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为了解三倍体金虎杂交斑(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 tukula♂)的细胞遗传特性。以静水压休克诱导的三倍体金虎杂交斑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DNA含量测定鉴定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对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进行红细胞大小、形态的比较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与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DNA含量的比值为1.45︰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长轴、短轴分别为二倍体的1.34、1.1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体积、表面积分别为二倍体的2.07和1.54倍(P<0.01),三倍体金虎杂交斑血细胞核长轴、短轴、核表面积、核体积分别为二倍体的1.22、1.05、1.29、1.57倍(P<0.01)。通过头肾-秋水仙素注射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为2n=48=2sm+46t, NF=50,三倍体金虎杂交斑的染色体数目为72,核型为3n=72=1m+2sm+69t,NF=75,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实验结果为石斑鱼杂交种多倍体育种提供了丰富生物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2.
试论沙冬青属的染色体地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沙冬青属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及中亚东部荒漠的一个特有属,是我国荒漠中唯一的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本文采用细胞学的方法,研究沙冬青属2种植物及其近缘属──黄花木属和黄华属在青藏高原的代表种(黄花木、紫花黄华)的核型、酯酶同工酶,进而探讨沙冬青属的演化趋势、地理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是植物染色体地理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3.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银染法研究真鲷和黑鲷的核型及Ag—NOR带。指出这两种鱼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st+46t,NF=48和2n=48,4m+4sm+2st+38t,NF=56。两种鱼的核型中各自唯一的一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的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银染核仁组织者区域(Ag—Nucleolusorganizer regions NORs),并表现出多态性。同时,在这两种鱼的中期分裂相中普遍观察到了NORs联合现象。此外,还讨论了这两种鱼的亲缘关系和鲷科鱼类中两个类群及其核型的分化问题,认为从细胞遗传学角度看,鲷科鱼类的两个类群在演化过程中是分支进化的。  相似文献   
64.
尤锋  刘静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15-118
于1990,1993 - 1994年以捕自青岛近海的牙鲆亲鱼,采用冷休克法(0-4°C)进行多倍体的人工诱导实验,以期掌握牙鲆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研究遗传育种方法。通过实验得到了三倍体牙鲆并进行培育。在原肠胚期采用空气干燥法、Giemsa染色获得正常二倍体、三倍体的染色体制片。镜检得,牙鲆二倍体染色体以2n=48,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为24t,其管数NF=48;三倍体的染色体3n=72,也都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臂数NF=72,并依据二倍体的枝型得出了三倍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65.
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和白斑笛鲷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utjanus bohar)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液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总臂数为48。  相似文献   
66.
不同地理种群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eani-dae),黄鱼属(Pseudosciaen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近年来,经过长期的人工繁育和人工养殖,大黄鱼的性状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抗病力下降等.目前有关大黄鱼遗传背景的研究还十分缺乏,相关的研究仅见于国内学者对养殖、野生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同工酶酶谱、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1~7],这些研究多是针对我国沿海3个大黄鱼地理种群之一的闽粤东族进行的.  相似文献   
67.
中国对虾的核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中国对虾的受精卵、卵裂细胞、胚胎、幼体和成体的肝胰脏、鳃、精巢和卵巢等组织为材料,用火焰干法和压片法,研究了染色体和核型,结果表明,染色体计数以受精卵、胚胎细胞和精巢较好,核型分析用卵裂和胚胎细胞为好。中国对虾的核型为2n=88=54m 20(m_sm) 10sm 4(sm_sc)。未观察到异形对性别染色体。  相似文献   
68.
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制片法初步研究了5种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鲻鱼、鲈鱼和黄姑鱼2n=48t,NF=48,其中鲻鱼的t1染色体、鲈鱼的t12染色体及黄姑鱼的t3染色体均为具明显次缢痕染色体,矛尾复虎鱼2n=44,2m+42st、t,NF=46,其t18染色体为具次缢痕染色体;绿鳍马面2n=40t,NF=40,其中t14染色体具次缢痕。  相似文献   
69.
星康吉鳗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卞小庄 《海洋科学》1994,18(3):66-67
有关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Brevoort)的核型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弄清这种动物核型可为了解其细胞遗传学的特征、确定其在分类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采用大连沿海渔民钓获的活鱼3尾(雌2雄1),于胸鳍基部注射PHA10μg/g体重,2h后再注射秋水仙素溶液3ng/g体重。3.5h后断鳃放血20min,取头肾制成细胞悬液,直接滴片、经低渗、固定、吹干后用吉姆莎染色、镜检,选取60个分裂相较好的计数,确定染色体数目,选出10个中期分裂相显微照像、放大…  相似文献   
70.
十足目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足目(Deoapoda)是甲壳纲中最大的一目,已知共包含10000多种动物。十足目动物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如各种对虾、龙虾和蟹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佳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众多经济虾蟹类(如中国明对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苗种的成功,其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使虾蟹类的产量倍增。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目前主要养殖的虾蟹种类巳达30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