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71.
以非海相介形类为依据而建立的侏罗纪末至白垩纪的生物地层学,尤其是欧洲所谓"Purbeck-Wealden层段"(提塘阶顶部至巴列姆阶/阿普特阶底部)和全球同期沉积层的生物地层学建立已久,但这一生物地层学存有很多问题与局限性。本文对中生代晚期(聚焦于早白垩世)的非海相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历史、目前进展、存在问题和前景进行了综述。因为介形类的繁殖、扩散与成种机制已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所以介形类的生物地层学的应用潜力被认识已久。然而,全球不同地区中生代晚期的非海相介形类众多的研究积累已构成了一个丰富但常常混乱和矛盾的文献库。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介形类的分类鉴定中,也见于关于古环境和系统发育的解释中。虽然地区性的盆地内的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研究已产生了好结果,并可能能够用于局部地区的高精度对比。但是在进行地区间(盆地间至全球)的对比时,其实用性广遭怀疑。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许多学者采用了将今论古的古生物学研究方法,努力修订和更新中生代晚期的非海相介形类的生物地层学与古环境意义,从而促进了地区间生物地层学研究和对比的发展。古生物学家认识到,对于许多非海相介形类动物来讲,它们的分布和扩散不仅仅局限于单个的水系或较小的地理区域,而是和现生的非海相介形类一样,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非海相介形类动物和它们的卵可被较大的动物或风长距离搬运,跨越迁移的屏障,进行扩散。鉴于以上事实,地区间的对比必须涉及两大内容:分类学的应用与古环境背景。缺乏适用于地区—全球的稳定和一致的分类学系统是进行正确对比的重要障碍。由于大量地方性分类命名、地方性特有动物的假设、与壳体特征相关的分类和生态型认识的混乱,以及对种内变异尺度的统一认识的缺乏,导致了对生物分异度的过高或过低的估量。非海相白垩纪介形类的地层记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分类单元的演化与灭绝、扩散事件、当地的环境变化和地区性至全球的气候变迁。在生物地层学的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手段去把握同时代的Cytheroidea,特别是Cypridoidea中具重要地层意义的Cypridea属及其亲近者(即CypridoideaMartin,1940)的分类单元的形态变异度。解释种内变异时需要格外谨慎。区分生物自生(内因)导致的变异(遗传的和形态的变异)和环境(外因)导致的变异(生态表型)是一大难题。比较保守的分类学观念(分类单元很少,但变异极大(分类单元中包含了多种生态表型))有助于不同古环境间的(生物地层)对比。另一方法是运用随着时间的古环境变化及其对介形类组合的组成的影响来进行(生物地层)对比。古生物工作者已在利用受环境控制的周期性介形类组合变化建立对比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尝试,但这些工作仍处在争议中。建立全球生物地层学方法,建立统一而持久的分类概念这一目标可以达到,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用现代的思想(概念)理解和研究非海相介形类的古生物学和古生物地理学及新资料将有助于修订工作的进展。尽管我们对中生代的非海相介形类的演化和分布的认识还很不全面,但目前我们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盆地间至大陆间的对比是否可行,早已不是问题。目前和未来的指导原则无疑是发展以介形类为基础,并与其他的年代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及方案相结合的从地区至全球范围的地层对比系统。因为我们正在迈向一个非海相晚中生代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的重新解释和应用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相似文献   
72.
白垩纪四足动物足印的生物地层学、生物年代学与遗迹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全球范围来看,白垩纪四足动物的足印多数是非鸟恐龙与鸟类留下的痕迹;少量足印来自翼龙、鳄鱼、龟、哺乳动物和其他四足动物。白垩纪的足迹化石以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和北美西部的最为人所知。南美(主要是阿根廷和巴西)也有一定数量广泛分布的足迹化石,欧洲、非洲与澳大利亚的白垩纪足迹组合则鲜为人知。以白垩纪四足动物的足印记录为基础,我们对两个全球足印生物年代重新进行了检查。早白垩世生物年代以蜥脚类与鸟脚类的足迹为特征。晚白垩世生物年代中的蜥脚类足迹较少,但是鸭嘴龙、暴龙和角龙的足迹增多了。另外,白垩纪足印化石的记录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地层学信息,如北美白垩纪中期蜥脚类恐龙的消失,以及白垩纪末恐龙的绝灭。越来越多来自东亚的白垩纪足印记录使我们对更精细的地方性白垩纪足印生物年代学有了初步印象。因此,以地方性四足恐龙(包括鸟类)遗迹属的地层分布为基础,可以识别出三个或四个足印生物年代。种类丰富并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东亚的白垩纪鸟类动物的遗迹群,可能指示白垩纪时东亚存在着一个独特而繁盛的鸟类动物群。以足印化石为基础的这一假说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73.
