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概要介绍了强震仪主要技术参数、强震台网计算机系统及强震记录情况。  相似文献   
72.
强地震动数据采集实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GDQJ-2型强地震动数据采集实时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技术性能,着重介绍了一个台网形式的数据采集实时系统数据的处理流程、系统软件的多线程处理、对串口和Modem的操纵方式、数据帧的构成和压缩方式等。该系统可用于强地震观测和工程振动测量。  相似文献   
73.
新疆伽师强震群强震主破裂面走向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1月21日-1998年8月27日新疆伽师发生了包含9次6级地震的强震群,震源机制解表明有NE向和NW向两个节面.有观点认为主破裂面为NNW向.本通过数字地震台阵的余震序列精确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及滑动方向、震群空间分布图像、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走向和微、宏观震中动态变化方向等多种方法分析后,综合判定9次6级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极可能为北东方向.  相似文献   
74.
中国强震动观测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强震动观测是震灾预防与地震应急的重要基础。本在系统总结强震动观测的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防震减灾实际需要和经济实力,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强震动观测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5.
根据一些学者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证实岩石在大破裂前能够产生一种长周期、小振幅的低频事件,并依此来解释大震前井水位长周期事件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震前井水位长周期事件反映了震源的内部信息,是大震前断裂失稳扩展前预扩展所产生的一种波,是震源成核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76.
青海地区强震震例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图像演化过程对强震的孕育有较好的预示作用。研究了青海强震孕育不同阶段地震活动呈现出的几种清晰稳定的演化图像,对未来强震的时、空、强预测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7.
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及天然地震反演结果给出了东经96°~108°,北纬32°~40°范围内的莫霍面埋深图,并讨论了莫霍面轮廓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厚度急剧变化、陡变带拐弯处及中地壳顶部存在低速层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78.
对近代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大尺度不均匀性进行研究,得出:(1)该区存在4个主要的高地震活动区,即华北地震区(30°~42°N)、东南沿海地震区(19°~25°N)、南北地震区(缅甸—中国—蒙古)和中亚地震区(帕米尔—天山—贝加尔湖);(2)这4个地震区与该区周围板块(欧亚板块与北美—太平洋—菲律宾海—印度板块)之间边界上地震耦合强度大的段落大致垂直;(3)作用于板块边界不同段落上的应力水平差异,可能是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近代大尺度强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9.
强余震持续时间的早期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翠英  张宇霞 《中国地震》1997,13(2):164-171
本研究旨在解决地震序列中强余震持续时间的早期估计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强余震的震级定义,指出:主震型与强震群型序列的强作震持续时间存在差异。使用模式识别方法对主震型序列中强余震持续时间大于1天,小于1天及无强余震等3种情况进行划分之后,给出了两类序列的强余震持续时间与序列和第一震震级的粗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0.
The small Central American republic of El Salvador has experienced, on average, on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per decade during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 latest events occurred on 13 January and 13 February 2001, with magnitudes Mw 7.7 and 6.6, respectively. The two events, which were of different tectonic origin, follow the patterns of the seismicity of the region although neither event has a known precedent i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terms of size and location. The earthquakes caused damage to thousands of traditionally built houses and triggered hundreds of landslides, which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fatalities. The earthquake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rends of increasing seismic risk in El Salvador due to rapid population expansion in areas of high shaking and landslide hazard, exacerbated by deforestation and uncontrolled urbanisation.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required for the control of land use and building practice are very weak and present a major obstacle to risk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