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闽南海岸带类型多样、岸线曲折,近岸海域资源丰富,历史上曾对该地区作过一些工程环境调查研究,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探测精度、分辨率,已不能满足近海工程建设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用海底浅层剖面仪进行探测,根据上下地震层序之间的接触关系特征,将研究区内浅部地震反射界面主要分为T0、T1和T2三个区域性地震反射界面,其间还断续发育...  相似文献   
62.
胡毅  陈坚  许江 《海洋通报》2011,30(5):595-600
台湾海峡足我国量大的海峡,也是南海与东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区域内地震、台风等灾害多发,潮流作用较强,同时受黑潮分支、南海暖流和东海环流等多种水系的影响,众多的山溪件中小型河流从海峡两侧流入海洋,为海洋沉积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场.基于台湾海峡的沉积环境分区、台湾海峡潮成沙脊的沉积环境、山溪性河流入海...  相似文献   
63.
64.
65.
开采扰动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瓦斯动力灾害之一。为系统探索开采扰动下煤体损伤演化特征和瓦斯渗流规律,拟开展不同瓦斯压力下全应力应变–渗流实验。通过考虑气体吸附和热膨胀效应修正广义胡克定律,建立基于塑性变形的煤体损伤本构关系,进一步构建考虑损伤的分段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以渗透率突变点为界,可将煤体渗透率分为峰前和峰后2个变化阶段。其中,峰前呈指数型降低,而峰后急剧增加,峰值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瓦斯压力升高而降低;煤体轴向塑性应变和损伤演化规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均呈现出峰前变化不大,峰后激增的变化趋势;利用不同瓦斯压力和50℃实验数据对所建的损伤模型及渗透率模型进行验证,得到理论曲线和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表明新建模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条件下煤体破坏失稳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瓦斯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66.
海洋水下文化遗产是国家海洋活动历史及其海洋文明的重要见证,对其进行保护是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我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海洋开发利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海洋开发背景下保护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7.
表层沉积物中的铅除主要在河流的入海口的浅海陆架区富集外,在深海的中央海盆区由于粒度效应亦有一定的富集,火山物质的加入不是富集的主要原因。南海表层沉积物铅的背景值计算表明,陆坡区铅背景值(2118×10-6±1264×10-6)与陆坡区柱样铅含量实测值接近,深海盆区背景值(2787×10-6±782×10-6)低于深海盆区柱样铅含量实测值。陆架区铅背景值(1957×10-6±1995×10-6),低于中国海岸带铅背景值,全区铅背景值(2287×10-6±1454×10-6)与全球页岩铅的平均值接近,深海盆区的铅背景值(2 787×10-6±782×10-6)远低于现代深海粘土铅含量。南海沉积物铅的分布特征和背景值计算表明,南海沉积物铅含量变化总体处于自然变动范围内,除河流入海口出现异常外,大部分站位的铅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总体无铅污染,只是在近岸的珠江口区和台湾岛西南部浅海区沉积物受到了轻度的污染。南海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在陆架区、陆坡区和深海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指示南海不同海区沉积物中铅具有相似的主体来源。南海表层沉积物铅同位素继承了扬子块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其铅同位素处于在红河和湄公河河流沉积物钾长石铅同位素值范围之内,指示红河、湄公河和珠江等河流将扬子块体的陆源铅输入到了南海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68.
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厦门海域沉积物中Cu,Zn,Pb,Cd,Cr,Hg,As的全量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粉砂和粘土组分(小于63μm组分)中Cu,Zn,Pb,Cd,Cr进行了形态提取。探讨了重金属在各海域的分布特征及近25a来的含量变化,并采用Lars Hakanson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粉砂和粘土组分中重金属含量大于沉积物中的总含量,沉积物平均粒径越大,差异越明显。25a来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研究海域水体环境逐渐改善,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发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不同分析方法及背景值的选择标准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粒度分析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我们对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和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各海区间,同一海区不同站位间沉积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重金属在各站位含量主要取决于其相应的富集组分多少,仅在个别站位受具体元素的物源影响较大。研究发现,Zn、Cu、Pb、As、Cr在细砾和粗砂中的含量可以反映其在该地区的环境背景值大小。   相似文献   
70.
为了揭示酸性环境对岩石的腐蚀劣化效应,利用CT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经酸性水域浸泡后长石砂岩的细观组分及结构变化,并利用岛津AGI-250伺服材料试验机开展单轴压缩试验,观察其力学参数劣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经酸性水域处理后,长石砂岩试件其总体密度降低、分布趋向均一化,局部区域生成了更高密度的矿物成分;次生孔隙增多,试件外部孔隙变化可直观看到,内部孔隙变化可通过最小外接矩形像素面积直接反映;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最大下降量分别达34.092%,22.016%和13.705%,且反映砂岩强度参数的劣化度相对较高,应变参数的劣化度相对较低;酸性水域中H+浓度充足时,砂岩在酸性溶液中主要以溶解反应为主,H+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正长石和斜长石溶解的同时可生成其他自生矿物,当H+消耗殆尽后,反应主要以水解的方式进行。通过将CT图像处理技术运用于经酸性水域处理后砂岩的力学特性变化机理分析,为研究类似岩石等非均质材料的组成及性质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