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81.
传统的空气质量模型多使用简化的光化学反应机制来模拟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这些机制主要基于烟雾箱实验拟合的反应速率和产物来模拟二次产物(如臭氧(O3))前体物的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模拟结果产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详细的大气化学机理(MCMv3.3.1)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研制的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CMAQ相结合(CMAQ-MCM),模拟研究长三角地区2015年8月27—9月5日臭氧高发时段的空气质量.CMAQ-MC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三角地区6个代表城市O3和其前体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模拟的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统计分析表明,徐州表现最好(标准平均误差=-0.15,标准平均偏差=0.23).在长三角地区,居民源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贡献最大,占39.08%,其次是交通运输(33.25%)和工业(25.56%).能源对总VOCs的贡献最小,约为2.11%.对活性氧化氮(NOy)的分析表明,其主要组分是NOx(80%),其次是硝酸(HNO3)(<10%).O3的空间分布与NOy和NOx非常相似.HCHO等其他氧化产物的分布与NOx相似,这很可能是由于在高NOx条件下VOCs氧化产生的产物.甲基乙烯基酮(MVK)和甲基丙烯醛(MACR)的空间分布与自然源VOCs (BVOCs)非常相似,表明长三角地区MVK和MACR主要由BVOCs氧化生成.长三角地区受到人为源和自然源排放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2.
利用2019年8月13日—9月30日江苏省13个设区市离线监测的VOCs数据,对江苏省城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逐日VOCs的体积分数范围为8.83×10-9~45.11×10-9,表现为烷烃 > 芳香烃 > 烯烃 > 炔烃.江苏省13个设区市VOCs的体积分数为7.85×10-9~30.52×10-9,徐州市VOCs最高,这与徐州市监测点位置分布及其工业结构相关.全省13个设区市臭氧浓度处于优、良、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时,VOCs总体积分数分别为14.96×10-9、17.96×10-9、25.85×10-9和25.11×10-9,臭氧浓度处于污染状态时的VOCs高于优、良状态,且炔烃占比随着臭氧污染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表明现阶段臭氧生成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通过加权的方式筛选出间/对二甲苯、乙烯、甲苯、丙烯、异戊二烯、邻二甲苯等物种,它们是目前对江苏省城区影响程度较大且影响范围较广的关键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683.
近年来近地面臭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本研究基于2017年8—9月在湖州市城区开展的为期1个月的臭氧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及其前体物污染特征,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解析了VOCs来源,并采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对臭氧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湖州市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4.78±9.10)×10-9,其中占比最高的组成为烷烃、含氧VOCs (OVOCs)和卤代烃;2)在臭氧非超标时段,湖州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而在臭氧重污染期间湖州市处于以VOCs控制为主的过渡区;3)在臭氧超标时段,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最大的是芳香烃(39.6%),其次是烯烃(21.5%)和OVOCs (19.4%),排名前三的关键组分为甲苯、乙烯和间/对二甲苯;4)源解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湖州市VOCs的主要来源是溶剂使用(27.0%)、交通排放(22.7%)、背景+传输(19.3%)、工业排放(16.9%)、汽油挥发(7.7%)和植物排放(6.4%),重污染过程期间对OFP贡献最大的两类源是交通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贡献百分比分别为35.1%和30.5%.因此,对交通排放和溶剂使用方面进行控制管理对湖州市大气臭氧污染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4.
基于青海地区14个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连续站10年的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确定各连续站的最优噪声模型,进而得出修正后的水平速度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来分析青海地区的应变特征. 结果表明:青海地区CMONOC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各方向的噪声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东(E)、北(N)、天顶(U)方向的最优噪声模型分别为 白噪声+幂律噪声(WN+PL)、白噪声+高斯-马尔科夫噪声(WN+GGM)和白噪声+闪烁噪声(WN+FN). 考虑有色噪声(CN)影响青海地区CMONOC连续站基于ITRF2014框架下的平均水平运动速率为39.45 mm/a,运动方向为88°57′58″NEE. 青海地区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东北与西南部分别表现为挤压应变特征和拉张应变特征;从东北向西南,挤压应变逐渐减小,拉张应变逐渐增大,总体表现为挤压应变.   相似文献   
685.
正本刊讯(覃鹏,赵兴国)近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田发现辉钼矿,钼最高品位达2.8%,引发赞比亚谦比希盆地甚至整个铜带省成矿作用、规律及地质找矿方向的新一轮思考。  相似文献   
686.
提取考古遗址出土的人和动物骨中的不可溶性胶原蛋白(ISC),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是目前古食谱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然而,对于无法提取出ISC的骨样,古食谱的重建也就无从谈起。之前,我们通过凝胶层析法,首次成功提取出古骨中ISC的降解产物——可溶性胶原蛋白(SC),并发现:SC与ISC的C、N稳定同位素比值相似,同样可以应用于古食谱研究。为进一步探明两者稳定同位素相似的机理,本文选取更多的古骨样品,开展了SC和ISC的元素含量、稳定同位素值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与ISC的总氨基酸组成,完全符合I型胶原蛋白的特点。此外,SC与ISC相比,8种必需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变异范围仅为0.25%(n=3);而11种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则变化稍大(0.90%,n=3)。显然,不同性质氨基酸含量的少许差异,是造成两种蛋白C、N稳定同位素相似但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7.
通过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香花岭地区有色、稀有多金属矿主要类型及地质特征,总结了本区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岩浆岩是内因,有利的地层岩性及构造空间是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香花岭地区找矿前景,并指出了炮金山—杉木溪(铷铌钽钨锡铅锌)、黄沙寺—长冲(铅锌锡)、蕉溪—塘官铺—癞子岭(锡铅锌)、新风深部及东部(锡铅锌)、五里山—铁砂坪(锡钨铅锌)、唐家洞(铅锌)等勘查区找矿工作部署重点位置。  相似文献   
688.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气候变化对中国典型河流溶解有机物(DOM)的影响尚且未得到充分的认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每月于珠江下游广州段采集河水样品,并分析其中溶解有机碳(DOC)、发色溶解有机物(CDOM)和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的浓度和组成。采样期间, 2022年6月珠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结果显示,洪水大幅度降低了河水中的DOC和CDOM浓度,并提高了DOM的芳香化程度。尽管洪水对DOM浓度产生了明显的稀释效应,但通过分析FDOM组成,进一步发现FDOM中不同组分对洪水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FDOM短激发波长(230~235nm)处的类蛋白质组分峰值在洪水期间出现高值;与此同时,长激发波长(280~285nm)的类蛋白质组分和激发波长在345nm处的类腐殖质组分峰值在洪水期间出现最低值。此外,与长江下游相比,珠江下游水体中往往具有较高的DOC和CDOM浓度、DOM芳香化程度以及CDOM分子量。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珠江等世界大河DOM浓度和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控制机制,以及揭示极端洪水对大河DOM动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9.
张丹  M.Verloo  A.Demeyer 《山地学报》1999,17(3):280-283
以土壤与不同比例堆肥混合培养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堆肥对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可溶性的影响。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0.01MCaCl2浸提液中的可溶有机全碳(TOC)在堆肥比例10%时急剧上升;NO3^-和K随堆肥比例的增加而明显增加。TOC在混合物培养75d前明显下降后又上升;NO3^-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无规律;K随培养时间而下降;P不受堆肥比例及培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0.
低温对玉米幼苗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将玉米晚熟品种吉单159三叶期幼苗进行6 ℃、10 ℃低温处理3天、6天,发现幼苗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电导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叶绿素SPAD值减少,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