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新疆和田河流域灌丛沙堆风洞流场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依据风沙运动实验相似理论,以新疆和田河流域实测的柽柳沙堆形态数据为基础,按40∶1的比例缩小制成半球形和圆锥形模型,并在模型顶部模拟人工“植物灌丛”,选用起沙风速区间在6~14 m\5s-1的5组不同的风速分别对半球形灌丛沙堆模型和圆锥形灌丛沙堆模型在风洞中作纯气流流场模拟实验,以探讨植物在灌丛沙堆绕流结构形成中的作用。模拟实验表明,无论沙堆基本形态如何变化,沙堆顶部的植物都增加了沙堆表面的粗糙度,对翻越沙堆的绕流气流阻滞消能,消除了裸露沙堆顶部常见的强风侵蚀区域,并加强了背风坡涡流影响范围,这种流场结构变化必将影响沙堆前后风沙流的结构特征。因此,植物的存在将更有利于截留沙尘、促进沙堆增长,植物在沙堆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纵向沙丘和横向沙丘模拟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李志忠  关有志 《中国沙漠》1996,16(4):360-363
实验选用半圆柱体沙丘模型脊线与风洞实验段风向构成6组不同大小的交角, 通过对其纯气流绕流流场、表面压力分布以及风沙堆积形态的观测和分析, 查明了纵向沙丘和横向沙丘模拟流场的结构特征。模拟结果可与野外观测资料对比  相似文献   
63.
对福建长乐东海(DH)海岸沙丘剖面加密采样,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分析确定了DH海岸沙丘的发育年代。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以粒度参数作为主要代用指标,综合对比东亚和北半球其他地区小冰期(LIA)风沙沉积记录,以及东亚冬季风变化序列、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福建海岸线历史变迁等记录,探讨长乐海岸沙丘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DH沙丘砂以中砂和细砂为主,总体分选极好,负偏至近对称和中等峰态,基本符合现代典型海岸风成砂的特征;(2)OSL年代学分析表明,DH沙丘是近300年来的小冰期中后期发育的,这一时期总体气候特征是冬季风偏弱条件下的干冷多风,叠加频繁的人类耕作活动,海岸沙丘广泛发育;(3)LIA晚期以来,DH沙丘平均粒径代表的风沙活动强度与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对应较好,但是与欧亚大陆西海岸的NAO位相变化晚期序列的相关性不明显。区域台风、风暴潮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海岸带产生快速的风沙侵蚀和堆积,造成粒度记录信号的局部缺失或突变;(4)以DH沙丘为代表的海岸沙丘演变过程与区域海平面变动密切相关,可能记录了晚全新世海平面总体下降背景下的次级波动信息。自汉代以来,长乐海岸线逐渐后退,至今向东推进约5—10km,海退过程有效的促进了海岸沙丘向海进积发育。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利用美国地质勘查局(USGS)波谱数据库,重建了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主要蚀变矿物在ASTER卫星数据对应的反射率曲线,综合分析了主要蚀变矿物的波谱曲线特征,建立了ASTER数据B1、B4、B6、B7和B1、B3、B4、B8主成分分析模型,分别提取典型蚀变带中泥化-绢英岩化类和青磐岩化蚀变矿物组合信息,并以秘鲁南部阿雷基帕省斑岩铜矿区为例,利用研发的技术方法,分别提取了研究区白(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明矾石和伊利石等泥化-绢英岩化类蚀变矿物组合信息,绿泥石、绿帘石和方解石等青磐岩化蚀变矿物组合信息。同时结合区域化探资料开展了斑岩铜矿靶区遥感综合找矿预测,经高分辨卫星图像验证,与已知斑岩铜矿床对比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简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废弃物排放的不断增加,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广大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简要介绍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系统分析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污染现状以及污染趋势,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特征,着重探讨了农业用地土壤与城市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分异、迁移特征和迁移规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湖古湖岸阶地钙华常量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探讨了钙华沉积的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结果显示:钙华中CaO含量达34.75%~58.48%,是其主要组分;此外还含有少量的MgO,K2O和Na2O等,其含量低于3%,是湖泊自生作用形成的矿物.与湖泊古水位对比显示,元素Mg的含量及Mg/Ca比值等对湖泊水位的响应没有明显规律性;在古湖面高度约4777±5m之上,K2O和Na2O的含量低并且稳定,在古湖面4777±5m之下,K2O和Na2O的含量随湖白水位下降逐渐增加.结合现代湖泊钙华的沉积特征,结果显示K2O和Na2O的含量随湖泊盐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钙华中K2O和Na2O含量与湖泊水位可能呈反相关关系,是潜在的重建湖泊水位或盐度的代用指标.同时发现,在湖白相对淡化阶段,湖水中的元素K和Na处于富集阶段,钙华中K2O和Na2O含量低且稳定;而当湖泊进入咸水阶段,湖水中的K+和Na+离子接近饱和,钙华中的元素K和Na逐渐富集,因此钙华中K2O和Na2O含量增加是湖泊进入咸水阶段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些事实,推断当该湖泊水位降至4777±5m左右时,湖水的性质开始向钠-氯型转化,是昂拉仁错湖泊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67.
