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山前复杂构造须家河组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综合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谯述蓉  赵爽 《矿物岩石》2008,28(2):81-87
川西龙门山山前的须家河组气藏为受断层和构造控制的裂缝-岩性气藏,针对这类裂缝性复杂气藏利用基于地质成因的地史时期应力场(应变)分析、沿层构造属性分析和叠前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等手段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达到气藏裂缝发育带预测目的.实践表明,虽然在山前复杂构造带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裂缝及其发育带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但联合运用基于应力场和断层与构造属性的裂缝综合预测方法,仍然在龙门山前须家河组气藏的应用研究中取得到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2.
赵爽  李学军  刘涛  谢剑薇 《测绘学报》2017,46(1):98-106
提出了基于大比例尺航空影像共面约束的相机自检校方法,该方法使用所有立体像对同名点基于共面约束对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及畸变系数进行解算。首先进行航空影像同名点匹配,构建立体像对;然后基于共面约束使用直接解法和迭代优化进行相对定向,解算相机位置与姿态;最后使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解算相机内方位元素和畸变系数。对于高分辨率大尺寸航空影像,图像中心及边缘的畸变差异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解算精度,对图像进行网格区域划分解算畸变。使用大比例尺航空影像进行解算能真实精确反映航空摄影测量时所获取图像的相机参数和畸变系数,避免检校环境与使用环境不同解算得到的相机畸变参数不能真实反映所获取影像的畸变问题;使用所有同名点解算,避免由于选择不同特征点或控制点对检校精度的影响;通过区域网格划分,进一步提高了解算精度。对检校结果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精度较高,与基于室外检校场的精度相当,能真实精确反映航空摄影测量时所获取图像的相机参数和畸变系数,提高了三维重建的精度。  相似文献   
63.
黔东北大塘坡组菱锰矿矿床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的品位普遍偏低,高品位的块状菱锰矿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并非稳定存在,弄清菱锰矿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文章首先从区域尺度分析了菱锰矿矿床分布与黑色泥岩盆地内部次级洼陷的关系,然后以杨家湾锰矿床为例,分析了同一次级洼陷内锰品位与含锰岩系厚度和矿层厚度的相关性。最后选取次级洼陷内的典型探井,从矿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等微观尺度,研究了菱锰矿矿床的垂向非均质性,探讨了黑色泥岩盆地中菱锰矿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菱锰矿主要赋存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大塘坡组一段底部,锰矿品位与矿层厚度呈正相关,高品位的锰矿主要为泥晶结构的块状菱锰矿,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黑色泥岩盆地的次级洼陷沉积中心;锰矿层在横向上并非稳定的均质沉积,从洼陷中心到洼陷边缘,菱锰矿的品位逐渐降低;锰矿层与粉砂质泥页岩交互沉积,具有很强的垂向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4.
顾及声线入射角的水下定位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爽  王振杰  刘慧敏 《测绘学报》2018,47(9):1280-1289
水下定位中广泛采用的等权随机模型,实现简单但与实际不符,影响水下定位精度。针对该问题,结合水下定位实际,考虑水声测量误差和声线弯曲误差影响,在分析随机模型不完善条件下参数估计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了4种基于声线入射角的水下定位随机模型。通过模拟算例和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4种入射角随机模型比等权模型在定位精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分段余弦模型定位结果最好;入射角阈值取值在40°~50°范围内时,定位精度最高;100 m以内水深环境下,基于声线入射角的随机模型改善了传统等权模型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65.
利用玉溪市9个代表站1960~2010年5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使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玉溪50年来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溪平均气温的变化有3种类型,即:"U型"、后段上升型和波动型。50年来气温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其中又以红塔区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各站点5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小,气温偏离平均状态的程度不大。年平均气温异常共出现29站次,占记录总站年数的6.4%,出现气温异常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66.
