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0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任雍  张雪芬  吴松华  吴雪菲  任斯敏 《气象》2023,(10):1203-1214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山谷风日出现时大气日变化特征显著,表现为山风出现的时间段,以偏北风为主,风速较小,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较强,气流运动以下沉为主,垂直方向上形成环流圈;谷风阶段,以偏南风为主,较山风阶段风速有所增强,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减弱,以上升气流为主;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风廓线可见,武夷山非山谷风日常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盛行偏南风的天气形势下,偏南风将水汽输送至当地,使得当地低空被较厚云层覆盖或出现降水过程,从而削弱了山地与谷地的热力差异,局地环流被打破,山谷风环流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612.
为了提高各级用户对实时气象资料的使用效率,改变以往用户从省气象信息中心调取资料的传统方式,由主动调取变为自动获取,省气象信息中心采用LDM作为底层通信传输和管理系统,根据需求将实时资料以省气象信息中心为中心向各地市级用户进行推送,实现了实时资料的主动分发服务。本文论述了LDM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及基于LDM软件的实时气象资料分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613.
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异常产品的产生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实现雷达异常产品实时监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系统采用WinForm 3层架构+ORM模型架构,通过统计纹理分析、灰度图像特征值分析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自动识别雷达异常产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故障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高效、准确检测出异常雷达产品,满足强对流天气预警监测、天气雷达故障预警服务预判、天气雷达产品可用性服务等功能要求,从单部雷达产品数据中识别出异常回波,避免进一步影响多雷达组网拼图,对天气雷达组网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14.
研究降水滴谱特征和谱分布对了解高原降水的微物理特征、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以及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8年7月8—9日拉萨夏季一次典型降水过程,利用DSG5型降水现象仪和地面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夏季对流云和混合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特征及〖WTBX〗Z I〖WTBZ〗关系。结果表明:降水现象仪和翻斗雨量计的降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对流云降水中2.0~3.0 mm的降水粒子对雨强的贡献最大,混合云降水雨强的主要贡献者是1.0~2.0 mm的粒子;混合云降水阶段的雨滴谱数浓度比对流云大一个量级。对流云和混合云降水的雨强与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和数浓度密切相关。拉萨地区雨滴谱适合〖WTBX〗Γ〖WTBZ〗分布,其拟合谱参数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差异表明高原地区雨滴谱分布存在时空差异;混合云降水谱参数〖WTBX〗N0、μ〖WTBZ〗和〖WTBX〗λ〖WTBZ〗与雨强的变化趋势相反。混合云降水〖WTBX〗Z I〖WTBZ〗关系的系数和指数均小于对流云降水。应用标准〖WTBX〗Z I〖WTBZ〗关系,对流云降水阶段雷达低估降水强度;混合云降水阶段,当雨强<2.3 mm雷达低估降水,否则雷达高估降水。  相似文献   
615.
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地面自动观测已实现全省乡镇覆盖。当前基于行政区划的自动气象站布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自动气象站的布设进行科学评估。基于02°×02°的经纬度网格(空间分辨率),对陕西省自动气象站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的观测站点覆盖率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点分布不均,观测空白区较多,气温、气压、湿度、风的观测站点空白区占比分别为21%、43%、43%、33%。杨凌、西安、渭南和铜川4类气象要素观测站点的覆盖率在各地市(区)中均较高,气温覆盖率为94%~100%,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80%~100%;商洛、汉中、宝鸡、安康和咸阳的覆盖率居中,气温覆盖率为83%~88%,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55%~85%;延安和榆林较低,气温覆盖率为67%~71%,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45%~56%。  相似文献   
616.
