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3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通用引物对辽宁盘锦、辽宁大连、山东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COI和16S r 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30条658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和27条450 bp的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和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4%和32.0%、13.5%和13.3%、20.7%和29.3%、20.4%和25.3%、66.1%和61.3%,AT含量高于GC含量,这与其他软体动物门动物的COI和16S r RNA的观测结果相近。COI和16S r RNA分别检测到了24个单倍型、4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9个单倍型、19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COI和16S r RNA部分基因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0090(P0.001)和Fst=0.0674(P0.001),群体内遗传分化远大于群体间、群体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用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3个地理群体的黑龙江河蓝蛤聚为一个族群,有少数个体和其他群体的个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62.
为查明大神堂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的适宜密度和生长特征,开展了放养密度对不同养殖阶段蛤仔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试验。幼贝初始规格为壳长5.6±1.3 mm,养殖密度设置为8 000粒/m2、4 000粒/m2;成贝期,养殖密度设置为500粒/m2、1 000粒/m2、2 000粒/m2、4 000粒/m2。经26个月的养殖,结果表明:在幼贝期,当幼贝壳长小于22 mm时,两密度试验组生长速度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当幼贝壳长大于22 mm时,高密度组生长缓慢,差异显著。在成贝养成前期,各密度试验组壳长无显著差异,随着蛤仔的生长,当壳长达到30 mm以上时,4 000粒/m2密度组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其他组,其他各组间差别不明显;4 000粒/m2密度组蛤仔死亡率高于50%,其他组死亡率在15%~22%之间;另外,4 000粒/m2密度下蛤仔繁殖期的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而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2 000粒/m2为该海域蛤仔养殖的适宜密度,适于培育大规格商品贝。  相似文献   
63.
辽河油田锦99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油田锦99块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杜家台油层是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砂坝组成。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锦99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层次表征。综合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和4种岩相组合。根据高频湖泛面、冲刷面、粒序突变面和岩相转换面将沙四上亚段Ⅰ3砂层组和Ⅱ1砂层组划分为6个短期旋回、15个超短期旋回。在等时格架内,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5级构型界面层次,层次界面以三级和四级为主,四级界面分布较稳定,三级界面零星分布。总结出两种层次界面分布模式:较稳定分布的界面和随机型分布的界面。储层层次分析为研究区构型约束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4.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丈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丈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  相似文献   
65.
2007年3月,将采集于湛江雷州的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根据其个体大小分为A组和B组,外壳长度分别为(4.51±0.17)cm和(3.69±0.11) cm,并采用Winkler碘量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单位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及其氧氮比(O∶N),研究了盐度和规格对波纹巴非蛤代谢的影响.实...  相似文献   
66.
杜洋  辛军  徐乾承  陈杰  李宜真  汪娟  童明胜 《沉积学报》2015,33(6):1247-1257
针对伊朗S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油藏富含厚壳蛤碎屑Sar-3层开发所遇问题,运用岩芯,薄片,XRD,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厚壳蛤建隆沉积模式及对应形成储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Sar-3沉积期主要发育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内障壁岛-滩亚相内的厚壳蛤丘和伴生潮坪两类微相,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建立沉积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下要点:①受构造运动影响形成的古地层隆起为影响厚壳蛤生物礁建隆分布主控因素;②受海平面下降和古地层隆起向上抬升影响,厚壳蛤建隆在生长早期受强水流作用破坏,搬运再沉积形成缓丘状礁滩混合体;③Sar-3层上部广泛发育潮坪环境致密泥晶灰岩沉积,受古地貌控制,边部构造低部位区垂向可叠置发育多期潮坪沉积;④旋回末形成局部短暂水上暴露环境,大气水所造成的淡水淋滤作用为影响储层性质及结构主要因素。Sar-3层垂向结构可表征为二元结构,下部为厚壳蛤灰岩储层,上部为潮坪致密灰岩隔层,两者厚度受控于古地貌,古地貌高点为储层有利发育区。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水平井开发对策:古地貌高部位区力争轨迹保持在油层中部钻进,低部位区前段以微倾角钻穿油层,后段确保在储层底部钻进。  相似文献   
67.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两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差异。由于其近似圆形的形态使得所能测量的外部指标较少,限制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在其地理群体判别中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判别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天鹅湖群体比胶州湾群体具有更高的SH/SL和SW/SL比值,壳形椭圆较圆且隆起程度高,"凸"形明显;基于GLM模型的Logistic回归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归属,判别正确率高达94.23%。本研究为双壳类物种地理群体判别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8.
