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5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袁纯清会见姚引良参加座谈本刊讯(记者王文昭通讯员刘万翔)5月23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陕西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恢复完善群测群防体系,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2.
关中平原至陕北黄土高原海拔渐次升高,大气污染物分布、排放源和下垫面特征均有较大变化。利用陕西省由南至北西安、延安、榆林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及NCEP再分析产品,对2018年春末夏初(5月下旬至6月初)连续两次臭氧(O3)污染过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三市O3质量浓度(用C(O3)表示)皆呈昼高夜低的日变化特征;三市日均C(O3)表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即榆林最高,延安次之,西安最低,较高海拔的黄土高原高背景O3可能是榆林、延安C(O3)较高的重要原因。两次O3污染发生在大气环流由春季型向夏季型过渡阶段,陕西处于500 hPa暖性高脊、850 hPa偏南风主导、地面静稳晴热的天气形势下,有利于光化学O3生成以及大气低层O3区域输送,其中西安的光化学生成对其日间C(O3)升高作用最明显。三市温度和C(O3)呈正相关,相同温度下...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马元矿床矿石组构研究,总结归纳矿床矿石主要结构包括自形晶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构造主要以角砾状为主,其次有浸染状、脉状构造、晶洞构造、雪顶构造。根据矿床矿体野外地质现象并结合镜下矿石组构和电子探针分析,认为马元铅锌矿床为典型的与后生热液有关的MVT铅锌矿床;热液期是其主要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将热液期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白云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对矿体大量发育于角砾岩中、矿体中发育大量有机质进行探讨,总结角砾岩化、有机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街景地图作为一种新的地理信息成果表现方式,逐渐应用在多个领域,目前百度、腾讯等各大主流地图网站中都已提供了街景地图服务,“天地图?陕西”也集成了西安市街景地图。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了扩展“天地图?陕西”的成果形式,针对“天地图?陕西”移动端全景地图的应用需求,对移动端街景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研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地图?陕西”街景地图系统。  相似文献   
65.
《陕西气象》2016,(4):4
正《陕西气象》是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陕西省气象行业唯一的科技期刊。《陕西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查报告;农业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管理软科学;气象预测、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气象科普等。1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文稿务求论点明确,文字简练,数据可靠,标点符号准确,引用资料请给出文献出处。论著、总结、综述一般不  相似文献   
66.
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PCC指南推荐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将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林业、废弃物等5个单元,全面测算了2005—2013年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2013年,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逐年增长且有加速趋势,而温室气体吸收总量却增长缓慢,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趋势显著,单位GDP碳排放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比例最大,为78.42%~83.36%;工业过程、农业、废弃物处理排放所占比例分别为9.57%~14.78%、3.11%~9.02%、1.25%~1.98%;林业部门表现为碳汇,约9%的CO2排放被森林吸收。  相似文献   
67.
农业自然资源据其在农业利用过程中的地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成农业自然资源的环境,另一类为可资直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即狭义的农业自然资源)。陕西秦巴山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复合山体高峻庞大,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垂直分异明显。区内有:森林、草场、野生生物、林特产与农作物等多种农业自然资源。据此,提出了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8.
69.
《国土资源》2005,(1):55-55
2004年,拥有百年历史的陕西延长油矿原油产量突破700万吨大关。  相似文献   
70.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ain production are now important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grain production systems of Jiangsu and Shaanxi Provinces were compared, to analyze their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in terms of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puts of purchased energy and materials, and outputs. Flows of energy and materials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natural and human work involved in generating inputs as materials or energy were valued in terms of equivalent amount of solar energy required for their production using emerg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were continually playing a less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stems, when inorganic subsidiary emergy inputs increased drastically while organic ones decreased or increased little. Deterioration of input emergy structure affected the systems‘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resulting in emergy investment ratios and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s increasing while yield ratios and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ecreasing. In general,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ain production in Jiangsu are worse than those in Shaanxi. This analysis also suggested that inorganic subsidiary emergy should be introduced properly, and peasants in Jiangsu should utilize natural conditions wisely while those in Shaanxi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soil and surface wate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