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617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667篇
地质学   1500篇
海洋学   66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丛粒藻形态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采集自不同地点的3株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AGB-Bb01、AGB-Bb02和AGB-Bb03)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以18S rDNA和ITS区序列为目标位点比较分析了16株丛粒藻藻株的遗传距离和序列相似性,重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丛粒藻不同地理株在细胞大小、聚落大小和聚落细胞数目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亚显微结构显示不同藻株的杯状鞘厚度及细胞包埋程度也存在差异;不同地理株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树显示所有藻株可分成2个簇群和4个亚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研究证明了18S rDNA和ITS区序列是进行丛粒藻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良好位点。本研究为系统了解丛粒藻的遗传多样性和开展优良藻株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安徽巢湖马家山地区下三叠统南陵湖组上段的4枚粪化石中含有牙形石,首次提供了三叠纪牙形动物被捕食的证据。粪化石颜色为黑灰色,压型保存,呈长条形或近椭圆形;含粪化石的围岩为暗色的泥质灰岩,含丰富有机质。依据粪化石的形状、保存状态,以及同层位共生化石组合等,初步推断粪化石的来源可能系同层位产出的节肢动物。粪化石内含有18枚牙形石,经鉴定发现包含有Neospathodus homeri,Neospathodus.sp.indet.I,Neospathodus.sp.indet.II等分子,它们系N.homeri牙形石带的带分子或重要化石,指示南陵湖组上段的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斯帕斯亚期,这与前人对此区域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3.
张存霞 《地质论评》2015,61(6):1407-1416
首次利用岩石薄片观察和统计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对济阳坳陷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层序进行了研究。根据介形类化石在层面上的分布特征,将化石分布形式分为均匀分布、零星分布、条带状分布三种,按其保存状况分为双瓣、单瓣、破碎及压扁变形四种类型,化石丰度分为丰富(100瓣/4cm2)、中等(30~100瓣/4cm2)和稀少(30瓣/4cm2)三种。介形类化石的赋存状态与古盐度、岩相、层序及页岩中碳酸盐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1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纯下亚段(Es4cx)——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沉积期水体环境经历了由咸变淡的过程,盐度变化与化石丰度变化一致;2碳酸盐含量处于50%~60%范围内,最有利于介形类化石的保存;3纹层状灰质泥岩相和纹层状泥质灰岩相化石丰度高,但纹层状构造形成时期沉积速率慢,沉积基底较坚实,不利于介形虫死亡后的埋藏和保存,因此化石多以破碎为主。4介形类化石的盛衰与地层层序关系密切,一个层序内化石丰度呈现为出现-繁盛-衰退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方法解决了常规分析中难以观察到的化石原始保存和分布状态的问题,实现化石信息获取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4.
页岩油资源评价过程中,常用热解参数(S1)反映含油性。由于实验关系,所测得的S1存在轻烃、重烃的损失,为更准确的对页岩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文通过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研究以及对样品抽提前后的热解参数进行对比,对S1进行轻、重烃补偿校正,获得泥页岩总含油率参数,根据泥页岩排烃门限确定其可动油含量参数(S1/TOC)。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S1校正前后相差2~3倍,排烃门限对应的S1/TOC=75mg/g TOC,结合黏土矿物含量(表征可压裂性),优选出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区:青一段有利区主要集中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北部及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青二、三段集中在龙虎泡大安阶地中部与齐家古龙凹陷中南部。  相似文献   
75.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重新测制剖面和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研究了崖脚剖面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生物地层。通过对在17个牙形石样品中获得的丰富的牙形石材料鉴定,厘定了一些重要牙形石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牙形石垂向分布特征,确定了带化石的层位。崖脚剖面五指山组上部和巴平组划分出7个牙形石带:五指山组上部为Palmatolepis graciliss辔moidalis带;巴平组下段分别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带,S.crenulata带,S.isosticha带,Scaliognathus preaanchoralis带和S.anchoralis带下部;巴平组上段为S.anchoralis带上部和Declinognathoda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亚带;巴平组的牙形石带特征显示巴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巴平组地质时代的确定为不同相区层序地层划分,特别是对早石炭世斜坡相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以往的城市规划业务流程更多的是在C/S结构的软件系统下实现,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已转向在B/S结构下实现,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B/S结构下的空间数据管理及更新等操作上的技术瓶颈,要求它要以新的方式为规划管理业务提供图形支持。本文从将这种图形支持分成几个大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应用到规划行业,并开发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78.
针对传统二元格局的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广义宗地的概念,探讨了基于"地籍一张图"的城乡一体化、二三维一体化的地籍数据集成管理模式。根据地籍管理的日常业务,设计并实现了"地籍一张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9.
针对贵州省山地居多、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不发达,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等现状,研究建设了在线、离线相结合,内业、外业相协同,"省、市、县、乡"四级一体化应用,涵盖"线索发现、问题分析、外业核查、立案查处"全流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系统。系统突破了高效、高精度、多模式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的系列关键技术方法,建立了国土资源监察监管系统与"一张图"平台一体化集成应用的新模式,已经部署应用到贵州省国土资源执法局和9个市州国土局和若干区县国土局。实践表明系统可以节省大量的国土资源执法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效提升贵州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80.
新形势下的土地变更调查任务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手段不断强化,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土地变更调查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变更的技术流程,通过深入研究土地规划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地籍管理、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业务及相关关系,围绕"及时发现、快速调查、持续更新、如实上报、共享应用"5个方面的问题,以3S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支撑,提出以二调成果为基础,从土地管理业务内部及时发现变化,以发现驱动土地利用信息日常性持续动态变更的新思路。以成都市为例,开展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信息动态变更调查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土地利用信息的"一图多用",并对变更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