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从2009年开展页岩气实质勘探以来,已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O_(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1l)海相页岩成功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开采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掀起了页岩气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在页岩气的形成、演化、保存和成藏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同时也遇到诸多科学难题,如地质条件下页岩的成烃演化规律、页岩气乙烷碳同位素与干酪根碳同位  相似文献   
72.
勘探实践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膏盐岩作为一种化学沉积岩虽然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但其岩系组合中不同程度富含的生烃物质,使得膏盐岩层系可作为海相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因此,我国的高演化、低有机质丰度的海相膏盐岩层系也可以作为良好的烃源岩。分析表明: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具有多元化的生烃物质、异常活跃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和膏盐岩层系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其生烃物质来源、有机质热演化进程、产物的组分及产率、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因此研究膏盐岩层系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特征,对于我国海相膏盐岩层系源-藏匹配、生烃机理、烃源岩评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和理论研究意义。此外,由于海相膏盐岩层系在成源和矿物组成方面的特殊性,传统的烃源岩评价指标如TOC、氯仿沥青"A"、S1+S2等难以适用于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而采用总生烃碳的概念评价烃源岩演化及生烃潜力应该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73.
过实验室模拟海带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获得生物改造无定形体样品,观察海带形态变化,测定生化成分、碳氢 氮元素及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海相底栖宏观藻类的烃源岩形成过程提供现代对比实例。研究结果显示海带在模拟过程 中不断降解,到第 67 天海带细胞已经完全破碎呈无定形体状;微生物促进海带生化成分的转化,厌氧后期多糖和蛋白质含 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到 8.16%;海带对微量重金属元素有显著的吸附解析作用,使微量元素含量波动变化。早期成岩 过程中微生物改造使海带形态朝无定体转化;有利于脂类成分的增加,利于成烃;元素变化有一定规律,但要直接利用微 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油源对比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缺氧环境及地球化学判识标志的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缺氧环境对沉积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优质烃源岩而言较高的有机质数量、较好的有机质质量无疑是主要条件.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质丰度等的研究,着重讨论了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和有机质等判识缺氧环境的地球化学指标情况,并建立了缺氧环境基本特征及判识指标的综合体系.缺氧沉积中一般为V、Mo、Zn等金属和有机碳富集程度高,DOP>0.40,V/(V Ni)>0.45,U/Th>0.75,δCe>-0.1,Pr/Ph<1.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沉积学的综合指标能更有效地判识和反演古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75.
塔里木下寒武统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统玉尔吐斯组底部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其中的硅质岩发育,并伴有磷矿产出.硅质岩的Al(Al Fe Mn)和Si/(Si Al Fe)比值分别在0.0023~0.0046和0.965~0.98之间,表明其形成于海底热水沉积环境,远离陆源区.富有机质沉积层段明显富集As、Hg、Pb、Zn、Cu、Co、P、V、Ba等微量元素,富集系数F(N)远大于1.Ba/Sr比值远远大于1,与现代海底热水沉积物中的Ba/Sr比值相似,具有明显的海底热水沉积特征;Th/U和V/Sc比值显示其形成与海洋缺氧事件有关,而导致缺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海底火山作用及其与之相伴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76.
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炭纪—二叠纪海陆交互沉积背景下发育的碎屑岩是济阳坳陷主要的储集岩。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微观分析研究表明,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裂缝形成作用等。依据残留地层叠置样式及埋藏史,结合古地温、有机质热演化参数、黏土矿物转化序列、自生矿物以及成岩事件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将储层划分为古最大埋深等于现今埋深、古最大埋深大于现今埋深两种成岩阶段类型,前者处于中成岩B阶段和晚成岩阶段,后者处于中成岩A阶段和B阶段。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导致储层具有多变的成岩环境及复杂的成岩演化序列,并控制了储层的成岩演化史、孔隙演化史及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7.
