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415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71.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阿尔泰造山带成矿区(带)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点基础上,划分了4个矿床成矿系列、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和6个矿床式。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制约。阿尔泰造山带矿床成矿系列具有鲜明的晚古生代成矿作用特点。区域构造演化的规律和后期构造对早期构造的叠加,决定了矿床成矿系列的规律分布和局部复合。  相似文献   
72.
利用脉冲激光测量地面站至人造卫星(装有后向反射器)的距离是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技术,是目前观测人卫最准确的手段。它大大超过了跟踪照相机和其它无线电方法的精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人卫照相机的最高精度仅达到1″(角秒)左右,对于2000公里远的卫星,相应的位置误差为10米。由于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要得到较大的改进,希望甚微。而人卫激光测距采用了新的测量原理,不用测量卫星的方位,而是测量其距离,这种方法受大气的影响小。由于光速在大气中变慢所引起的误差,可以根据测站的气象资料作精确改正,在地平高度10°以上,改正的误差有可能小于1厘米。因此,人卫测距技术比较容易获得2—3米的精度。  相似文献   
73.
《物探与化探》1979年第3期发表了《关于剩余值的进一步分解问题》(简称《分解问题》)一文,我们认为文中的几个基本论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4.
大安寨石灰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圈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aanzhai limestone in the Szechuan Basin consists of biosparite, biomicrite and micrite, with intercalations of black shales. Daanthai limestone is of lake origin and known as oil reservoir rocks. There are five layers of reservoir rocks, of which D-3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Shuangsijiao oil field. Stained thin sections were studied for 250 limestone samples from the oil field. In addition to non-ferrous calcite, three phases of ferrous calcite were identified in Daanzhai limestone, which are ferrous calcite Ⅰ (0.5 to 1.5% FeO), ferrous calcite Ⅱ (1.5 to 2.5% FeO) and ferrous calcite Ⅲ (2.5 to 3.5% FeO). Shuangsijiao off field belongs to diagenetic trap type.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non.ferrous sparry calcite cementation and solution (vug) of the second perio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ercial oil wells, which are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tructure trap.  相似文献   
75.
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该区地壳演化的规律,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不少地质学家正以各种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古地磁的……方法,来寻求其正确解释.本文主要以历史—构造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和喜马拉雅山系一带的大地构造发展和主要构造运动的分析,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特点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多源遥感数据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遥感模型中的尺度效应分析,选择满足最佳空间分辨率和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对中原城市群区域2001~2013年的ESV实现了逐年逐像元水平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应用于遥感模型输入数据的最适空间分辨率为30~1 000 m,相对于30 m尺度,其他尺度估算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0.4%;结合年际动态监测的需求,选择了MODIS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500 m,时间尺度1 a)作为遥感模型的最佳数据源;研究区ESV总值在研究期内整体上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速约为8.6亿元/a,但在持续增长过程中经历了3次波动,且表现得越来越剧烈;在空间上,研究区ESV多年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表现为从西南向东部递减的趋势。研究表明此方法简单易行,初步实现了区域ESV年际动态监测遥感模型的准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77.
200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原崛起,提出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构想。几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原城市群的框架逐步形成,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一极两圈  相似文献   
78.
高密度采集福建前湖湾海岸剖面133个泥沙样品做粒度分析,其频率曲线显示多种粒度分布特征,预示多种沉积环境的变化。采集研究剖面周边海滩、河口浅滩、河口、滨海沼泽和海岸沙丘等已知环境的样品作为目标样本。将目标样本沉积参数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峰态(Kg)设为判别参数,利用Excel计算海岸剖面样品与目标样本参数的距离,筛选最小距离样品,归为已知目标样本的同类。据此,分析了海岸剖面蕴含的6个沉积环境变化阶段。利用剖面底部淤泥测年14C=(328 15±170)a BP,和剖面上部泥炭测年14C=(24 130±100)a BP,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年代。自(32 815±170)a BP以来,前湖湾经历了河口浅滩-河口、沙丘-河口-滨海沼泽-海滩-沙丘等海岸环境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9.
海水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每年输送上亿吨泥沙入海,其中80%以上沉积在河口附近水下三角洲。受黄河入海径流量、气候及海洋动力条件影响,黄河口海域海水盐度变化显著。目前,不同盐度海水环境下入海泥沙沉降形成的海床土,固结过程有何差异尚不清楚。本文在黄河水下三角洲潮坪配制不同盐度的流态沉积物,模拟不同沉积环境下新沉积土的固结过程,利用轻型贯入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等现场原位试验,实时观测沉积环境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海水盐度增加,沉积物固结强度增大,沉积环境盐度每增高1‰,沉积物固结后强度可增加0.15倍;海水盐度对沉积物固结速率的影响,在初始阶段表现不明显,在沉积物固结后期,盐度每增高1‰,固结速率可增长1.23倍;海水盐度的增高,还加剧了沉积物固结强度的空间非均匀性。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对河口区海底工程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从政策的广义含义上,将渔业生态政策定义为政府为实现海洋渔业经济增长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一定的程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行为,包括海洋渔业生态方面的方针、原则、路线、政府行为等。在1986年《渔业法》颁布以前,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政策可依据其不同的影响被划分为4个阶段:(1)1949年至1958年的缺失及萌芽阶段;(2)1958年至1966年的"进步"与"破坏"并存的曲折前进阶段;(3)1966年至1976年的"生态危机"阶段;(4)1976年至1983年的恢复及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