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为对比同一背景下不同人类干扰程度的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模型,以天山北麓阜康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无人干扰区、人为干扰区全样本和剔除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于2%的样点的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6种光谱变换,分析不同变换形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相关系数通过P=0.01和0.05水平上显著性检验的敏感波段为自变量,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以及主成分回归法分别建立了无人干扰区、人为干扰区土壤有机质高光谱的预测模型,并选择精度最高的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无人干扰区与人为干扰区的原始光谱所有波段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都没有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将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于2%的样点剔除后,有机质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都大于全样本且有部分波段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建立的全样本无人干扰区和人为干扰区的预测有机质模型的RPD均小于1.4,不具有预测有机质含量的能力。其中全样本无人干扰区一阶微分、人为干扰区倒数一阶微分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是其所有模型中,建模精度最高的,R2分别为0.652、0.512,但是其RPD仅分别是0.662、0.655,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很差。(3)剔除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于2%的样点之后,预测效果最好的是无人干扰区一阶微分多元逐步回归模型,R2达到0.776,RMSE为1.408,RPD为2.136;而人为干扰区的二阶微分模型预测效果最优,R2为0.542,RMSE为2.261,RPD为2.087。  相似文献   
62.
钟巍  舒强  熊黑钢 《地理研究》2001,20(1):91-96
根据尼雅剖面孢粉含量的分析,结合14C年代、δ13C和低频磁化率Xlf值的变化,探讨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尼雅地区近4 000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结果表明,近4 000年来,此地区气候持续干旱,但期间仍有几次相对湿润的波动,即在约3 600 a BP前后(1 650 BC)、2 500~1 900 a BP(550 BC~50 AD)和1 400~1 000 a BP(550~950 AD)期间,生态环境湿润程度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干旱区孢粉分析结果对于古植被、古气候环境的恢复以及古人类活动变迁的推测可提供较为有用的信息,剖面中1.70~1.60 m(100 BC~50 AD)孢粉组合禾本科花粉含量的峰值很可能是古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至。  相似文献   
6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空冰斗中分选环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空冰斗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分选环的特征和同一发育阶段分选环的差异。对各阶段的分选环进行了形态、粒度、含水量、冻胀情况、砾石分选、组构以及用木桩垂直打入地下的观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4.
1INTRODUCTIONAtpresent,theresearchofnaturaldisastershasgotadvancesintimesequence,butitdevelopsslowlyinspacesequence,especialy...  相似文献   
65.
钟巍  熊黑钢 《中国沙漠》1999,19(4):343-347
策勒绿洲沉积地层及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表明,虽然近4 ka B.P.来本地区气候环境的干旱状况持续未变,但期间仍有若干次相对湿润与干旱化加剧时期的波动。结合年代学的研究,以约2 000 aB.P.为界,其以前气候以相对湿润为主,而此以后,则以持续干旱为主要特征,且揭示出4 次具有突变性质的气候转干时期,即自约1 500a B.P.开始,类似本地区现今气候环境特征已经出现,自约1 200 a B.P.至1 000 a B.P.、1 000 a B.P.至630 aB.P.期间和200 a B.P.以后,策勒地区沙漠化进程急剧加强。本研究揭示了4 ka B.P.来本地区持续干旱化的特征,并有后期加剧的趋势,而上述气候的转干事件与塔里木盆地古城废弃事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吻合关系,表明气候环境的自然演化是影响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变迁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其自然生态环境演化、人文历史变迁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气候湿润、水量丰沛,则有利于绿洲经济、文化、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反之,则环境恶化、沙漠化过程加快、绿洲废弃.早期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占比重大,而后期人文力量起主导作用.自然条件决定了环境的特征及其演化的内在基础,人类活动是本地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这在自然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7.
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探讨了干旱区内流河流域近 40年来 ,由于人口增长、灌溉面积扩大、河流水资源引用程度日益增加等原因所引起的河流径流多年变化及年内变化等水文效应及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根据遥感调查结果,论述塔里木南部地区策勒县荒漠化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在揭示规律之前,利用地面控制点对1977年,1990年,1998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MSS,HRV,TM)进行精确配准,并对多源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复合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应用PCI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编制了策勒地区不同年代的土地分类及土地类型动态变化图;通过不同时期遥感图像中荒漠化环境要素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策勒县周围地区近21年的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荒漠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70.
新疆地区沙漠形成与演化的古环境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新疆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的研究与进展,指出新疆构造地貌特征使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区域受行星系西风、海陆季风或地形山谷风等的焚风效应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的气候环境格局总体表现为持续的干旱化过程并伴随次级规模的波动过程;盆地及其边缘风成沉积的形成,是对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尤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响应。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时代上,由于研究方法、对象和信息载体的不同,目前存在较多争议;来自沙漠边缘及腹地的古风成沉积及其年代学证据指示塔里木盆地边缘或腹地在第三纪时即已存在干旱性的气候和地表的风营力过程;但在沉积规模和连续性上,它们的存在是否代表大范围沙丘地乃至古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以及其后是否与现今规模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继承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来自沙漠外围昆仑山北坡和天山北坡的风成黄土沉积表明现代规模的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都是在中更新世以后形成的,并在末次冰期时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化,但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干湿波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