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181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2021,95(3):723-736
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首次限定了该区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91±2 Ma (MSWD=0.91),此年龄与寄主麻粒岩高压—超高温阶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近一致,表明长英质脉体形成于榴辉岩相的变质阶段。由于长英质脉体中锆石明显不同于寄主基性麻粒岩中变质锆石的形态特征,基本排除了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为捕获锆石的可能性。此外,该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具有少量的长石、石英包裹体和较低的Th/U比值(0.05-0.41),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其具有重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的特征,这些证据表明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可能结晶于变质熔体之中。长英质脉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该脉体具有相对较低的K2O值,基本上排除了其来源于围岩长英质麻粒岩的可能,而且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与寄主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具有相似性,表明形成长英质脉体的熔体为内部来源。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可能为基性麻粒岩发生部分熔融所致。  相似文献   
62.
谢士稳  刘福来  王舫 《岩石学报》2021,37(2):481-496
本文对西南三江地区景洪南部新发现的晚泥盆世英安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Hf-O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英安质火山岩形成于362.3±3.4Ma。火山岩的SiO2含量为62.87%~66.29%,MgO含量为2.15%~2.49%,Mg#值为44~47,富集Na2O(4.77%~5.51%),高Na2O/K2O比值(2.1~3.3),低Y(12.5×10-6~15.3×10-6)和Yb(1.38×10-6~1.70×10-6)具有高硅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由俯冲的洋壳部分熔融而成。低的锆石εHf(t)(+0.87~+3.27),相对较高的锆石δ18O(6.31‰~7.64‰),以及高的全岩Th/Yb(4.86~7.78)和(La/Sm)N(3.62~4.56)比值指示岩浆中混染了大洋沉积物或混入了大洋沉积岩起源的熔体。综合区域岩浆岩和沉积岩资料本文认为南澜沧江带晚泥盆世时经历了板片的俯冲,该俯冲作用很可能代表的是由大中河、大平掌火山岩以及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指示的弧后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  相似文献   
63.
川北硅质岩型铼多金属矿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铼矿床新类型,矿石中具有Re、Se、V、Mo等多种有价元素富集,综合利用价值较好.本次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手段开展矿石工艺矿物学及铼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 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包括石英、伊利石、黄铁矿等,并含有大量碳质,Re、Se富集与S紧密相关,V富集与Si、A1紧密相关.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测点含硒平均值0.021%、铼含量平均值为0.024%,表明铼、硒主要以类质同象形态赋存于黄铁矿中.钒主要赋存于含钒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64.
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的中晚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岩(165~153 Ma)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埃达克质和TTG岩类的特征属性。岩石SiO2含量63.76%~72.13%,总体具高Al2O3(Al2O3≥15%)、低MgO (<3%),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正Eu异常或弱的负Eu异常,低Y (≤18×10-6)和Yb (≤1.9×10-6),高Sr (>300×10-6)和Sr/Y值(>20)等埃达克岩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侏罗纪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内加厚(隆起区)的下地壳底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大陆板内环境I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低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L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MA)两种高压型TTG亚类的属性,为古俯冲增生带下地壳弧型岩石熔融的继承性特征,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片熔融过程无关,属非俯冲成因的埃达克/TTG岩类。其空间上与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俯冲增生带高度重合,且与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组合紧密相邻,提示它们可能源自于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或大陆边缘弧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因而具有洋俯冲成因的特征属性。  相似文献   
65.
显微组分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已经认识到决定显微组分性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大分子结构。为了揭示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显微组分大分子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大分子结构演化的构造应力效应、煤变质全阶段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指出由于富镜质组煤的广泛分布和重要工业用途使之成为煤结构研究的主要对象,惰质组的研究则相对缺乏,阻碍了对煤特性的全面认识。提出“煤变质作用的热-应力条件决定显微组分结构演化、惰质组与镜质组大分子结构演化具有差异性”的研究思路,采用惰质组/镜质组高温高压模拟和热模拟实验并与自然序列变质-变形煤对比,研究显微组分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定量刻画显微组分大分子结构与温压条件的关系,揭示构造应力对显微组分化学结构和纳米孔隙结构的控制,确定煤变质全过程中惰质组大分子结构的演化路径,建立惰质组大分子动力学模型。上述研究成果将充实对煤微观结构演化及其控制因素的全面认识,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储层物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6.
邓腾  丁正鹏  许德如 《地球科学进展》2021,36(10):1077-1091
碳质黑色页岩形成于各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缺氧水体中,通常可视作潜在的成矿物质来源,目前对于碳质黑色页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能源矿产领域,其与金矿床相关成矿机制的关联尚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在总结近10年造山型金矿中碳质黑色页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前人对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形成环境和过程、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与造山型金矿化的成矿物质来源、元素迁移—活化—沉淀机制关系的认识:①碳质黑色页岩主要形成于海洋静闭极度缺氧环境;②碳质黑色页岩比普通黑色页岩更富集金、银、钼、钒、镍和铬等稀有金属;③碳质黑色页岩能够通过地层的区域变质运动释放金元素进入深部变质成矿流体;④碳质黑色页岩通常相对其他岩层在构造活动中更易形成容矿构造并作为强力还原剂导致金的沉淀;⑤碳质黑色页岩能够作为显著的找矿标志指导找矿.然而,这些认识不仅与造山型金矿床的传统成因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也将引起传统找矿勘查评价准则的改变.目前,我国对于造山型金矿床中碳质物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亟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为找矿勘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讨论了应用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辨玄武质岩石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这一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认为J. A. Pearce等给出的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岩性分辨图解,图解分辨中存在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玄武质岩石形成的条件参数与构造环境并不完全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应用图解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8.
关于“碱质交代成矿模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英 《矿床地质》1989,8(3):90-96
胡受奚教授等,主要根据对华南与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特别是西华山花岗岩体的研究,提出了“碱质交代成矿模式。他们认为,花岗岩的交代蚀变过程,“是以钾交代为主导,由强基(K)向较弱的基(Li)或氢交代的发展过程”;与其有关的钨锡矿床成矿过程,表现为“在时间上从早到晚,空间上自下而上,从碱质交代转移浸出带→蚀变交代转移富集带”的过程;“矿脉及其两旁岩石中的钨、锡、钼、铋等造矿元素的含量,是随着碱性长石化加强和云英岩化减弱而变贫”;蚀变交代时间上由早到晚,在空间上由下到上,由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而钾长石化带的下部“是各种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带,成为  相似文献   
69.
对徐海—石头岗花岗闪长岩体围岩中黑云母及有机质变质程度的研究发现:距岩体580m范围内的接触带岩石皆具有角岩化现象。黑云母含量受原岩成分影响,其鳞片粒径与岩体距离密切有关。围岩中镜质组反射率,(R_(mas))值与岩体距离之间有十分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70.
浅谈阿舍勒黄铁矿型多金属矿的垂直分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舍勒黄铁型多金属矿床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的中泥盆统安山质—英安质火山—沉积岩中.矿体充填在火山管道内或火山口近侧,主矿体隐伏地下.矿化元素有铁、铜、铅、锌、金、银、硫、钡等,伴生有锗、镓、铟、硒、镉、铋等.矿体上部形态复杂并有分枝,向深部连成一体,是一个向北东侧伏的筒状体.矿体自上而下具垂宜分带,依次为:重晶石—硅化带;黄铁矿—多金属带;黄铁矿—铜、锌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