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深层-超深层油气形成机制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川东北普光气田为例,通过烃源(岩)评价及其与原油、储层沥青和天然气之间的地球化学对比、油气藏形成演化与保存过程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天然气组分、流体包裹体以及多种烃源生烃模拟等实验数据,对油气来源和成烃成藏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期沉积构造活动背景下,海相深层烃源岩系和主力产层均经历过高温高压环境与高热演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干酪根、以分散和富集状态赋存的可溶有机质,以及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的不溶有机质等多种形式烃源,并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烃源、不同成因油气的连续或叠置动态相态转化,及其对油气成藏贡献的接替过程,呈现出"来源的多样性、转化的接替性、过程的多期性和成因的复合性"之油气形成演化特点,提出"多源生烃动态转化"是深层油气形成演化的主要机制,将烃源生气过程延续到更高的演化阶段,有利于深层-超深层条件下油气藏的再充注和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78.
我国海相叠合盆地的油气特征及成藏过程表现出很强的复杂性,确定油气成藏年代极其困难,建立有效的成藏定年技术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基于稀有气体He年代积累效应和油气藏保存机制,建立了油气藏4He成藏定年地质模型及年龄估算公式,明确其为油气成藏定型时间;基于天然气40Ar/36Ar比值与源岩钾丰度及地质时代的关系,建立了追溯油气源岩时代的Ar同位素估算模型.磷灰石、锆石(U-Th)/He定年体系的封闭温度与含油气盆地生油气窗的温度范围较为一致,磷灰石、锆石(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含油气盆地抬升剥蚀时间、由构造抬升导致的油气藏调整时间,建立了固体沥青、原油中沥青质提取、溶样、Re-Os纯化富集及分离等Re-Os同位素测年前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确定固体沥青、原油等的形成时间.按照含油气系统成藏地质要素形成时间或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提出了从确定源岩形成-油气生成-运移充注-调整改造-成藏定型等成藏过程的定年技术序列.开展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源岩时代、生排烃、运移充注、调整改造及成藏定型等关键过程的时间节点综合研究,明确了元坝气田的主力气源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两期原油充注时间分别为220~175 Ma、168~140 Ma;油裂解气发生在140~118 Ma,元坝地区约97 Ma以来发生构造抬升,尤其15 Ma以来气-水界面发生调整,约在12~8 Ma气藏最终定型并形成现今的气藏格局.   相似文献   
79.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提出天然气多种来源、多元生烃机理,建立了腐泥型烃源岩生气模式,明确了腐泥型烃源岩中不同类型生气母质的生气潜力;重新认识了煤系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并厘定了其生气下限;②稀有气体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油气成藏年代学的发展;完善了我国天然气成藏示踪体系,夯实了多源成气理论,扩大了我国天然气勘探领域;③在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的生烃理论、储集物性、渗流机理、成藏过程、保存条件及开发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效指导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④应用甲烷团簇同位素、丙烷特位同位素、超微量气体氢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进一步发展了有机质生烃模拟等传统的技术方法,为研究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成藏过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⑤天然气地球化学理论为一系列大型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指出了微量微区分析技术是天然气地球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0.
采用SYS-1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测定仪,选取四川东北地区5种碳酸盐岩样进行溶蚀实验,研究了三种主要TSR流体产物对碳酸盐岩的改造作用。H2S的溶蚀能力相对较强,在120℃温度下对微晶灰岩的溶蚀率可达17.09%;CO2的溶蚀能力次之;水的溶蚀作用可以忽略不计。H2S和CO2这两种酸性溶液的溶蚀能力从常温到200℃呈较强—强—弱的变化趋势,其中CO2的最大溶蚀率所处温度范围为60~90℃,H2S的最大溶蚀率所处温度范围为60~150℃。TSR产物中的酸性气体可以对储层进行改造,但不一定能够改良储层,而TSR过程中石膏向方解石的转变可以使储层孔隙度增加,从而改良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