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分位数映射(Quantile Mapping, QM)和delta分位数映射(Quantile Delta Mapping, QDM)两种误差订正方法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在中国区域内模拟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订正。模式数据是5种不同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的区域模式气候变化模拟结果。计算订正前后的极端气候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日最高气温极大值(TXx)、日最低气温极小值(TNn)、连续干旱日数(CDD)和最大日降水量(RX1day)。结果表明,5组模拟结果和其集合平均(ensR)都显示气温指数的模拟效果高于降水指数,其中对TXx模拟最好,对CDD的模拟最差;经过订正后,针对不同模式的两种订正结果都能够有效地减小模式与观测的偏差并提高了空间相关系数,且两种方法的订正效果无明显差别。对RCP4.5情景下未来变化的分析中,QM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模式模拟的未来变化幅度和空间分布特征,QDM则能够有效地保留所有极端指数的气候变化信号。从全国平均来看,除CDD外,所有指数未来都呈现增加趋势,且QDM订正结果与订正前模式模拟的变化趋势更为接近。建议在气候变化模拟的误差订正中采用QDM方法。  相似文献   
62.
西北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利用选取的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10°E以西)分布均匀的127个气象站1960-2000年41 a逐月大风出现日数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大风与沙尘暴的时空关系,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一些新事实.西北大风天气可划分为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小于10 d)、较多区(年均大风日数10~50 d)、多发区(年均大风日数50~100 d)和频发区(年均大风日数大于100 d).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大风较多区,占总站数的61.4%,大风频发区分布最小;大风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在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 d,平均不到3 d就有一次大风天气,大风日数最少的地方是陕西北部延安,平均每年发生大风天气的日数不到1 d.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以及高山和青藏高原极易出现大风天气.西北地区多数台站近40 a来大风呈减少趋势,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和陕西东部等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大风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北部到青海西部地区,其代表站年均大风日数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了近3倍,达到190 d.总体来讲,西北地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以5月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冬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陕西、甘肃中南部夏季大风较多,青海东南部则夏季最少,冬季大风更多一些.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北地区大风频发区与沙尘暴频发区并不完全重合,例如,南疆是西北乃至我国沙尘暴最频发区之一,但是南疆却是西北地区大风的较少区,年大风日数远少于沙尘暴日数.同样是沙源丰富的沙漠地区,也都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频发区,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附近地区的沙尘暴日数远多于大风日数,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大风日数却比沙尘暴日数明显偏多.最近40 a西北地区大风与沙尘暴发生次数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呈线性减少特征,这说明在下垫面状况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近年来沙尘暴次数减少可能主要是由于大风天气(沙尘暴驱动因子)减少而造成的.大风的时间变化可以决定沙尘暴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3.
该文利用OSU/NCC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全球混合层海洋与海冰模式, 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 对中国汛期降水进行了1982~1995年共14年的季度和年度综合性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汛期降水具有一定的季度和年度预报能力, 而对部分地区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4.
质量守恒律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谱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嘉滨  高学杰 《大气科学》2000,24(5):608-614
概述了在国家气侯中心气侯谱模式中,引入参考大气和大气质量守恒律,消除了原模式由于模式大气质量不守恒引起的气候漂移计算误差,改进了气候模拟,提高了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65.
南极的天空     
南极的天空高学杰我们是在北京的初冬踏上远赴南极中国中山站(位于东经76“23’,南纬69”22’)的旅程的,到达时已是那里的夏天。南极的夏天,短暂而珍贵。太阳昼夜照在这块大地上,各种冬天里离去的动物纷纷回来,繁衍生息。经常肆虐的暴风雪减少了,经常有万...  相似文献   
66.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1987-2001年)时间的数值积分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RegCM3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当代降水和气温主要分布特征的能力,尤其在观测站点稀少地区可提供局地降水和气温分布的较可靠信息。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降水,特别是气温的年变化趋势,同时也较好地模拟了这一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但对该区降水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7.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8.
69.
对一个20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所模拟的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未来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日降水量的大小,将降水划分为不同等级。首先检验了模式对当代(1961—1990年)各等级降水日数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与观测相比,模式模拟的小雨事件偏多而大雨事件在南方过少。21世纪末(2071—2100年)在IPCC SRES A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区域不同强度降水的变化在各地表现不同,同时其对各个地区降水总量变化的贡献也表现出较大不同,但在大部分地区,模式给出了未来强降水事件将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SIMULATION OF PRESENT CLIMATE OVER EAST ASIA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15-year simulation of climate over East Asia is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nested in one-way mode to the ERA40 Re-analysis data. The performance of themodel in simulating present climate over East Asia and China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RegCM3 can reproduce well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 The simulation of the mai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and their seasonal cycle/evolution, are basically agree with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Meanwhile a general cold bias is found in the simulation. AS for the precipitation, the model tends to overestimate the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hile underestimate it in southern China, particularly in winter. In general, the model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emperature than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