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72.
中国陆地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敏感性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区域的生态治理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视角选取生物多样性、水热环境、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和人类干扰6个指标,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2000—2018年间中国陆地生态敏感性进行计算,并运用格网编码法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0—2018年间中国陆地生态敏感性总体稳定,生态敏感值稳定在0.33~0.34之间;但得益于21世纪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与预防工作,敏感值在2000—2018年间持续下降,表明中国陆地生态敏感性状况正在逐渐好转。② 中国陆地生态敏感性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东低西高、南低北高”“城区高、郊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西部区域和北方区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人类聚居区生态自我调节能力虽然较强,但由于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其敏感性反而较高。③ 中国陆地生态敏感性受土壤(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但人类干扰因素影响力也在逐年递增,这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3.
分野是中国古天文以及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地对应关系.通过对正史等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1)认定岁差不是引发十二次二十八宿分野中分星变化的主要因素,经对16种文献的计算表明,文献分野体系中的分星变化与岁差的符合率小于26.7%.(2)分星变化受十二次划分均匀与否、分野概念演变、历法因素及观测精度,甚至包括文献作者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这在地方志中表现犹为突出.  相似文献   
74.
陆露  钱程  赵珍  吴珍汉  刘玉双  周亮  王岩 《地球科学》2018,43(4):1110-1124
为了加深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选择聂荣微陆块内的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主要显示两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一组为453.7±2.5 Ma; 另一组为176.6±1.1 Ma和178.04±0.8 Ma.花岗质片麻岩中黑云母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坪年龄分别为161.8±1.1 Ma和178.9±1.2 Ma.上述年龄结果表明,聂荣微陆块主要经历了晚奥陶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岩浆事件,这两期岩浆事件分别与冈瓦纳大陆北缘早古生代的造山作用和班公湖-怒江洋壳的俯冲闭合存在密切的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75.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To resolve conflicts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enabl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and achieve th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green development(GD)is gradually becoming a major strate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ideal of building a"beautiful China",alongsid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implications of GD,we first used the Slacks Based Model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SBM-Undesirable),the Theil index,and the spatial Markov chain to measure the spatial patterns,regional differences,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UGDE)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5.Second,by coupling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the mechanism influencing UGDE was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1)from 2005 to 2015,the UGDE increased from 0.475 to 0.523,i.e.,an overall increase of 10%.In terms of temporal variation,there was a staged increase,with its evolution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W-shaped"pattern.(2)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UGDE followed a pattern of eastern>central>western.For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the UGDE had inverted pyramid cluster growth characteristics that followed a pattern of"national level>regional level>local level",forming a stable hierarchical scale structure of"super cities>mega cities>big cities>medium cities>small cities".(3)UGDE in China has developed with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High-efficiency type cities have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s,while low-efficiency cities have negative effects.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evolution processes have a path dependence,and a spatial club convergence phenomenon exists,in which areas with high UGDE are concentrated and drive low UGDE elsewhere.(4)Under the framework of regional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the degree of human and social influence on UGD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background.The economic strength,industrial structure,openness,and climate conditions of China have positively promoted UGDE.  相似文献   
76.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周亮  车磊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19,74(10):2027-2044
绿色发展作为化解自然环境约束、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支撑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键。正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经济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梳理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测度与刻画,并进一步耦合自然与人文因素定量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 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由0.475增加到0.523,总体提高了10%,时序上呈现“W”型波动增加的阶段性演变特征。②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区域差异规律,不同类型城市群具有“国家级>区域性>地方性”倒金字塔式集群增长特征,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稳定等级规模结构。③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效率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低效率城市则负向溢出影响,“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较为凸显,不同类型城市演化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时空惯性。④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人文社会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程度大于自然本底要素,其中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城市气温呈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基于POI与NPP/VIIRS灯光数据的城市群边界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亮  赵琪  杨帆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6):840-850
科学识别城市群边界是城市群精明紧凑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NPP/VIIRS(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灯光影像与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基于密度的曲线阈值法与分形网络演化算法,对3个城市群的实际物理边界和集聚空间范围进行精准识别与空间特征解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POI密度的曲线阈值法与NPP/VIIRS分形网络演化算法识别出城市群边界均小于国家城市群规划的行政边界,识别范围约占规划范围的20.90%~24.40%,识别结果显示3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发育最好,识别的城市群面积是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2倍左右;② 从POI与NPP/VIIRS灯光数据提取的城市群边界面积非常接近,其中POI数据提取的城市群面积偏大,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城市群整体边界轮廓而非内部细节;NPP/VIIRS影像提取的城市群更细碎,能更好地识别城市群聚集中心与关键核心区域,2种方法可以相互比较和验证;③ POI与灯光数据识别的城市群边界叠置分析发现,3大城市群中除了关键核心地带(集聚区)以外,外围还有众多孤立的点状区域(中小城镇),外围的点状区域与城市群集聚中心区空间割裂,一定程度上很难快速有效地接受来自城市群核心区域的辐射带动(涓滴效应)。  相似文献   
78.
中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教育POI设施数据,利用ArcGIS比较统计地图(Cartogram)、核密度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对其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数量约占65%,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高值区域与城市群所在区域较为吻合,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西,东西部基础教育资源绝对数量差异明显。学前教育服务人均数量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也存在部分低值塌陷区,相较于中小学,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突出。小学和中学教育公共服务人均数量的高高集聚(H-H)和低低集聚(L-L)区域在东中西地区均有分布,综合而言,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人均数量均等化优于绝对数量的均等化状况。常住人口、第三产业比例、建成区面积是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9.
波形激光雷达传感器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几乎可以提供后向散射信号的全部特征,除了距离观测值,需要通过进一步分析接收的脉冲获取更多关于地表实体的物理特性,因此,这些相关的物理特性成为研究地表覆盖的新领域。通过总结利用波形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地表覆盖解译工作的研究进展,开展了南极查尔斯王子山脉地区地表覆盖分类工作。首先,描述了GLAS的数据结构;其次,总结了相关的信号处理技术;然后,从实际应用角度讨论了方法的可用性;最后,以南极查尔斯王子山脉地区为例,实践了基于ICESat GLAS完整波形信号处理技术的地表覆盖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80.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兰州交通大学适时地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大二年级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提升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开设,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编程,加深了学生对地理信息原理、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地理空间分析等方面的理解与应用,毕业生的能力水平更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也帮助将来考研究生的同学奠定了科研编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