和波弗特海面两个地区BSR的反射系数模拟或AVO模拟,调查水合物丰度与BSR伴生的游离气。根据两地的多道地震剖面,地震速度资料和俄勒冈ODP第892站的钻井记录资料模拟,若BSR之上的气体水合物饱和度小于孔隙体积的30%,BSR的AVO研究能确定BSR之下是否存在游离气。根据AVO,能大致估算BSR之上气体水合物饱和度,但仅用地震资料,不能控制BSR之下的游离气饱和度。两个地区的AVO分析暗示出:BSR之下的游离气是导致强振幅BSR的主要原因。对两地区研究,计算BSR之上的水合物浓度不足孔隙体积的10%。  相似文献   
62.
本文根据IES解释工作站在试生产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总结了该系统和二堆地震资料解释方面的主要特点、应用情况,并通过实例阐述其应用效果,同时对其优缺点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3.
万安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万安盆地各构造层内的构造样式,总结了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表明:盆内形成了基底构造层(T5以下)主体构造层(T3-T5)和表层以构造层(T3以上)第三层构造层,各构造层内均发育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其中主体构造层内圈闭构造最发育,构造样式最丰富,认为最终的主要构造运动-万安运动(T3)是导致圈闭发育的主要原因,造成地层强裂挤压、隆长剥蚀、产生构造反转 、断块及褶皱。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64.
南海沉积物中烃类气体(酸解烃)特征及其成因与来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烃类气体是形成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物质基础,可通过顶空气、吸附烃和酸解烃等方法来探测。南海473个站位767件沉积物样品的酸解烃分析结果表明,甲烷含量为0.8~22153.6μl/kg,平均为335.8μl/kg,并可分成台西南—东沙、笔架南、琼东南—西沙海槽、中建南—中业北、万安—南薇西和南沙海槽等6大异常区,其中南沙海槽是异常最强烈的地区,台西南盆地次之。154件甲烷样品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δ13C1值为-101.7‰~-24.4‰(PDB标准,下同),平均为-44.5‰,其中南沙海槽的δ13C1值明显偏低,为-101.7‰~-71.4‰,应是微生物气或是以微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而南海其他地区的δ13C1值相对较高,为-51.0‰~-24.4‰,明显属于热解气。  相似文献   
65.
地壳伸展及走滑与万安盆地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分析,发现万安盆地三套构造层(基底构造层、主体构造层、表层构造层)内发育了各具特色的构造样式,认为这些构造样式是地壳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反映该盆地相应经历了伸展作用、走滑运动和区域沉积三个演化阶段。因此,万安盆地应属地壳伸展张裂形成的、且受到走滑作用改造的、具扭性的断坳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66.
在南海扩张过程中微板块断裂、碰撞、拼接的构造背景下,南海南部中新世以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经过后期成岩改造形成了大量碳酸盐岩储层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了解该海域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以北康盆地高精度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邻区岩心、薄片资料,对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类型、储集空间、成岩作用以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南部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且储集空间丰富,主要有两类,分别为礁滩储层和不整合面岩溶储层;发育多种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铸模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晶内溶孔等. 该区域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受白垩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的建设性改造,并且主要受构造、沉积、古气候和流体活动因素的控制.北康盆地碳酸盐岩可以作为良好的储层,并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能形成“下生上储”的碳酸盐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67.
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设置了关于南海珊瑚礁的专题,系统讨论了南海珊瑚礁从响应、记录全球变化到岛礁工程建设和油气勘探等的研究进展。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双重影响,南海珊瑚礁在过去50多年来退化幅度高达80%,不少区域现代活珊瑚的覆盖度20%。珊瑚骨骼的地球化学指标清楚地揭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南海海水的污染程度增加、CO2驱动的海水p H值降低(变酸)等,这些环境问题对南海珊瑚礁构成了进一步的威胁。而日益增加的珊瑚礁区工程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对珊瑚礁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建议充分研究珊瑚礁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充分考虑珊瑚礁生态的脆弱性特点,进行岛礁工程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倡导"绿色工程"的理念。广布于南海的生物礁,其主要成礁时期为中新世以来,多种礁型储层及其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决定了南海生物礁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也具有多时间、空间尺度的环境记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