利用滇中30个台站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滇中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滇中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各台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冰雹发生的概率模型,求算其理论概率,并运用x2检验,对分布模型进行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滇中地区冰雹的发生具有POISSON分布特征.在求得理论概率的基础上,使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进行冰雹灾害风险区划.滇中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冰雹年发生概率在70%以上,冰雹发生概率在80%以上的区域几乎占滇中面积的一半,其中风险高达90%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滇中南部的双柏、峨山和江川一带,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滇中地区发生冰雹的风险较大,冰雹灾害对滇中的影响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67.
为揭示咸水环境中CO2与方解石相互作用的特点,选取方解石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在不同温压条件下(85℃,5.0MPa;
135℃,5.7MPa;185℃,8.8MPa)进行了3组CO2-咸水-方解石的系列实验研究,重点探讨了方解石溶解现象的成因和温度对
于方解石溶解程度的影响。实验前后岩样扫描电镜观察、反应液离子变化分析表明,实验后,3组实验中的方解石均表现出溶蚀
坑、溶蚀带和溶蚀晶锥的溶解现象;方解石的溶解度在85℃时最低,185℃次之,135℃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含CO2的咸水中,方
解石的溶解现象有溶蚀坑、溶蚀带和溶蚀晶锥,各自的分布规律及规模与温度有关。在含CO2的咸水中,方解石也具有各向异性
的溶解特点。使方解石产生最大溶解度的温度峰值可能出现在135~185℃之间。超过这一温度,温度的升高会使方解石的溶解
度下降。实验再现了方解石在咸水环境中的溶解、沉淀过程,对于CO2 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分频解释技术及其在陆相砂岩地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爽  李仲东  许红梅 《矿物岩石》2006,26(2):106-110
利用分频解释原理沿着目的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成分中各种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成像,并以此解释技术来识别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相对沉积厚度及薄互层叠置关系。某地区目的层—沙溪庙组以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且薄互层发育,单层厚度多在20 m以下,基于传统地震属性分析(振幅、相位等)的有效分辨率、检测极限的限制,为了能更精细刻画砂体边界和寻找相对有利储集相带,首次将分频解释技术加以运用,分析成像结果显示古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等外形和边界异常清晰,相对沉积厚度关系明确,十米左右的薄层砂体均能得到很好的响应,与已知钻井情况吻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9.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建可应用于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物元欧氏贴近度模型。依据2001—2012年河南省的统计资料,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综合承载力,分析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探讨促进和制约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单项指标。研究表明,2001—2012年间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呈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优化。  相似文献   
70.
刘东娜  赵爽  赵峰华  旷红伟  邹雨  张继彪  程晨 《地质学报》2023,97(12):4052-4066
中国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中广泛分布低变质程度的泥质岩与碳酸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地表圈层的历史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收集了近十几年国内外已发表的近2000组泥质岩/碳酸盐岩中地球化学数据,包括40种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组成,涉及华北陆块长城系、蓟县系、待建系及青白口系,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南华系、震旦系。结合文献中样品的岩性、实验方法以及地质背景特征,主要得出了以下认识:① 泥质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中国东部未变质泥质岩中的相似,但其整体上受到了新元古代冰期的影响,化学风化作用较弱,易流失的Na、K及Ca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碳酸盐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组成与中国东部未变质富泥碳酸盐岩对比,具有少量的陆源物质输入且以白云岩为主,Mg含量较高。② 碳酸盐岩中较高的Mn/Sr比值应与成岩蚀变作用有关,虽然硅酸盐矿物少于泥质岩,但Sc、REE+Y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更加富集,Sc和REE+Y元素与陆源碎屑的混染作用有关,而后者与氧化的海洋环境有关。③ 中元古代早期,华北沉积物中记录了Ce元素负异常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增高,响应了一次浅海的氧化事件,并促使了生物的演化。④ 进入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被塔里木陆块泥质岩大范围变化的化学蚀变指数所记录,伴随着间冰期及冰期后海洋的增氧,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沉积物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又一次增加,对应着伊迪卡拉生物群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