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电子信息化对地质档案管理产生影响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  郭佳莹  张璐 《吉林地质》2010,29(4):179-180
文章讨论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将纸质储存转化为电子储存,建立数字档案信息库,这样既能极大地节省储存空间和人力成本,又能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电子技术对传统原本地质档案的形成、制作和利用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利用NCEP FNL分析资料、青岛降水现象仪和双偏振雷达观测资料,对北上台风利奇马(1909)和巴威(2008)引发的局地对流性强降水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外围的东南暖湿气流内,受地形或边界层锋区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单体后向传播或原地合并加强造成了局地强降水;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和对数归一化浓度(l...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应用LA-ICP-MS测定了从塔里木陆块离解出来的一个大陆碎块(片),即全吉地块盖层全吉群下部南华纪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111个测点的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组成.87个谐和年龄构成的锆石年龄谱记录了强烈的古元古代~2.45、~2.32、~2.11和~1.95 Ga热事件以及微弱的太古代热事件信息,指示南华纪石英砂...  相似文献   
64.
全吉地块东端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中普遍发育变质的基性岩体,它们的形成时代、变质作用时代和对地块基底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应用LA-ICP-MS技术测定其中的一个变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获得的10个测点数据显示,锆石受到热事件的强烈改造而发生严重铅丢失,但拟合的不一致线仍给出相关性较好的上交点年龄1712Ma±47Ma和下交点年龄472Ma±29Ma,MSWD=1.4。这表明,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是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末期汇入Columbia超大陆之后于中元古代早期初始裂解而侵位的基性岩体。这些基性岩体在早古生代卷入了柴北缘碰撞带而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受到构造肢解。  相似文献   
65.
采用基于边缘块剔除的局部方差法对我国HJ-1环境卫星CCD图像的信噪比进行了评估,选取满足噪声评估环境的图像,分析了HJ-1/CCD影像各个波段的信噪比特征。结果表明,HJ-1/CCD影像第3波段信噪比最高,第4波段相对较低;与美国Landsat/TM图像相比,HJ-1/CCD图像信噪比整体上更高。  相似文献   
66.
基于地震奇异性属性划分砂砾岩扇体沉积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数据划分沉积旋回主要是解决二个问题:沉积界面和沉积旋回体,而沉积界面是基础。地震剖面携带着大量的奇异性信息,是地下地质体的沉积、旋回性、波阻抗等综合反映。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性质,通过Lipschitz指数刻画信号中奇点位置和大小,能够检测地震信号局部奇异性。利用小波变换系数的模极大值法提取地震奇异指数,从而揭示沉积旋回性和沉积界面。这里基于偏移地震数据的小波变换,提取地震奇异性属性,来解决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沉积界面的检测。通过实际资料处理,地震奇异性属性成功刻画了砂砾岩扇体的外部形态,同时还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扇内沉积界面与沉积的期次,为进一步的精细解释以及扇体内的油气藏预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7.
东秦岭商丹断裂带南侧武关岩群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能松  巴金  张璐  苏文  刘景波  郭顺 《地质通报》2009,28(5):556-560
用LA-ICPMS定年技术测得武关岩群变玄武岩中继承性成因锆石的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48Ma+18/-12Ma。这一年龄代表了继承性锆石受炽热玄武岩浆改造而重结晶的年龄。综合分析认为,武关岩群的时代可能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68.
蒋少涌  王春龙  张璐  袁峰  苏慧敏  张浩翔  刘涛 《地质学报》2021,95(10):3017-3038
锂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伟晶岩的成因及锂等关键金属在花岗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是如何富集成矿的,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多种方法可对伟晶岩的成岩成矿年龄进行限定,除锆石外,其他副矿物和矿石矿物如磷灰石、铌铁矿族矿物、锡石等的原位微区U-Pb定年己得到广泛应用,但需根据定年矿物的共生关系、结晶学及矿物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合理解释所获年龄的地质意义;伟晶岩型锂矿的成岩成矿一般具有同时性,个别存在多期成矿.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类型主要有LCT型(富集Li-Cs-Ta)和NYF型(富集Nb-Y-F)及它们的混合类型;成因有"母体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源岩直接部分熔融"两种主要模型;多种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可用于区分这两种成因.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包括成矿元素在源区的初始富集,成矿元素在岩浆过程中的富集和沉淀,以及在岩浆-热液过程中的行为和富集作用.伟晶岩中贯通性矿物和矿石矿物的原位微区分析是研究锂等关键金属成矿过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9.
在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中,青藏高原气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气温、地表温度、地面风速和地表感热通量等方面重点阐述了2000年后青藏高原气候的一些新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和地表温度在2000-2010年显著增温,而在2010年后出现增温变缓的趋势;地面风速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趋势转变,由2000年之前的显著减小趋势逐渐转变为2010年后的显著增大趋势;2000年后风速和地气温差的变化共同导致地表感热通量的增强和趋势转折,其中,2000-2010年地温增温率快于气温的增温率,这对地气温差的加大和地表感热的增强具有重要贡献,2010年以后地面风速的快速增大是高原感热增强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风速的变化可能主要与大尺度的环流调整有关,而高原地温的变化则可能主要是高原局地下垫面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
"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生态发展道路的共同特点。在概述发达国家生态发展道路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历史比较,总结出欧盟、美国和日本在生态发展道路上的不同特征,并对欧、美、日生态发展道路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中国在生态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生态治理经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用以绿色城市化、绿色空间布局、横向布局与流域开发为基础的新的发展方式,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