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土壤中可挥发性污染物清除的离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荣福  胡黎明  邢巍巍 《岩土力学》2004,25(7):1037-1040
土工离心模拟试验技术是研究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了非水相流体污染物在非饱和土中的迁移以及随后的抽气清除过程。 当离心机运行到要求的加速度时,汽油污染物从地下油罐中释放并在非饱和土中迁移一年,之后采用土壤通气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土壤取样分析,得到污染物在土体中的迁移规律和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通气法可以清除非饱和土体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82.
黄土受强夯扰动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公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孟喜  王玉玲  冯建龙 《岩土力学》2004,25(12):1903-1909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统计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不利扰动影响系数,该扰动影响系数不仅考虑了振动的基本特征,而且考虑了包括建筑物刚度、强度、高度、基础情况以及隔振措施等综合影响因素,其结果可作为强夯振动的扰动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683.
含浅层生物气的砂土是一类特殊的非饱和土,由于此类砂土中含有封闭的生物气,生物气的存在对砂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使其有着有别于一般饱和砂性土的特殊工程特性。采用孔压静力触探仪,对砂土是否含有生物气进行了初步判别,然后对生物气释放前后砂土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现场和室内试验对比研究,认为在含气砂土不发生渗透破坏的情况下生物气的缓慢释放会提高砂土的承载力,对砂土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84.
当前应用工业X射线CT技术观测岩土内部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成为研究工程地质的热点课题。然而,现有CT技术的“笨、大、重、险、贵”限制了现场应用能力,且常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丢失或破坏原有地质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原位CT技术的概念,并指出其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基于超小型冷阴极脉冲式X射线管及成像设备搭建随钻原位CT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原位岩心数字采样与CT快速重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后续研究重点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2D/3D CT快速重构新理论和新方法,解析CT重构图像与岩土颗粒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精细结构重建算法,构建精确的原位岩心3D微观结构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原位置岩土准样本,研究等效准样本的力学特性;建立时-空四维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形成具有学习和预测的反馈评价体系,对丰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完善原位CT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85.
西安北动车段垃圾填埋场地基处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将垃圾填埋场作为工程场址愈发寻常。为探讨垃圾填埋场各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作为地基时所应采取的必要处理措施,在西安北动车段垃圾填埋场的地基处理及施工中,采用室内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定量分析杂填土地基的工程特性,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挖除换填和强夯处理后地基各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效果,且创新性地采取掺入生石灰的方法对场区固体废物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条件下其他垃圾填埋场的地基处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86.
为查明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典型支流水-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的日变化特征,采用LGR在线分析仪-通量箱法,于2015年9月初在库腹一级支流草堂河回水区开展连续24 h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4 h监测期内,支流库湾水-气界面CO_2通量变幅为-81.642~180.991 mg/(m~2·h),呈"昼吸夜放"特征,均值为17.346 mg/(m~2·h),总体为释放特征;CH_4全天均表现为释放状态,释放通量均值为0.064 mg/(m~2·h),呈"昼弱夜强"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_4和CO_2释放通量与风速呈正相关,与表层水温、溶解氧浓度、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风速物理扰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控制草堂河水-气界面气体通量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同时,干-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水环境(如异重流、水温分层)也与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过程密切相关,但是其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应开展进一步系统观测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7.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海洋平台,能够进一步实现海底环境监测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本文基于深海底长期原位监测数据,使用Unity3D技术构建出多模型融合的虚拟海洋环境,初步建立海洋工程地质环境数字孪生系统;结合MATLAB、ArcGIS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智能监测、数据分析、人机交互、辅助决策等功能;研究进一步构建虚拟环境粒子系统,对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近底层悬浮物浓度升高事件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虚拟环境粒子系统中悬浮物浓度、粒子数量与聚集程度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特别是悬浮物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发现粒子间相互碰撞、重叠,并在空间中衍生了密集程度更高的微团,当悬浮物浓度进一步升至峰值时,微团数量增加并占据空间大部分体积,形成悬浮颗粒高度聚集,覆盖范围更广的悬浮物聚合体。本文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将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真实海底摄像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在0.16%~2.8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8.
人工浮床运用于入湖河流原位净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至次年7月,在太滆运河滆湖入运河段开展黑麦草与美人蕉、水芹菜分别搭配混种的人工浮床对河流水体原位净化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浮床能够持续净化流动水体.人工浮床对TN去除率为5% - 35%,TP去除率为5% -40%,CODMn去除率为5%-20%.在温度相对较高、浮床植物迅速生长的情况下浮床去除率...  相似文献   
689.
系统总结了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的各项钻探技术,包括取土器及取心钻具、原位测试技术、高效钻探取心(样)技术及联合勘察技术等,对其特点进行梳理并作对比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钻探工艺,并使与之配套的钻具实现模块化、智能化研发升级,促进不同类型钻探技术的交叉融合,以及钻探技术与物探、遥感等多学科技术的联合应用,为工程勘察工作的进一步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0.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底泥耗氧的研究动态。对比实验与现场观测两种方式:现场培养只能提供底泥耗氧总量,但该数值不能获得除此之外的更多信息,如影响氧气生产或消耗的生物化学过程,沉积物中氧气的分布以及间隙水氧气动态变化;而实验室培养过程能够作为前者的补充。在现场模拟实验,其结果被认为更接近于实际,但系统环境条件人为调节困难。室内与现场观测的结果虽有少量差别,但室内实验易于控制,因此,大多数研究者选择在室内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