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现代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被认为是地球早期环境的理想对应物.AMD的水环境具有金属含量高、pH低的特点,这与太古代-早元古代时期海洋的某些环境条件十分类似.然而,尽管AMD的环境条件恶劣,但仍然栖息着非常丰富的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在这其中那些嗜酸的、营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类群(特别是Euglena mutabilis)更是引起众多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全面概述了在AMD环境中发现的真核微生物Euglenids种群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生命演化和早期地球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指示性作用.Euglenids的细胞具备区域化功能,因而具备需氧和厌氧的蜡酯和甾醇的双生物合成途径,同时它们还可以形成生物膜,所有这些均使得Euglenids能够在早期地球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持续演化.在AMD酸性环境中发育的富铁叠层石、嗜酸微生物的脂类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比值以及它们独特的生理和生化特征可用于阐述真核生物的演化、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产生、条带状富铁建造的形成以及地球早期的环境演化等.  相似文献   
62.
汉诺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诺坝地区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部分为变沉积岩。从周坝麻粒岩相变沉积岩包体的 Sm-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获得了 (424± 10) Ma的全岩-单矿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全岩 Sm- Nd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些包体可能与地表出露的太古宙麻粒岩有亲缘关系,但二者的 Pb- Pb与 U- Pb锆石年龄又反映二者成因不同。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可能为残留于大陆下地壳的古老物质。 424 Ma的 Sm- Nd年龄可能反映了与加里东运动时期蒙古板块向华北地台俯冲而发生的变质与再就位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63.
北秦岭弧后盆地俯冲消减与陆壳物质再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桐柏北部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黄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桃园岩体形成于与洋壳消减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与二郎坪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黄岗杂岩岩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陆壳物质,该物质来自俯冲板片上陆壳沉积物的再循环,与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北的俯冲消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4.
周炼  刘存富  凌文黎  张利 《地球学报》1997,18(Z1):313-315
天然水中的Sr同位素比值是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作用重要的示踪剂,本文以冀中坳陷地下水为例,探讨了天然水中87Sr/86Sr的分布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示踪意义。  相似文献   
65.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几何处理方法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成为近几年来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概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三种几何处理方法:多项式法、多项式正射纠正法及距离-多普勒方法,对以上三种方法的算法进行了描述;并基于C 程序进行了计算机实现。利用ERS-2数据和RADARSAT数据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项式正射纠正方法和距离-多普勒方法纠图精度较高,且纠图精度相差不大;而多项式法在山区纠图精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种新型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的情况;还较详细地介绍了该仪器系统的各种装置的规格和性能,并指出这些仪器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野外接收—野外基地监视回放—实验室回放处理的数字地震测深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67.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是中国大陆中重要的构造转换域,为探讨不同陆块及古洋幔的构造归属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该构造结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源区不具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REE)及其它不活泼元素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与岛弧无关的环境。变质玄武岩的 Sr 同位素组成受到海水热液蚀变或后期变质作用的影响而有所改变。Nd-Pb 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其地幔源区具有典型的印度洋MORB 型同位素组成特征(传统意义上的"Dupal"异常),从而说明其地幔源区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古洋幔构造归属的研究不仅为研究该构造结内各微陆块构造归属提供重要的约束,也为研究有关陆块间造山带的性质、发展与演化提供了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68.
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张利  雷军  张小雷  董雯 《地理学报》2012,67(6):817-828
利用2011 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街道一级统计和调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形成的主要因子有6 个,即:① 少数民族人口,② 知识分子,③ 普通工人及退休人员,④ 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员,⑤ 疆外流动人口,⑥ 农业人口。通过聚类分析法将乌鲁木齐划分为6 类社会区,即:① 民族混居区,② 知识阶层聚居区,③ 一般工薪阶层与退休人员居住区,④ 人口密集的机关干部、高级管理与服务人员聚居区,⑤ 疆外流动人口聚居区,⑥ 远郊农业人口散居区。并据此建立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以扇形和多核心结构为主,同心圆结构不明显。乌鲁木齐现有的城市社会空间格局是在其自然本底条件基础上,经过250 多年的历史发展,在社会经济因素、宏观政策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9.
追溯和重塑超高压变质岩由100多千米地幔深度折返至上地壳及地表的过程,对理解会聚板块边缘及大陆碰撞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资料,结合区域多期变形分析,大别-苏鲁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至少可分解出4个大的阶段.块状榴辉岩记录了三叠纪(约250~230 Ma)大陆壳岩石的深俯冲/碰撞作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迅速折返发生于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P>3.1~4.0 GPa,T≈800±50 ℃)之后,处于地幔深度和柯石英稳定域,相当于区域D2变形期阶段.分别与区域变形期D3、D4和D5对应的折返过程,以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发育和减压部分熔融作用2个中间性构造热事件,均发生在地壳层次. 网络状剪切带在折返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均有发育,标志着在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变质和变形分解作用曾重复进行.着重指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主要是由大陆壳的深俯冲/碰撞和伸展作用控制的构造过程,且受到俯冲带内、带外诸多因素的约束,其中水流体就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0.
剪胀角是描述岩石体积膨胀扩容的常用参数,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中,连续介质理论通常假设剪胀角为0;在关联流动法则中,其值恒定且等于内摩擦角。岩石三轴压缩全过程体应变曲线表明,其体积剪胀性依赖于围压和塑性参量,破坏过程中不仅其特征强度随围压和塑性参量呈非线性变化,而且剪胀特性也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基于塑性力学理论,针对锦屏大理岩损伤控制的全过程三轴加、卸载试验,采用双参数非线性函数拟合方法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围压效应和塑性参量的非线性剪胀角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大理岩、中硬岩,在破坏过程中扩容行为强烈依赖围压和岩石塑性参量,均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至峰值后,随着塑性变形增加逐渐减小的非线性演化规律。提出的双参数非线性剪胀角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岩石破坏过程中的体积扩容特性,其结果对于研究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变化诱发的围岩剪胀破坏机制、体积扩容膨胀区范围预测和围岩支护的合理设计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