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产于滇西南孟连曼信的苦橄岩,前人定为苦橄玢岩岩脉。经研究发现该苦橄岩普遍发育堆积结构,同时又普遍发育枕状构造且基质具淬火结构,并且与石炭纪洋脊型-准洋脊型玄武岩具有成因演化关系。这表明该苦橄岩不是岩脉,而是水下喷出相的夭折堆积岩,是因洋底扩张速度改变而导致岩浆房状态改变的结果,这也为澜沧江洋的扩张作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2.
南段群位于滇西南昌宁-孟连带东区,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砂岩与泥板岩互层的类复理石沉积类型,是由非正常滑塌浊流、正常浊流和碎屑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特殊沉积物,其沉积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深水陆坡环境,物源区为临沧地体。临沧地体在早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具有亲冈瓦纳性质,晚二叠世前增生到思茅地块西缘。  相似文献   
63.
滇西南澜沧江带龙洞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洞河组位于滇西南澜沧江带东区,为一套以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凝灰岩为主夹硅质岩、灰岩和岩屑砂砾岩的建造组合,代表了弧后裂陷盆地的半深水斜坡-较深水局限海盆-浅水沉积环境。其物源主要来自其西侧的大凹子火山岛弧。其地层序列反映了弧后裂陷盆地从形成到消亡的过程。龙洞河组沉积特征与其构造古地理表明,澜沧江带在思茅地块西缘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已属滇西南古特提斯洋东侧的活动大陆边缘,标志着滇西南方特提斯洋壳最半的自西向东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64.
孟连断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地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南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带,总体呈NEE向延伸,长约90km,走向N70°E,倾向NW,倾角50°~60°,断裂晚第四纪活动较强烈,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有倾滑特征。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其断错地貌主要以线性断层崖为主,高度不等,其次为断层谷地、断层沟槽和断层垭口地貌,冲沟及阶地的水平位移多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在孟连县城西侧开挖的大型探槽中,揭露出多条断层,通过分析剖面和14C测年结果认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除最早一次年代较久远以外,其他3次均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以来,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年代为(1 860±30)~(1 090±30)a B.P.。  相似文献   
65.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澜沧江构造带南段的云县-景洪火山弧上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与中三叠世陆相火山岩系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文章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赋矿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对矿区内火山岩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细分为5个喷发旋回,9个岩性段(T2s3-1~T2s3-9),认为该矿床具有火山沉积-成岩成矿期和改造成矿期两期成矿作用,为陆相火山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中,火山岩成矿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岩性/岩相组合控矿特征,笔者综合认为该套火山岩系是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之一,进而初步建立了其与铜成矿的“时-空-成因”关系图。  相似文献   
66.
滇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深浅部变形特征是认识其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的重要途径。基于自主观测和收集的GNSS观测资料,通过融合给出滇西南地区最新的GNSS速度场。采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计算应变率张量,分析主应变率、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表现出近NNE—SSW向的挤压和NNW—SSE向的拉张。近EW向断层表现为左旋走滑,近NS向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黑河断裂和无量山断裂之间的区域具有明显的面压缩与面膨胀转换,畹町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东部、南汀河断裂东部、黑河断裂、澜沧断裂和小江断裂跨过红河断裂延伸到孟连、孟兴断裂区域具有较高的剪应变率,最高达到50 nstrain/a。利用1976—2020年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阻尼应力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张量,并解算反映主应力相对大小的R值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受到NNE—SSW向的主压应力作用,整体上处于走滑应力状态,而大盈江断裂东部腾冲火山附近的南北向断层存在正断兼斜滑的特点。滇西南地区的主应力大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汀河断裂以南是主应力最大的区域,其走滑特征也更加明显。此外,还收集了滇西...  相似文献   
67.
基于滇西南地区3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地壳剪切波速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精细化结构反演(垂向精度达2km级),并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技术进行统计和评估,获取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对滇西南地区的地壳深部结构及强震孕震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壳S波速度分布在横向和垂向上均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在中上地壳0~2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且连续的低速层,平均厚度约15km,最大厚度达20km。在中下地壳20~28km深度范围内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低速层(厚度约8km),主要分布在普文断裂北端至阿墨江断裂中部区域(23°N附近),另外,在红河断裂附近和澜沧江断裂北部的局部区域也有分布; ②从孕震环境来看,景谷 MS6.6 和 MS5.8、墨江 MS5.9 地震均发生在中上地壳低速层内,老挝 MS6.0 地震发生在高、低速度的过渡区域。滇西南地区新生破裂带较为发育,地震波速的减小可能与地壳断裂或微裂隙中有流体的存在有关,研究区NW向新生破裂带的存在以及流体的长期作用,为带内高应变的突然释放提供了条件。另外,4个地震均发生在泊松比变化的高梯度带上,且地震发生处地壳厚度变化均较大。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剧烈的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差异明显,壳内应变易于积累,有利于强震的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