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为鼓励具有创新的基础研究全面改革基础研究的管理模式史培军,黄军旗(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100875)1建立两级运行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培植具有创新的基础研究生长点近年来,我国基础科学的进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带动下,与各部门、各省市区所设...  相似文献   
72.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全球各区域的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灾情不断上升,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风险、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相关的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在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相继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兴起了研究灾害脆弱性和恢复力的新一轮热潮。目前国内外对承灾体脆弱性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灾害恢复力的恢复力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承灾体的恢复力建设近年来也逐渐被认识到是减灾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力这一概念首先从力学被引入生态领域,目前,它已经成为生态、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对恢复力的概念发展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灾害恢复力的科学价值和重要性,分析了灾害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的关系,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主要方法、特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生态安全条件下亚洲沙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数字地图与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沙尘传输关系,研究了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式、方法与技术。研究表明:①亚洲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宏观三圈格局为: 内圈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沙漠地带;中圈以建设人工草地为主,辅以大面积自然恢复的草原地带;外圈以农、林、牧复合为主的交错地带。中国处在宏观三圈格局的中东部,北方沙区是影响东亚沙尘暴的重要源区。②中国半干旱沙区土地利用呈现微观三圈模式,基于RS数据,依据“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原则进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了外圈沙丘地恢复天然草地生态用地——中圈草原地带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牧业生产——内圈甸子地高效农业生产用地的生态—生产范式。③典型区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地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与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4.
在评述国际上近年开展综合灾害风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笔者对综合灾害研究的一些想法与开展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实践,提出了建立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模式,即发展区域灾害系统的理论;综合灾害脆弱性、恢复性与适应性,全面理解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整合政府、企业与社会减灾资源,系统集成区域减灾范式;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实现减灾由区域防范到全球防范的综合。  相似文献   
75.
利用“3S”技术检测我国北方气候变化的植被响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3S”技术,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反映区域植被覆盖特征的遥感植被指数变化基本上与器测温度和降水变化相一致,显示出我国北方植被对气候短尺度变化响应敏感。荒漠化总体加剧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起着相对加强或削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马恒  张钢锋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2):2116-2129
畜牧业雪灾是牧区冬、春季节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会造成大量牲畜伤亡,严重威胁和制约了牧区畜牧业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气候变化使得畜牧业雪灾风险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论文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畜牧业雪灾致灾成害过程和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今后畜牧业雪灾研究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 增强草高估算和雪深反演精度研究;② 深化积雪分配过程研究及多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耦合的危险性分析;③ 强化缺氧环境对畜牧业雪灾致灾成害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④ 加强牲畜暴露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⑤推进畜牧业雪灾减灾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⑥ 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畜牧业雪灾风险定量评估和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77.
中国气象农业非参数化综合干旱监测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灾是对人类社会影响以及致损最大的灾种之一,如何进行可靠的旱灾监测是旱灾预警与旱灾防灾减灾的关键。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综合干旱方法是目前干旱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多变量标准化干旱指数(MSDI)方法进行改进,以非参数化的方法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提出改进的MSDI,即气象农业综合干旱指标(MMSDI)。在此基础上,用1979-2015年中国降水资料、蒸散发资料以及土壤湿度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3月尺度与6月尺度)分别研究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气象农业综合干旱,用气象农业综合干旱分别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改进之前的气象农业综合干旱对比,并结合实际记录的干旱事件时空特征验证,结果证实MMSDI指数可以同时监测气象与农业干旱,且其监测结果准确度高于单一变量的气象(SPEI)或农业(SSI)干旱监测,MMSDI指数对气象农业综合干旱具有更好的监测效果,可考虑作为中国气象农业综合干旱监测及旱灾预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利用系统动力学 (SD) 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5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初步评价了这些变化的可能生态影响。1990~2001年的模型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2000~2050年的情景仿真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9.
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面对国内外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势,以及培养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地理各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中国地理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创新;中国地理教育必须对基础地理教育和高等地理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为此提出实施地理学跨越式发展的三条对策,即在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框架下,构建中国地理教育的新体系;在国家标准和适应国际规范的前提下,规范高等地理教育的学科划分和课程体系;在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前提下,规范高等地理教育中的地理科学术语。  相似文献   
80.
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黄庆旭  史培军  何春阳  李晓兵 《地理学报》2006,61(12):1299-1310
目前,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过程对土地系统的可能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北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利用系统动力学 (SD) 的原理和方法,首先构建了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过程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而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30年不同干旱化过程和社会经济情景共同影响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1989~2001年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变化过程。2000~2030年在干旱化过程转折、不明显和加速3种情景下的情景模拟结果发现,干旱化过程对中国北方未来水资源总量变化影响明显。在干旱化过程3种情景下,北方13省水资源总量从4686.17亿m3下降到3887.88亿m3,水资源正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并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中国北方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压力下,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在未来增长迅速。城镇,交通等生活型用地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寻求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适应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压力,将是中国北方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