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寒武系第5阶底界潜在的全球层型剖面及点位上下的动物群(三叶虫和无铰纲腕足类)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的剖面厚约4.5m,穿过首现点位Oryctocephalus indicus。经逐层化石的采集和深入的研究,证实在寒武系第4阶或寒武系第2统顶部Ovatoryctocara granulata-Bathynotus holopygus带与寒武系第5阶或寒武系第3统底部Oryctocephalus indicus带之间大约有20cm的贫化石间隔区。这一动物群的突变是在均一的岩相中发生的,表明该剖面是建立寒武系第5阶(或第3统)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74.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0.7±3.2)mm/a、(9.7±1.6)mm/a,地块运动方向由SE逐渐变成SEE,呈现出顺时针旋卷特征;鲜水河断裂运动速度为(9.3±2.8)mm/a,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龙门山断裂运动速度为(1.2±2.2)mm/a,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  相似文献   
75.
Chinese Neogene Rhinocerotidae has quite a complete record and its temporal range is the Early Miocene to Late Pliocene. The samples include 25 species in 4 tribes of 2 subfamilies. They are used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family and its relation to climatic changes. Taxonomic diversity, new records and extinctions are estimated for each Chinese Neogene mammal faunal unit (NMU). The diversity of Chinese Rhinocerotidae varies noticeably throughout the Neogene and is recognized within five stages: the Middle Miocene and Late Miocene are stages of high diversity and the Early Miocene, early Late Miocene and Pliocene are stages of low diversity. Rhinocerotid diversity and morpholog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interpretation of climatic variation reflected in the evolution of Rhinocerotidae corresponds precisely with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other workers and provides new evidence fen  相似文献   
76.
南菲律宾地区类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质熔岩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埃达克岩(adakite)最初 是指由消减板片玄武岩物质熔融形成的富硅、富钠、高Sr/Y和La/Yb比值的弧火山熔岩。它通常产在会聚带,这个部位的年轻的、因而仍然是热的大洋板片正在发生俯冲消减。富铌的岛弦玄武央进则是吕等到高碱的镁铁质熔岩,它们相对于正常的岛弦玄武岩含有较多的高场强元素(HFSE)。这些玄武岩通常与埃达克央共生, 这一组合是直被用于论证他们的高HFSE含量是因为他们的地幔源区受到板片来源的熔体的交代。先前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南菲律宾是埃达克岩和富铌岛孤玄武岩的一个典型产地。然而最近的详细研究显示,尽管该地区的一些岛弧火山岩是类埃达克岩的,但是它们很可能是来自地幔楔的母岩浆的分异作用的产物,而这里的地幔楔主要是受沉积来源的成分交代的,此外,菲律宾南部最典型的富铌熔岩中HFSE的富集,也很有可能是起因于似乎是西太平洋边缘特有的富集地幔组分的熔融。这些结果提出了如下问题:南菲律宾是否存在真正的板片来源的熔体?这里的富铌岛弧 熔岩是否起因于地幔楔被这种熔体交代?  相似文献   
77.
Citysizedistributionofnationalurbansystemshasattractedconsiderableresearchinterest.Theissueisalsocriticaltogovernmentpolicyasitisassociatedwithpopulationdistribution,unevendevelopment,andgeopolitics.Previousresearchefforthasgreatlyenhancedourunderstand…  相似文献   
78.
ChineseisoneofthesmallestminotitiesintheUnitedStates,whichconstitutesonly1percentofthetotalpopulation.Inthepastyears,AmericanChinesehavemadegreatcontributionstothedevelopmentoftheUnitedStates.Butintheearlyyears,theywereunfairlytreatedandtheirhistorywasi…  相似文献   
79.
According to earthquake data of Fushu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the seismic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tilized in order to analyze earthquake frequency,b-value timing and energy creep trends in Laohutai coal mine. By using least squares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the relational expression between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mine earthquake in Laohutai coal mine is given. And the possible largest magnitude mine earthquake inferred has also been calculated. And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  相似文献   
80.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   总被引:103,自引:9,他引:94  
郑亚东 Davis  GA 《地质学报》2000,74(4):289-302
对冀北、辽西火成岩体和火山岩的定年与野外构造的研究揭示,燕山地区主要缩短变形期为:①前中侏罗期(180Ma);②晚侏罗期(161~148Ma);③早白垩期(143~127Ma→117Ma)。前中侏罗期为SN向缩短可能与蒙古弧-华北板块沿索伦缝合带拼合有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缩短变形可能是西伯利亚与蒙古-华北拼合板块沿其北1000~1800km外,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碰撞的板内响应。我国东部N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