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GRAPES中地形重力波拖曳物理过程的引进和应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中国新一代全球中期/区域中尺度同化与预报系统(GRAPES)模式中引进了ECMWF地形重力波拖曳物理过程,填补了GRAPES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中物理过程的空白。重新计算了地形重力波过程需要的地形静态资料数据,并与原ECMWF模式的地形静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式地形参数的正确性。利用GRAPES模式,进行了地形重力波拖曳物理过程影响的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地形重力波拖曳过程以后,在存在大地形的区域,风场会发生变化,当纬向风遇到青藏高原时,一部分气流会产生爬坡效应而越过高原,使高原上空的西风气流减弱;另一部分气流会绕过高原,在高原的南侧产生绕流;随着模式积分时间的延长,风场变化会越来越明显,地形越复杂,风场的变化也越复杂;连续的模式积分试验结果显示,引进地形重力波过程,可以延长GRAPES模式的可用预报时效,提高了全球形势预报的准确率。通过对一次降水过程的模拟,对地形重力波过程影响降水预报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显示:引进地形重力波拖曳过程后,改变了大气流场的分布,使预报的流场更接近于大气真实状态,从而提高了降水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2.
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王亚非  李琰  李萍云  刘英 《气象学报》2008,66(5):826-835
分析2008年1月到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雪灾冻雨的大尺度环流场,结果表明:这次南方强雨雪天气过程是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维持、高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个例.AO指数在1月中旬由负变正,表明了半球尺度环流的大幅度调整,高纬度80°E附近地区阻高形势的维持是1月中下旬到2月初阴雨雪天气过程持续的清晰指标;阻塞高压所伴随的能量频散使得准定常波持续从中高纬地区传播到较低纬度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当地的气旋性环流得以维持;在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的强大阻塞高压的控制下,冷空气不能大举南下、只是不断的渗透到南方,与此同时受拉尼娜影响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不断增高,暖湿空气势力也是持续增强,代表暖势力暖池海温达到历史最强,冷空气在南方受阻形成静止态势.一旦阻塞高压在1月30日前后崩溃,供给江南地区气旋性环流的能源被切断,所以2月1日的降水过程以后江南地区的持续性降水也就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63.
多层城市冠层模式的建立及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咏薇  蒋维楣 《气象学报》2009,67(6):1013-1024
为在城市气象数值模拟中更好地体现由城市发展引起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改变及人为活动对大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建筑物三维分布的多层城市冠层模式,冠层内动力方程组考虑了建筑物冠层拖曳力的作用及雷诺应力的影响,通过引入建筑物宽度、间距以及垂直分布密度指数等建筑物形态特征参数,以更好地体现城市复杂地表对大气温度、湿度及动量方程的影响.同时,该模式分屋顶、4个侧壤及地面分别考虑辐射及能量平衡求解表面温度,计算各表面与大气的通量交换,并考虑辐射阴影效应、冠层内部各个面之间的可视因子、以及与冠层内建筑物密度指数、可视因子等相关的多重反射辐射导致的辐射截陷作用.模式的离线检验结果表明:(1)冠层模式计算风廓线与风洞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良好;(2)离线冠层模式能够模拟实际小区的风速、温度垂直廓线,并能够较好地体现小区内气温日变化.冠层模式与区域边界层模式耦合检验结果表明:(1)耦合模拟的近地面(2 m处)气温及地表温度的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水泥平板方案,尤其是在夜间,水泥平板方案与实测气温最大偏差4 K左右,耦合模拟方案为1-2 K;(2)耦合模拟方案考虑了建筑物对冠层之上的拖曳力影响以及建筑物形态结构对雷诺应力的影响,风速(10 m处)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相差约在1 m/s,水泥平板方案偏差3 m/s左右.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省春末两次罕见降水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6~28日和28~31日,黑龙江省出现两次中到大雨过程。两次降水过程都发生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堪察加半岛的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蒙古低压是主要的影响系统,都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但降水的强度、落区和范围有较大差别。通过分析表明,阻高演变、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是决定两次降水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2008年前汛期广东长连续暴雨过程的500hPa环流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2008年5月下旬末~6月18日,广东遭受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袭击。通过分析这次长连续暴雨过程开始、持续和结束期的500hPa侯平均环流特征和稳定维持的大尺度环流场特征,发现欧亚中高纬维持两槽两脊或两槽一脊稳定的大环流形势,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弱冷空气;孟湾低槽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使华南沿海地区暖湿气流加强而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66.
2008年1月河南低温雨雪天气的中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省出现的低温雨雪天气的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以及高低层大气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08年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沿副高边缘向北输送,影响河南;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东西部差距显著,标志着亚洲中纬度地区槽脊加强,环流经向度加大;东亚有较强冷空气活动,东亚从36候850 hPa明显的经向风负距平,也反映该时段冷空气活动较强.分析结果还显示,河南省冬季的持续低温雨雪天气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有紧密联系:从乌拉尔山阻高的建立、维持到河南省低温雨雪天气的开始,从乌拉尔山阻高的崩溃到河南省雨雪天气的结束,中间的时间间隔约为510天.因此,乌拉尔山阻高的建立、维持和崩溃,对河南省低温雨雪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7.
刘瑞雪  明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8):2579-2589
本文利用大量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对15个大西洋飓风和11个西太平洋台风海域的入流角频数分布差异进行对比,探究在热带气旋不同强度和不同边界层平均风速下入流角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两个海域拖曳系数随入流角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两海域在热带气旋背景下的入流角分布具有共同点:在强度更大的热带气旋里入流角的平均值更大,分布更集中,入流角在不同风速范围内均呈正态分布且差异较小;同时两海域的入流角特征也存在差异,大西洋飓风的平均入流角大于西太平洋台风,并且大西洋飓风的拖曳系数随着入流角增加而增大,而西太平洋台风的拖曳系数随入流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研究结果为探究热带气旋背景下入流角的作用和影响拖曳系数变化的因子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水下拖曳航行器是被广泛应用的水下监测平台。为掌握水下拖曳航行器的水动力及其拖揽姿态,文章通过CFD仿真分析计算其零攻角下的阻力系数,并通过多刚体-球铰模型建立其运动数学模型,分析不同航速下拖曳系统的总拉力、拖缆长度和航行器位置等的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船舶航速的变化,拖曳系统各项参数变化的差别很大;在200 m深度时,6 kn航速相比4 kn航速的总拉力增加73%,而所需的拖缆长度仅增加1%。该数学模型可对不同航速下的水下拖曳系统的总拉力和拖缆姿态等做出预测,为拖曳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70.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近几十年来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特征及与其相联的大气背景场。结果表明,1980—2019年冬季(12月—次年2月)该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的主导模态存在明显月际差异:12月表现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1月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与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具有显著的反位相变化即偶极子模态,2月则为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与同期局地纬向西风、纬向风垂直切变、经向位涡梯度等大气背景场异常偶极型变化相联系。当乌拉尔山地区关键大气背景场为负异常,而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为正异常时,两个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分别增加和减少,呈现偶极子模态;反之亦然。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及相关的背景环流异常可通过调节水平温度平流、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等来影响1月欧亚北部气温和降水,以及它们的极端事件频次。当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处于正位相时,乌拉尔山北部(南部)和欧洲南部增温(降温),极端暖、冷事件频次分别增加(减少)和减少(增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降温且极端暖事件减少,乌拉尔山及东北亚地区降水和极端降水频次减少而欧洲大陆部分地区增加;反之亦然。此外,在冬季仅1月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表现为偶极子模态可能与关键大气背景场气候态及其变异的月际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