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面向宽基线立体影像匹配的高质量仿射不变特征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宽基线影像匹配问题,提出基于信息量和空间分布均衡性双重约束的多层次特征筛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集成该特征筛选方法、MSER(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 detector)、SIFT(Scale Invariant Scale Transformation)的特征提取算法,以达到提取高质量(高信息量、空间分布均衡、高重复率)仿射不变特征的目的。实验表明,相对现有最优算法,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重复率和匹配成功率,更有利于后续的(宽基线)立体匹配。  相似文献   
62.
2007年7月18—19日山东省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站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7年7月18-19日山东省大范围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流性大暴雨是由东北冷性低涡、前倾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前倾槽结构和低层增温增湿使得大气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低层较强的东北气流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侧向汇合,垂直涡度增大,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地面冷锋前生成中尺度低压,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卫星云图中显示两个对流云团合并发展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雷达回波中表现为两个东西向的带状强降水回波相衔接,缓慢南移;暴雨区上空东北气流、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相汇合;低层东北气流逐渐增大.冷空气从低层侵入.  相似文献   
63.
山东省聊城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聊城地区的冰雹气候特征、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聊城冰雹的源地和地理、地形对冰雹天气的作用,结果表明:聊城的冰雹年均2.7 d,最多8 d,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其中,聊城南部的冠县降雹最多,东南部的东阿降雹最少;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5类,低涡、低槽、横槽、西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其中,低涡影响降雹最多,中高层西北气流影响次之。聊城的冰雹源地分为2类:移入类和当地生成类。移入聊城的冰雹路径有3种:西路、西北路和北路;聊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冰雹天气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了察看利用单站降雹频数Fs和区域降雹频数Fa制作的两种气候图的频数分布是否一致?我们绘制了该两种气候图,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引进了降雹频数凹凸度R,又引进了空间一致性表达式后,在两种降雹频数气候图上,它们高(低)值分布有84%的格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65.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66.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山东省冰雹客观分县预报系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应用多指标叠套法和权重系数法及PP预报方法和HLAFS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山东省冰雹客观分县预报系统。预报试验和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利用对流层中下层资料,对1995年2月发生在渤海地区的一次气旋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500hPa上的暖平流是地面低压迅速发展的决定性因子;从低层西北部进入低压中心的冷平流是地面低压生成气旋的启动条件;500hpa的正涡度平流对气旋的维持和发展起主要作用。同时,揭示了气旋向暖平流和正涡度平流区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一次北方春季罕见暴雨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 2 0 0 3年 4月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暴雨产生在θe 线陡立密集区附近 ,θe 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 ,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 ;湿位涡在 70 0hPa上具有MPV1 <0 ,MPV2 >0的特征 ,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也是低涡东移发展为气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0.
最优插值客观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