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徐家堡子地区以黑云英云闪长质片麻岩(2.47Ga)为围岩的上壳岩(>2.98Ga)包体中,发育几条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变形变质带(2.7Ga)。研究表明,该韧性变形变质带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舒缓波状,发育糜棱叶理、矿物线理和S-C组构。带内的糜棱片麻岩矿物成分复杂且多世代矿物共存。变形前以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500~520℃,压力为0.4GPa;韧性变形同期以夕线石、石榴石、石墨、黑云母、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630~700℃,压力0.58~0.72GPa;变形期后以十字石、石榴石、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586℃。形成了一条顺时针演化的pTt轨迹。这种复杂的糜棱片麻岩是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郑常青  徐学纯  M.Enami  T.Kato 《世界地质》2005,24(3):236-242
新疆阿尔泰地区的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80~680℃、P=4.0~5.1kbar;递增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副矿物,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法定年。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法)定年,变质时代为(262±10)~(264±22)Ma。表明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形成于二叠纪中期,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辽西中生代粗面玄武岩的KAr同位素年龄为84.76±1.67Ma,其 中 含有丰富的超镁 铁质岩和深部壳源捕虏体,主要有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 含斜长石的角闪二辉石岩、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片麻岩等。包体的组构及矿物化学研究表 明超镁质岩捕虏体来源于上地幔,麻粒岩和片麻岩则为深部壳源捕虏体。该类包体的发现对 中国东部中生代上地幔和下地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泥质)和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长英质);S2变形期,区域性宽缓褶皱及NE向缓倾透入性片麻理,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定向分布的基质矿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泥质)和石榴子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长英质);S3变形期,NE向陡倾透入性片麻理及韧脆性断裂大部分被花岗斑岩脉填充,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周围退变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泥质)和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长英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显示顺时针近等温降压(ITD)型的p-T演化轨迹,S1-S3变质变形反映出从俯冲碰撞到快速折返冷却的演化过程,伴随S3同期侵位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将该演化过程完成时间约束在229.7 Ma,可能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65.
阿尔泰造山带存在晚古生代斜长 -二长花岗质片麻岩 ,与中级变质岩系相伴生 ,发育十分复杂的深层次褶皱或韧性剪切变形。斜长 -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主体矿物组成为 :角闪石、黑云母、长石和石英 ,含有自形的绿帘石、锆石、磷灰石、环带状构造的褐帘石等副矿物。是一套相当于大陆边缘同构造环境的铝中等饱和的英云闪长质 -花岗闪长质 -二长花岗质系列的正变质岩系。钕模式年龄在 14 0 0 Ma~ 180 0 Ma,εNd(t)为正值 ,反映斜长-二长花岗质片麻岩源于年青地壳 ,并不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结晶成岩作用和变质变形作用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年龄为 35 5 Ma± 5 Ma  相似文献   
66.
苏鲁超高压带内石桥浅变质岩的地质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地质调查显示,石桥浅变质岩与周边超高压变质岩呈构造接触(构造片岩);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该浅变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大陆边缘厚地壳上裂陷或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部分浅变质岩发育多硅白云母,形成于中-高压相变质环境,说明这些浅变质岩曾经历大陆板块俯冲的动力变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浅变质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超高压变质岩和扬子板块俯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黑龙江杂岩蓝片岩—云母片岩矿物成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构造混杂岩中保留着一套曾遭受过中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其代表性岩石为:蓝片岩-云母片岩;蓝闪石、铁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单位结构中Si=3.37~3.46>3.30)等具有中高压性质的典型变质矿物在岩石中平衡共生.蓝片岩-云母片岩组合至少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阶段变质,早期为绿帘蓝片岩相,变质温压条件为T=320~460℃,P=7.8×108~11×108Pa.晚期为高绿片岩相,出现富镁绿泥石(XMg=0.565~0.646)交代早期钠质角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等高压变质矿物现象,变质温度升高而压力有所降低,由石榴石云母片岩所限定的高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为T=536~598℃,P=6.8×108~9.5×108Pa,属中温和中高压变质.  相似文献   
68.
控矿构造一直是热液矿床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大兴安岭中段为研究对象,通过1∶25万柴河镇幅和蘑菇气幅地质调查,提出:(1)该区主干控矿构造由大黑山-太平岭-鸡冠山北断裂带和扎兰屯市-哈多河断裂带构成,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2)控矿构造性质主要表现为压性、张性和剪切性质,三者之间分别经历了剪切与拉张,剪切与压扭性质之间的转换,主压应力场依次发生E-W向、SE-NW向、SSE-NNW向三次变化.(3)总结出该区主干构造控矿、分枝构造控矿、平行构造控矿和斜列构造控矿等若干赋矿规律,该赋矿规律与该区导矿构造,导矿构造和矿源与深部板块俯冲产生熔融岩浆密切相关.这些新认识为该区的地质基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和找矿工作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出露的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岩石未遭受变质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花岗岩高硅(SiO2=75.72%~76.28%)、富碱(Na2O+ K2O=7.78%~8.89%)、弱过铝(Al2O3=12.42%~13.01%),TiO2、Fe2O3、FeO、MnO、MgO、CaO、P2O5等含量很低,标准矿物分子中石英、钠长石、正长石含量较高,出现少量刚玉分子和极少量的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等,但未见有碱性暗色矿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略偏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轻稀土富集,具中等-较强的负铕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较富集而Ba、Sr、Eu明显亏损,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P元素。岩石所具有的A/CNK<1.1、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A/NK>1.0、P2O5与SiO2负相关、较高的分异指数(DI=92.49~97.26)等特征以及偏低的锆石饱和温度(730~834℃),均显示其具有类似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振荡环带较发育,Th/U比值较高(大多介于0.36~1.35),为岩浆成因锆石;四个样品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22.2±1.2)Ma、(305.9±2.4)Ma、(301.3±2.6)Ma和(294.8±1.6)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内出露的二长-正长花岗岩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侵位活动的产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大兴安岭全胜林场地区晚石炭世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所造成的造山晚期-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二者最晚于早石炭世末已经完成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70.
对大兴安岭中部五岔沟镇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碱长花岗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36.97±0.99Ma、135.85±0.78Ma、126.04±0.48Ma和135.87±0.4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硅、富钾的特征,A/CNK值介于0.997~1.05之间,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并具有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贫Ba、Sr、Ti、P,这些特征表明蛤蟆沟林场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构造环境(A1型花岗岩),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是受到古太平洋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