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郝飞  蒋明镜  孙德安  闫超  张熇  王闯 《岩土力学》2015,36(7):1953-1958
本研究自行设计加工了一套可以实现位移速率控制的加载装置,采用TJ-1模拟月壤为地基材料,把着陆器垫作为基础进行了位移速率控制条件下的载荷模型试验,并采用了3种不同方法计算垫基底的平均应力。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垫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随加载速率大致呈线性增加,按垫与地基的实际接触面积计算的极限承载力稍大于按垫最大上口面积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考虑到安全储备建议采用按最大上口面积计算所得地基承载力。垫基础下按实际接触面积计算得到的变形模量介于按垫最小底面和最大上口面面积计算的结果之间。  相似文献   
62.
软着陆足垫与模拟月壤界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着陆机构与模拟月壤滑移性能是影响月球探测器月面软着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缓冲机构所用垫材料-硬铝,通过直剪仪开展界面直剪试验,研究不同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下不同相对密度模拟月壤和光滑铝板间的接触面变形、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稍密时接触面无明显剪应力峰值,近理想弹塑性变形;密实条件下接触面破坏时呈现应变软化现象;法向压力增加接触面强度增加,接触面强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接触面摩擦角取26.8°~31.4°之间。  相似文献   
63.
高阶单步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阶单步力控制试验方法,提出了减少试验误差的若干处理技术,进行了三层底部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尺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实现了大刚度多自由度复杂结构拟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尺拟动力试验可以很好地反映结构在真实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而采用力控制试验方法在结构恢复力特性进入下降段之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桡足幼体现场摄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在食物链中处于中间环节,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桡类幼体获取的营养直接影响其发育, 进而影响桡类成体补充乃至种群的稳定。本研究于2015年夏季分别在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S1 (进水口水域)和S2 (排水口水域)站进行了调查采样,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桡幼体现场摄食食物组成。结果显示: 1)两个站的桡幼体内共检测到16种不同食物, 包括浮游植物(硅藻)11种, 后生动物2种、真菌、Ichthyosporea 和卵菌类各1种共5大类, 其中硅藻(47.30%, 克隆数百分比, 下同)和被囊动物类后生动物(41.89%)是其主要的食物类群; 2)在S1和S2站桡幼体内分别检测到9种和10种食物, 但主要食物类型有差异, S1站较多后生动物(61.54%), 而S2站较多硅藻(68.57%); 3) S2站的桡幼体杂食偏植食程度更高, 其杂食性系数(0.31)低于S1站(0.72)。结果表明, 桡幼体能根据食物环境有选择地摄食植物饵料和动物饵料, 调节食物营养结构; 温排水影响水域桡幼体更偏向植食性, 尤其是硅藻, 暗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桡幼体食性偏移。  相似文献   
65.
贻贝营半固着生活,依靠丝将自己牢固地黏附在底物上.丝的结构和性能对贻贝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为研究热液区极端环境下深海贻贝丝的结构和性能,采集了印度洋龙旂深海热液区的贻贝(Bathymodiolus marisindicus)丝,对其力学特性、结构特征和组分进行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发现与近海贻贝(Mytilu...  相似文献   
66.
高喷插芯组合桩荷载传递机制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汉龙  任连伟  郑浩  肖耀祖 《岩土力学》2010,31(5):1395-1401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是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芯桩构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桩,为了对其荷载传递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以自行开发的大型土工试验模型槽为依托,进行了JPP桩、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水泥土桩静载荷对比试验。通过埋设在JPP桩中的监测仪器对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体沉降等进行了直接量测,进而分析了JPP桩中管桩与水泥土轴力的分布和内外侧摩阻力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JPP桩与同桩长、同桩经灌注桩相比承载力高30%以上;JPP桩变形由芯桩控制,管桩轴力分布与水泥土轴力分布规律不一致,但同一截面上管桩和水泥土的轴力比值约为其弹性模量的比值;内外摩阻沿桩身的分布规律类似,内摩阻是外摩阻的1.62倍左右,约为JPP桩直径和管桩直径的比值;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近似双曲线分布,桩端阻力和桩端位移也近似双曲线分布。  相似文献   
67.
亮钩虾属Genus Photis属于蜾蠃蜚科Corophiidae甲壳动物端目(Crustacea:Amphipoda),全世界有近60种。本属为世界性分布,世界各大洋都有记载。 作者在系统整理和研究南海端目标本中发现南海亮钩虾4种,其中有1新种,1种为中国沿海的首次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体尺性状和体质量性状对丝性状的影响, 作者选取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养殖区的紫贻贝为研究对象, 分别测量壳长、壳宽、壳高等3个体尺性状, 全湿质量、软体质量2个体质量性状以及丝直径和丝茎直径2个丝性状, 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体尺性状和体质量性状对丝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 所有性状间相关系数为0.678~0.892, 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 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 壳高和全湿质量分别对丝性状的影响最大, 壳高对丝性状通径系数分别为0.515和0.508, 全湿质量对丝性状分别为0.417和0.520; 建立了体尺性状、体质量性状对丝直径和丝茎直径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9.
征地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家所有的强制性过程。征地制度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之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行征地制度的不已渐露端倪。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所以,探索征地制度改革新途径,迎接新的挑战,就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0.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five planktonic copepods,Calanus sinicus, Acartia pacifica, Tortanus derjugini, Acartiella sinensis and Pseudodiaptomus poplesia, predominant in the Jiulong Estuary, were investigated from May 2003 to April 200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copepods was related to the tidal period but that each species had its own specific pattern. C. sinicus showed no tidal vertical migration behavior and was thought to be a non-resident species in this estuary. Among Acartia pacifica,T. derjugini,Acartiella sinensis, more individuals occurred in the surface than in the bottom waters during flood tide, and the pattern was reversed during ebb tide. The epibenthic copepod P. poplesia usually remained in the bottom waters in the upstream part of the estuary, but it displayed strong tidally-oriented vertical mig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estuary.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yd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long Estuary,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the planktonic copepods in this estuary had more or less adopted the mechanism of vertically migrating to the surface waters during flood tide in order to make use of the inflowing tide, and then sinking to the bottom during ebb tide to avoid being carried out of the estuary by net out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