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387篇
海洋学   648篇
综合类   232篇
自然地理   194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针对小兴安岭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急须对其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该文提出 了耦合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链构建模型来预测小兴安岭湿地未来景观格局的方法;通过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小兴安岭湿地1995-2025年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耦合了马尔科夫链数量预测与元胞自动机空间预测的优势,能够较大限度地克服元胞自动机模型主观赋权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1995-2025年,小兴安岭地区湿地面积呈波动式变化,1995-2005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2005年后缓慢增加,至2025年趋于平稳;小兴安岭湿地景观格局总体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2005年达到最大值,2015年后各景观类型比例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小兴安岭湿地生态功能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是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80—2015年7期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黄河流域湿地矢量数据集,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黄河流域湿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转移矩阵对每两个时期湿地资源的转移类型和数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2015年,黄河流域湿地率为3.5%,其中自然湿地率约为2.0%,即黄河流域的湿地类型以自然湿地为主。②斑块面积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12.74km2,表现为人工湿地增加,自然湿地减少;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呈增加状态,主要是在2005—2010年增加了979.22km2,滩地呈减少状态,减少了1218.19km2,主要发生在1990—1995年和2005—2010年。斑块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河渠和滩地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加大,两者的斑块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最大斑块指数结果显示,水田是黄河流域的主导湿地类型,沼泽和湖泊是自然湿地中的主导湿地类型。③黄河流域湿地类型与非湿地之间转换是黄河流域景观转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沼泽与滩地是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63.
海水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与基质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分析了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果,探讨了人工湿地表层基质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选取互花米草作为人工湿地植物,煤渣、珊瑚石和细砂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实验期间连续进水,系统运行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总氮(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分别为(99.6±0.7)%、(99.9±0.0)%、(98.2±2.0)%、(92.6±1.5)%和(86.1±4.8)%。人工湿地表层基质下行池脱氢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均高于上行池,下行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脱氢酶活性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氨氮的去除有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着海水人工湿地硝态氮的去除;脲酶活性与人工湿地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存在明显相关趋势。下行池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的酶活性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6, P0.05)。人工湿地微生物种类丰富,下行池微生物多样性高于上行池,植物根部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提高了系统脱氮的效率。上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形态氮的迁移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64.
章萍  曾宪哲  王亲媛  王伟  吴代赦 《湖泊科学》2019,31(6):1592-1600
基于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及藜蒿Cd、As污染风险评价,利用盆栽实验研究水分条件对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砷镉形态及其上生长的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超标,存在生态风险,藜蒿茎中As含量达食品污染限量标准,存在食用风险;藜蒿对Cd、As的富集能力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水分增加会造成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上升,抑制藜蒿富集Cd的同时促进富集As.线性回归计算显示土壤有效态As含量与藜蒿As富集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用来评价藜蒿As富集情况,而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藜蒿Cd富集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结合区域土壤Cd、As污染情况,适宜控制水分为缺水或旱湿交替条件,可以降低藜蒿等湿地植物中Cd的富集量;适宜控制水分为淹水条件,可以减少土壤Cd、As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65.
红树林的种间结构组成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红树林种间分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基于遥感手段的红树林监测中的难点。针对该问题,以人工种植为特点的广西茅尾海红树林遥感种间分类为例,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现场样本与分割对象相结合的红树林种间分类方法。利用GF-2 PMS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精细分类和空间分布研究,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像素和传统面向对象SVM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总体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更适合用于茅尾海红树林湿地典型植被分类;对于局部混生明显的区域使用基于像素SVM分类方法效果会更好;传统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中将整个影像分割对象单元作为训练样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使用文中提出的样本选择新方法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了93.13%,Kappa为0.89。  相似文献   
66.
孟阳阳  刘冰  刘婵 《中国沙漠》2019,39(1):149-160
以甘肃临泽荒漠绿洲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及蒸散量的野外观测,在植物生长期和冻融期分别深入分析水热盐耦合运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水热梯度对盐分运移及其分布格局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整体呈现出春夏季逐渐升高、秋冬季降低趋势。在冻结期,土壤表现为脱盐状态,表层电导率由2.8 mS·cm-1降到1.2 mS·cm-1;而在消融期为积盐状态,表层电导率由1.2 mS·cm-1升到3.7 mS·cm-1。在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波动较为剧烈,表层含水量27%~43%,表层电导率3~5.5 mS·cm-1,土壤脱盐、积盐反复出现。全年蒸散量总体呈单峰变化趋势,年蒸散量507 mm;土壤电导率与蒸散量呈正比关系,与地下水位呈负相关关系;蒸散发作用是土壤表层积盐的主要驱动力,而地下水波动影响着湿地脱盐、洗盐过程。因此,荒漠绿洲湿地土壤盐分累积过程是水分运移和热量传输过程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湖泊湿地作为中国5大类天然湿地类型之一,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业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分支,其核心在于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时空尺度的水文与生物格局、过程的耦合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论文首先概述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论,内涵、外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凝练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思路及框架;针对目前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湖泊湿地生态水文学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的典型通江湖泊湿地——鄱阳湖湿地为例,通过开展的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模拟研究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及其植被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论文对于构建涵盖湖泊湿地水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在内的战略研究体系,完善湿地生态水文研究与流域生态与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8.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路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实现传统优秀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形成乡村湿地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和小规模创意手工业等结合的产业模式,对解决湿地过度利用问题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恢复乡村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在厘清湿地文化内涵与湿地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传统湿地文化面临部分优秀湿地文化消失、传承利用泛娱乐化和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从保护意识薄弱、传承动力不足以及缺乏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路径等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从传统湿地文化鉴别保护、传统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现代化以及湿地文化利用现代化等方面实现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传承。并以洱源西湖湿地为例,通过静态整体性保护和全方位活态传承,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陆海统筹原则,探讨东山湾滨海湿地空间规划范围的确定方法,以协调半封闭型海湾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冲突。东山湾滨海湿地空间规划范围在滨海湿地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延伸,即海域一侧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水水域,并延伸至海湾湾口;陆地一侧重点考虑滨海湿地相邻陆域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海岸线向陆地至东山的范围(汇水区)纳入规划研究范围。入海河流的感潮河段纳入规划范围;此外,将滨海湿地鸟类的重要停歇地、觅食地、在鸟类迁徙季节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养殖池塘和盐田等人工湿地纳入规划范围。  相似文献   
70.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波段全极化高分三号(GF-3)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欧洲空间局哨兵二号(Sentinel-2B)多光谱数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7类地物的光谱、指数、极化散射以及纹理等特征信息,分别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实现了有监督分类,评估了两者协同与单独应用于湿地地物分类与识别的能力,结果表明,两者协同分类时,其总体精度分别可达90.4%、95.4%、95.7%,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分类的结果,证明了GF-3雷达数据与多光谱数据在湿地协同分类方面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