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0.93~1.0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0.77~1.5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C27+C28)>∑C29,∑C27/∑C29值为0.79~ 1.2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0.51 ~3.6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青藏高原腹地红层抱粉分析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腹地,日土、改则、班戈、安多、囊谦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普遍分布有一套紫红色的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的互层沉积。近50年来,有诸多学者对可可西里地区青藏公路两侧的这套地层进行了研究。由于这套红层的孢粉分析非常困难,所获得化石资料比较零星,有关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考虑到该套地层在藏北高原分布的广泛性,及其记录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过程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做出系统的、可信度高的孢粉古植被序列就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曾在黄土的孢粉分析方面取得过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73.
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根据沉积物碎屑组分、粗碎屑楔状体、边缘相、古流向和沉积、沉降中心等重建了盆地结构、古地理和古地貌,认为该盆地是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多岛洋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前陆盆地,它的形成和发展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碰撞和对冲有关,是盆地两侧板块边缘的大型逆冲作用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隆起地貌景观交替性变化和盆地中“三砂二灰”的幕式沉积特点,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分为 5个阶段,其中巴通期和牛津-提唐期是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期,而巴柔期、卡洛期、提唐-贝里阿斯期是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活动强烈时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产生大量的构造负载,导致中央隆起强烈地挠曲隆升,造成了盆地中的幕式沉积,产生构造层序和层序,恢复了羌塘前陆盆地沉积记录与两侧缝合带的逆冲作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4.
本文是一篇用γ能谱法放射性测定岩石标本中铀、镭、钍、钾克拉克含量的实验报告。文中叙述了该法的理论基础及选择工作条件的依据。论述了样品的不同物质化学成分和装填密度的对该法分析结果的影响。讨论了该法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最后提出了改进测量方法和探测器,以提高分析灵敏度。  相似文献   
75.
76.
扬子地台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硅质岩的超微组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伊海生  曾允孕 《地质学报》1994,68(2):132-141,T002
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在层状硅质岩中鉴定出最古老的海绵骨针和放射虫化石,提出古菌藻类微生物活动在硅质沉淀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形状奇特的石英单晶和集合体,生物成因的单晶常呈球状、杆棒状、板状、胶粒状和晶粒状,最常见的集合体是由密集分布的球形石英构成的莓群,被认为是典型的细菌成因。其它蜂巢状,双联球状、链球状和球状集合体可能是藻类细胞硅化的结果,它们  相似文献   
77.
对沒有观測过的河流发布水文預报时,要遇到許多困难,其中預报带来的誤差的变幅多大,所預报現象(数值)的“自然保証率”如何?如果不对这两个問題作  相似文献   
78.
王善堂 《地下水》2005,27(5):360-361,414
本文在讨论岩土饱和度与视电阻率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天水盆地20口井的钻孔涌水量和视电阻率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该地区松散层钻孔涌水量预报回归模型.选用一眼供水井实测数据对预报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实际涌水量与模拟值比较,两者相对误差为8.9%;进而采用该回归模型对其它供水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报,实际涌水量与预报值相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7.0%、29.5%.结果表明,在河谷潜水井施工中,所建立的涌水量预报回归模型可在成井、抽水前预先估算钻孔涌水量,为地质与钻探决策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长江源地区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是该区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也是青藏高原迄今发现的同类构造发育的最北部地区.长江源地区地堑构造包括温泉、常错、当拉错纳玛和沱沱河4个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地堑.断层年代学和断陷盆地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伸展变形至少自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就已开始,对长江源地区现今的地貌格局、水系型式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长江源区主要水系是沿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正断层侵蚀发育而成的.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是高原经历早期地壳强烈缩短变形之后,在深部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由根带到锋带表现为:高角度叠瓦逆冲构造、褶皱—逆冲构造和中低角度叠瓦逆冲构造,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西向北东,并在推覆构造带北侧发育新生代沱沱河前陆盆地。同构造岩浆侵入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前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演化表明,推覆构造形成时限为67.1~23.8Ma。推覆构造形成演化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其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动力学体制,并造成唐古拉山地区地壳在始新世—渐新世的强烈缩短、增厚和唐古拉山脉的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