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根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定》中规定“为使所有地球化学图上等量线值有个统一的尺度,使用0.1log ppm含量间隔勾绘等量线,作表2的规定”。按此规定10~100之间应绘12、15、20、25、30、40、50、60、80九条等量线,目前所见到的地球化学图,在10至100之间用线性内插这九个量,10至100的中数是55,那么在靠近10的一半有七条等量线通过,而靠近100的一半只通过两条,图面上很不均匀,明显地表现出严重的畸变(见图1)。  相似文献   
63.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勇  葛云锦 《地质论评》2008,54(6):807-813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仪器校正的标样,还可以增进人们对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水—岩作用机理的认识。人工合成包裹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人工晶体生长法、焊封石英管法和金刚石压腔法,其中利用愈合人工石英(水晶)单晶裂隙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已成为标准的合成技术。目前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主要利用晶体生长法合成,包括高温高压利用石英(或方解石)晶体生长愈合裂缝形成流体包裹体和低温下采用过饱和溶液重结晶形成流体包裹体。由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烃类可能发生裂解,母液保真是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外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但远不及人工合成无机体系流体包裹体研究那样系统和完善。国内关于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4.
湘西北地区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6年8月24日晚常德西北地区的局部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V的不断生成与合并维持MCC的生命史,3个MCC组成一个有组织的MCS,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回波的生成和发展趋向暖湿气流流入的方向,中低层东南暖湿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闪电活动的开始指示强降水的开始,南北向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回波维持和加强,提高回波降水效率和延长降水时间。  相似文献   
65.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7,(10):13-14,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地理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课程设计概念的形成以及对课程设计步骤的了解,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就成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下面选取地理课程中的某些课程目标及相关的课程内容标准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6.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黄土堆积作为气下沉积,任何一个深度都曾经暴露于地表,因而必然受到相关地表过程的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多数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而黄土在沉积后也可能受到各种地质过程的改造,从而对研究中常用的气候代用指标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野外、微形态等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我国北方新近纪风尘堆积中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形成过程及环境意义进行研究.由于一些特征在黄土堆积中具有普遍性,可作为识别风成堆积的标志和环境事件研究的指标,并有助于全面理解常用的替代指标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68.
人工防雹消雹业务技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人工消雹业务技术现状的分析,以地(市)级观测台站或单部雷达观测台站为基础,讨论了人影业务技术体系、业务支持系统、作业指挥系统各自的范畴和关系以及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相对普适性的可能性及其实现方式与实现程度;定量限定了业务操作过程中“宁空勿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消雹作业指挥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9.
1现有的预警系统 和降雨预测以及实时降雨测量相比,降雨的“强度-时间”临界值已经是开发可操作的滑坡预警系统的基础。现有的泥石流预警系统主要适用于具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大范围地区。香港岩土工程研究室于1977年建立了一个预警系统,连续的数据收集和周期性回顾分析已经很好地完善了确定发布和取消滑坡预警系统的标准。从1986年到199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国家气象局已经合作在旧金山湾区运行了一个泥石流预警系统(Keefer等,1987;Wilson等,1993和1997)。  相似文献   
70.
自1998年以来,亚利桑那州地质调查局就收到许多州周边大范围多个分散地点出现新裂缝的有关报告。此前90年代中期,报告的大部分裂缝均是人们所熟悉的类型,即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引发的地裂缝。然而,这些新裂缝大部分被证明具有不同的诱因——富含粘土的土壤或沉积物的干燥或被烘干。通过绘制这些被报道裂缝的地图及观察其航空照片,结果显示,这些“巨型干裂缝(GDC)”要比预先想象的普遍的多,并且比由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裂缝广泛的多。通过绘制亚利桑那州这些巨型干裂缝的地图,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了勘测的结果。这篇文章概述了那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