68.
姜锋  李志忠  靳建辉  邓涛  王贤立  夏菁 《地理研究》2015,34(8):1559-1568
运用探地雷达对河北昌黎海岸带横向沙脊的沉积构造进行探测,通过对探地雷达探测影像进行处理与解译,获得海岸沙丘约20 m深度范围内的海岸横向沙脊沉积构造图像,包括沉积层理的倾向、倾角与平面展布信息等。研究发现,昌黎海岸横向沙脊北段的沉积构造主要由高角度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组成,两者之间界面应为古海滩沿岸沙坝的顶面。界面以上发育稳定的向SWW倾斜的高角度交错层理,倾角约为30°~32°,为向岸风作用形成的前积层理;横向沙脊的丘顶可见槽状交错层理,可能是沙丘脊顶部沉积作用对风向季节性变化的响应。界面以下波状交错层理发育,为波浪作用形成的海滩沉积构造。结合前人对探测区地层调查以及全新世晚期以来海岸线变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海岸横向沙脊是大约2000 aBP以来,以澙湖海滩沿岸沙坝为基础经长期风力吹扬作用持续增长而发育的风成沙丘。  相似文献   
69.
对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形沙丘表层78个风成沙样的粒度分析表明,平均粒径均值为220 μm,平均中值粒径为299 μm,标准偏差平均为1.98,偏度平均为-0.29。纵向分布上,从风蚀洼地到迎风坡下部,风成砂的平均粒径和分选性波动变化明显,沿迎风坡向上平均粒径减小,在脊线附近有较粗粒径的分布带。在沙丘背风坡平均粒径减小、负偏增加、分选性较差。在粒度参数等值线及三维分布方面,风蚀洼地和迎风坡下部呈现沿沙丘轴向交替分布的封闭等值曲线,两侧沙臂粒度参数大小波动变化,沙臂北翼坡脚粒度组成呈现很高的负偏和峰度值,反映在区域风况作用下,抛物线形沙丘本身地形起伏、两侧沙臂灌丛沙堆分布对沙丘表面风沙流运移有影响,风沙流与沙臂斜交在背风坡产生涡流引发较强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70.
洞穴次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古气候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物因其有着湖泊沉积物、泥炭等无法比拟的测年优势,日渐成为陆地古气候重建的良好研究材料.通过铀系定年,可以获得过去60万年来精确的日历年时间序列,突破了其他陆地沉积物14C定年(5万年)的瓶颈.氧碳同位素作为洞穴石笋的古气候待用指标具有全球对比性,由于其高精度独立的时间标尺和无需校正同位素信号日渐成为其他气候记录对比的基石.在同位素平衡分馏条件下,石笋δ18O反映了当地气候的变化,在季风区一般反映降雨的变化,在欧洲则更多反映温度的变化.通过石笋1δ8O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以及甲烷的对比关系,可以将海洋钻孔和两极冰芯的记录调谐到独立时间标尺的石笋记录上,进而可以探讨全球联系及其驱动机制.影响石笋1δ3C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一般在轨道尺度上指示了植被类型C3/C4比率的变化,而在更短时间尺度内主要受到土壤CO2活力的影响,进而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尽管洞穴石笋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有诸多机理问题尚未解决,在介绍洞穴沉积物稳定同位素古气候重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