菲律宾蛤仔不同品系斑马蛤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菲律宾蛤仔中的斑马蛤、黑斑马、白斑马三品系进行混合选择,测量了各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品系斑马蛤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上选组壳长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单向上选是行之有效的遗传改良方法。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斑马蛤品系的选择反应(R)和现实遗传力(2Rh)出现阶段性变化,从平均水平上看,R在幼虫期为0.688±0.184,稚贝期为0.605±0.214,养成期为0.670±0.120;2Rh在幼虫期为0.392±0.081,稚贝期为0.344±088,养成期为0.380±0.058。从一周年的生长情况来看,三个品系总的R为0.654±0.179,斑马蛤、黑斑马蛤和白斑马蛤品系的R分别为0.655±0.155、0.525±0.116、0.782±0.170;三个品系总的2Rh为0.373±0.070,斑马蛤、黑斑马蛤和白斑马蛤品系的2Rh分别为0.372±0.042、0.300±0.028、0.445±0.031。不同品系间R和2Rh次序为白斑马斑马蛤黑斑马,说明各斑马蛤品系的选择效果是不同的,品系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9.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是一类在细胞解毒和抗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菲律宾蛤仔中克隆获得Rho型GST和微粒体型GST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VpGSTR和VpGSTMi)。序列分析显示,VpGSTR和VpGSTMi的cDNA全长分别为942bp和661bp,编码234和149个氨基酸。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GSTR与GSTMi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所处的位置一致。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VpGSTR和VpGSTMi广泛分布于所检测组织中,且在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鳗弧菌侵染后,VpGSTR和VpGSTMi基因表达量在24h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VpGSTR和VpGSTMi可能在菲律宾蛤仔抵御细菌侵染导致的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0.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was monthly sampled from its benthic aquaculture area in Jiaozhou Bay from May 2009 to June 2010.The annual variations of major elemental composition,organic content,fatness and element ratio of Manila clam were examined.The element removal effect of clam farming in Jiaozhou Bay was analyzed based on natural mortality and clam harves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trend of carbon content in shell (Cshell) was similar to that in clam (Cclam).Such a variation was high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an in other seasons,which ranged from 9.10±0.13 to 10.38 ± 0.09 mmol g^-1 and from 11.28 ±0.29 to 12.36±0.06 mmol g 1,respectively.Carbon content of flesh (Cflnesh) showed an opposite variation trend to that of shell in most months,varying from 29.42 ± 0.05 to 33.64 ± 0.62 mmol g^-1.Nitrogen content of shell (Nshell) and flesh (Nflesh) changed seasonally,which was relatively low in spring and summer.Nshell and Nflesh varied from 0.07 ±0.009 to 0.14±0.009 mmol g^-1 and from 5.46 ± 0.12 to 7.39 ± 0.43 mmol g^-1,respectively.Total nitrogen content of clam ranged from 0.50 ± 0.003 to 0.76 ± 0.10 mmol g^-1 with a falling tend except for a high value in March 2010.Phosphorus content of clam (Nclam) fluctuated largely,while phosphorus content of shell (Pshell) was less varied than that of flesh (Pflesh).Pshell varied from 0.006±0.001 to 0.016±0.001 mmol g^-1; while Pflesh fluctuated between 0.058±0.017 and 0.293±0.029mmolg^-1.Pclam ranged from 0.015±0.002 to 0.041 ±0.006mmolg^-1.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were slightly affected by shell length,width or height.Elemental conten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production cycle.The removal amounts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clam harvest and natural death in Jiaozhou Bay were 2.92× 10^4t,1420t and 145 t,respectively.The nutrient removal may aid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 main causes of eutrophication,and to maintain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