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地震波散射非线性反演的不动点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工作聚焦于构造一种新的地震波散射非线性反演方法.文中将不动点理论引入到地震波散射非线性反演中,并具体的构造出了波的相空间里的一系列关于速度参数具体的压缩映射算子,从而从理论上保证了速度参数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寻找途径.在此基础上文中还证明了利用此速度参数的不动点和正演所得到的相应的波的值也是波函数本身的不动点,并利用不动点的稳定属性得出此不动点是一个全局最优的点.  相似文献   
62.
橄榄石集合体的简单剪切形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高精度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富铁橄榄石集合体(Mg_(0.5),Fe_(0.5))_2SiO_4进行了高温简单剪切变形试验.试验在温度1473K和围压300MPa的条件下进行,差应力为64~153MPa,应变率为10~-5~10~-3s~-1.一共进行了三组试验,试件的剪切变形量分别为89%,131%和200%,通过对变形后试件的反射光学显微结构分析,得到富铁橄榄石集合体动态重结晶的微观机制,由结晶各向异性分析给出晶格最优取向和波速各向异性的分布及随应变的增加而表现出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3.
用FSU区域模式讨论台风涡旋结构及其与运动的关系,台风涡旋的运动在无基本环流和β平面条件下取决于轴不对称环流。而不对称环流的发展源自于从对称环流动能的转换。其率取决对称环流,不对称环流和地球涡度经向梯度三者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对称环流动能产生率随高度不变,故台风作为一个统一体以相同的移速移动。不对称环流的径向结构取决于对称环流的径向结构。  相似文献   
64.
地震波反演方法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其数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以地震波反演为背景,对非线性反演问题的某些最新进展做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着重对地震波反演理论中一些主要方法发展过程中的数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假设做了分析、讨论和总结,而非面面俱到的阐述地震波反演理论本身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震波反演问题的数学研究基础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假设应注意的方面,并对较强烈地下介质物性异常所造成的非弱散射的反演问题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5.
各向异性弹性波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正演系统的精度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透射加衰减的组合人工边界方案(吸收边办条件),它对各向异性波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并且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均匀TI介质中的模拟获得了非常清晰的波场快照,其波场特征与理论分析能够准确吻合,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的地表地震记录表明,各向异性波炮集记录在波的类型、同相轴形态、能量分布和相位等方面与各向同性波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66.
A mesoscale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over eastern China in June 2013 is analyzed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nd a weak convective cloud line formed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Hangzhou Bay during the onset of the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 A meso-vortex appeared over the confluence point of northeasterly flow associated with the Yellow-Sea high, easterly flow from rainfall area, and southeasterly flow from the Hangzhou Bay. The meso-vortex with a horizontal scale of 10–20 km lasted for about 1 h for stable surface circulations. The analysis of radar retrieval reveals that the meso-vortex in the boundary layer occurred at the south of strong radar echo.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vortex turned to enhance convergence and cyclonic vortic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hich strengthened updrafts that are tilted into convective clouds and caused torrential rainfall. Thus, the occurrence of the meso-vortex in boundary layer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convectiv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67.
京津冀地区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 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 5)对2016年11月3-6日的一次京津冀污染过程展开了数值模拟,设计进行了包含人为排放源的实验,运用有效的模拟结果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指数能有效量化反映污染过程中的大气稳定状况,且K指数和TT指数相较其他两种指数的指示效果更为准确,是讨论雾霾发生发展原因的有力依据。本次污染高值中心有三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一带、河北东北部以及河北南部。PM_(2. 5)、PM_(10)以及SO_2污染物水平分布有明显日变化特征,CO和NO_2则变化不明显,污染从3日开始发展至6日结束,除NO_2外各项污染物都明显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6日浓度骤降。北京和天津地区的污染是主要来源于河北南部的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外源型污染,而河北东北部和河北南部的污染则是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的内源型污染。污染物主要化学成分为CO,污染物颗粒PM_(2. 5)和PM_(10)量级相当且浓度差别不大,均对本次污染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8.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7月25日一次东北冷涡下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飑线形成和维持与水平涡度的关系及飑线过程中中尺度对流涡旋(MCV)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高低层水平涡度逆时针旋转对本次飑线的形成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1)飑线发生前,高层渤海湾西侧出现水平涡度的逆时针旋转中心,并有较强的辐散配合,低层水平涡度为逆时针弯曲,为飑线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随后高层多个对流单体的水平涡度气旋式涡旋合并形成较大范围的气旋式涡旋结构,触发低层的上升运动,同时低层对流区前部形成一致的气旋式弯曲使得对流单体组织成带状结构,形成飑线。(2)飑线成熟时期高层水平涡度表现为统一大范围气旋式涡旋结构,低层则呈现典型的S型弯曲结构,水平涡度x方向的分量沿对流带从南至北表现为正负正,y方向的分量始终为正,并由对流带的中心向两侧减小,显示出水平涡度矢量旋转的方向对飑线影响的重要性。(3)由垂直涡度方程的分析得出,在飑线发展中期,MCV形成前,雷达反射率回波在500 hPa左右表现出明显的旋转,此时主要与500 hPa以上强的正涡度水平平流项及中层倾侧项和水平散度项有关,之后,在这几项的作用下使得中层风场产生气旋式旋转,形成MCV。   相似文献   
69.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于2007年7月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于边界层内的热通量输送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湍流动能各收支项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段内边界层热通量和湍流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晴空日变化特征表现出显著不同,潜热通量随高度自下而上呈现"正—负—正"的分布,感热通量以负值为主,负值中心高度与潜热通量由负转正的高度相对应,湍流动能的发展高度与持续时间都有所增加,降水区近地面湍流动能弱于其他区域,但是在468 m以上高度则显著强于其他区域。降水区湍流动能的来源主要是平均风切变所产生的机械湍流,浮力作用与粘性耗散在降水期间消耗湍流动能,湍流输送作用将低层的湍流动能输送至较高的高度,使低层减小而高层增大,临界高度与湍流动能的大值中心高度对应。  相似文献   
70.
利用WRF模式结合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2007年7月3—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发现,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模拟会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在降水率及地面要素的模拟上,各方案在降水中后期的模拟差异明显大于降水发生阶段;不同边界层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时段内的水平风场、垂直运动和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分布都产生影响,直接影响降水时空分布的模拟;不同方案都模拟出了在降水发生之后不同于晴空日变化的湍流动能垂直分布,经分析发现与局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近地面强湍流气团被抬升有关,而浮力项起着耗散作用;各方案的湍流交换特征与湍流动能特征基本吻合,相比于其他方案,MYJ方案在降水区域的湍流动能及湍流交换强度明显偏弱,对热通量的输送也偏弱;GBM方案在边界层内的湍流混合偏弱而在边界层以上湍流混合显著偏强,热通量输送在边界层以上的高度上误差明显,影响了对降水区域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