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7 毫秒
7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and systemic issue.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it by the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view of system science. The urban developmental sustainability is one of focuses that people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however, little common understanding how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has been gotten. In this paper, a framework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society,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e adop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to decrease dimensions and simplify the original indexes into 12 indexes. Also, the hierarchy and comprehensive multiple-criterion evaluative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in Suihua City. Then, the weights of indexes are attain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Furthermore, urb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developmental sustainability, coordinate degree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analyzing, we know the fluctuation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subsystem, especiall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ubsystem, is acu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in Suihua has been on the rise since 1999. That results from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with high energy-consumed being decreased in the city after 1999. At the same time, it is obvious that there was an instability of development level in Suihua City during 1990-2002, with a turn in 1998, and the development could be sustainable, the status trend was more harmonious in 1999-2002.  相似文献   
72.
黑河下游生态调水对水资源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在调水前后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价了黑河生态调水引起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黑河在调水前进入下游的水量明显受中游用水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黑河下游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草场大面积沙化和沙漠化、林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自2000年开始至2003年,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国家对黑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自2004年开始转入正常调度,下游来水量比调水前有明显增加,2000~2004年、2005~2008年正义峡断面增加下泄量分别为1.62×108m3、2.35×108m3,哨马营断面来水增加1.34×108m3、1.18×108m3,狼心山断面来水增加1.64×108m3、1.41×108m3。调水后黑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位逐年回升,整个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回升了0.56m,东西河上游、赛汉桃来、吉日格朗图区域地下水位分别回升了0.26m、0.05m、0.78m。使东居延海得到恢复,最大水面面积达35.7km2,西居延海得到一定的水量补给,环湖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3.
西藏乌柳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江两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西藏乌柳群落的典型地块设置11个标准地进行调查,分别从主要优势树种表现、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地径结构、树高结构和树高-地径曲线等方面,分析了西藏乌柳群落的主要群落学和测树学特征。研究结构表明,1.西藏乌柳群落物种组成较为单一,群落中的物种数一般为1~4种,优势树种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均大于85%;2.地径主要分布于5.0 cm以下,树高分布于1.0~5.0 m间,树高-地径服从二次曲线分布;3.由于群落物种组成较为单一,香农物种多样性指数均<1,SW和S、E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与ED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效能的因素,力求为不同性质的结节提供个性化的扫描剂量及人工智能系统,同时为各人工智能系统适宜的扫描条件提供参考。方法:标准成人男子胸部X线/CT影像模型,内部随机分布15个不同密度和大小的模拟肺结节,采用不同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对模型进行扫描,共扫描50次。应用不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肺结节检测,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假阳性率。结果:①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公司A和公司C对不同性质肺结节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公司B对+100HU结节的检出率,70kV(100%)组高于120kV(80%)和140kV(80%)组;公司B对3mm结节的检出率,70kV组(33.33%)高于120kV(0%)和140kV(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管电压组内不同管电流间及各管电压组间,检出率、假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管电压组间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公司A在70kV组检出率(64.44%)低于公司B(80.00%)、假阴性率(35.56%)高于公司B(20.00%);公司A的假阳性率高于公司B和公司C;公司B和公司C间检出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智能辅助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与CT扫描剂量无关,与结节性质及AI系统性能有关。本研究中公司B和公司C整体性能高于公司A,最佳扫描管电压分别是70kV、70kV和100kV。   相似文献   
75.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地表、地下水资源水质,陆地水文、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水利、环保等学科内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技术工作。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关键技术研究和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开展,合理确定水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6.
在人口密度栅格数据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山区人口分布与地形、土地利用、道路、河网以及居民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区人口密度与高程、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3以上;与道路、河流存在类似关系,即距离越远人口密度越低,与河流相关性较弱;居民点密度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状态,人口密度与中心城市距离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04;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建设用地和耕地中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77.
???????????????λ?仯????????????????????棬????????????????????????????????????????????????????з????????????????塢????й??????????????????????????????????????????????????????????????????????й????????o?ú???????????????????ж?????????????????????????????????????????????????????????????  相似文献   
78.
??2012??10??31??????????????ML3.8С????????о?????????????????????????????????????????????????????????????????????10 km??????????????????????????????С??????????5 km???Χ???????????????????????????????????????????????λ?????????????????????????????????????????????????  相似文献   
79.
三门峡市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市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技术系统以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以及空中云水资源开发研究为目的,充分利用了micaps平台和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雨量等资料及多年人影作业经验,完善了三门峡地区人工影响天气最佳作业时机的预警和作业指标;采用合理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系统主模块以及大气监测探测、信息采集存储、通讯网络、决策指挥、效果检验和系统配置等子模块的各项功能;首创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立体地理模型以及连接系统软件的数字电路;该系统可以在同一平台上综合调显雷达、云图、炮位、雨量等信息,并迅速做出各种判断、设计作业方案,为实时进行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供了一个反应灵敏、功能齐全的决策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80.
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自动化程度,应用GIS、GPS、GPRS技术,以雷达为主要指挥手段、集雷达图像分析、作业预警、作业指挥、火箭状态、数据传递、火箭管理等项功能为一体,建立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该系统将指挥中心形成的作业指令无线传递给作业火箭,实现了远程控制火箭的自动旋转和发射,较好地解决了火箭操作烦琐、参数设计不科学、作业记录不完整、指令传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