本文利用2018年2月2—11日福建9部CFL-06风廓线雷达小时风场与ECMWF模式背景再分析资料观测增量数据,首先制定了基于迭代加权最小协方差行列式(IRMCD)和双权重标准差(BSD)方法在处理观测增量数据时获得最优参数的判定指标峰偏值KS,然后对两种方法在处理风场离群值的性能和特性上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两种方法在判定风廓线雷达风场数据的离群值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波形指标、统计指标、概率密度分布、Q-Q图上看IRMCD比BSD方法能判定更多的离群值,各项指标都更接近于正态分布;从散点分布上看,IRMCD方法获得的非离群值的分布近似“椭圆形”特征,BSD方法获得的非离群值分布近似“方形”特征,同时BSD方法在判定离群值的“方形”四个角中存在一定量的误判,这是由各自机理所决定的,IRMCD方法能够同时处理二维向量并具有防止假阳性误判的机制,而BSD方法在处理二维向量时只能分别进行判定离群值;在风羽图的分析中也能看出IRMCD方法能够有效剔除与实际大气不合理的高低空风。因此,IRMCD方法更适合应用于循环数值同化的风廓线雷达水平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17.
任伟  任燕  张庆 《气象科技》2022,50(1):94-102
利用拉格朗日后向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蒸发—降水诊断法及相关的水汽贡献定量分析法,分析了台风“温比亚”影响期间山东极端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极端强降水的发生与大尺度的水汽输送和辐合密切相关;影响强降水的水汽源地主要有4个,它们分别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低纬西太平洋、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和中国东部;源区贡献定量分析表明,低纬西太平洋对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最大,中纬度西北太平洋次之,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与中国东部的贡献相当且均低于中纬度西北太平洋;进一步对比不同源区的水汽输送差异发现,虽然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初期摄取的水汽较多,但输送过程中过高的沿途水汽损耗,显著降低了其对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尽管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和中国东部地区初期摄取的水汽较少,但两者沿途的水汽损失亦小并且两者摄取的水汽在目标区实际转为降水的比例较高,因此两者最终的水汽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18.
基于陕西省10地市2015—2020年PM2.5浓度实况监测数据和同期EMI指数,统计分析EMI和PM2.5相关性及近年EMI的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变化及综合治理措施对陕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省2015—2020年EMI指数可以较好的表征和评估气象条件变化导致PM2.5浓度的变化。2015—2020年EMI指数呈线性降低趋势,气象条件持续向好。月EMI指数均呈明显的单谷分布特征,EMI指数冬半年大,夏半年小。各区域EMI指数总体上呈关中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的分布特点,关中中、东部EMI指数最大。EMI正距平百分比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关中地区,各年关中均有60%以上面积正距平,其中2016年冬季关中83.0%面积正距平,37.5%面积正距平超过100%。2020年陕西省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2015—2019年均有明显改善,全省PM2.5浓度较前5 a平均降低24.8%,全省气象条件改善使PM2.5浓度较近5 a降低16.4%,排放变化使得PM2.5浓度较前5 a平均下降9.4%,可见近年陕西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成果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19.
采用地面雨量计校准后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UIST) C波段双偏振 (C band Dual Polarization Radar, NUIST CDP) 雷达降水估测数据,研究全球降水观测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 计划多星融合降水产品 (Integrated Multi 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 IMERG) 对苏皖地区梅雨、台风和飑线等不同类型降水观测精度,结果表明,①梅雨降水过程中,IMERG的累计降水量整体大于NUIST CDP的累计降水量;②台风降水过程中,IMERG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累计降水量较大时的降水结果;③IMERG不能很好地观测到飑线降水的空间结构,几乎没有观测到这次降水过程中的强降水区域。  相似文献   
620.
陈昊  汪章维  王晗  孙剑  郭佳  王志诚 《气象科技》2022,50(5):611-622
杭州下沙S波段天气雷达在双偏振升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细化探测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精度,本文参考小时雨量计订正雷达估测降水算法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分钟级雨量计数据的实时定量降雨估测雨强订正方法(简称QPE ADJUST法),利用雨量计资料对雷达的QPE数据逐体扫实时订正,累计完成1 h、3 h降水估测产品,提高了雷达降水估测精度。通过对雷达产品及自动站数据资料的评估,分别从降水估测算法、雷达分辨率影响及体扫周期速度影响3方面对QPE ADJUST法的估测降水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QPE ADJUST法在雷达高分辨率、快体扫周期的情况下均比其他算法更好地表现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将雷达小时定量降水估测的误差从50%降低至20%左右,有很高的估测精度和稳定性,具有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