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报道了天然Ⅱ型CaCO3 矿物。该矿物发现于海洋表层沉积物,成分与方解石、文石及六方球方解石相同,但结构完全不同,它们共同组成了天然CaCO3 的同质多象变体。天然Ⅱ型CaCO3 矿物的空间群为P21/c,单位轴长为a0= 0.6290±0.0002 nm,b0= 0.4934±0.0002 nm,c0= 0.7979±0.0003nm,β= 107.571°±0.002°,Z= 4,单胞体积为0.23605±0.1749nm3;理论密度为2.82 g/cm3,实测值为2.76 g/cm3;实测硬度H= 4.天然Ⅱ型CaCO3 矿物是在深水环境中较高静水压力下形成的珊瑚体生物矿物。  相似文献   
72.
对采自Faulty Towers(47°57.447'N,129°6.568'W)硫化物烟囱群一个不再活动的烟囱体硫化物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样品从外壁往内壁方向可划分为4个矿物组合带,分别为重晶石-无定形硅-铁氧羟化物带;白铁矿-黄铁矿-无定形硅-重晶石带;白铁矿-黄铁矿-闪锌矿-纤锌矿带;纤锌矿-黄铜矿-白铁矿带。从底部到顶部,样品通道形态主要有3种:不规则、不连续的多通道;椭圆形单通道;封闭的通道。矿物学研究证实,烟囱体以低温矿物组合白铁矿、纤锌矿为主,高温矿物黄铜矿少见,仅局限分布在流体通道附近。210Pb定年结果表明,烟囱壁形成经历较短时间(约3 a),而通道的闭合则经历了相对长的过程(约17 a)。结合矿物学研究,最终恢复了整个尖塔结构的生长历史。  相似文献   
73.
大洋富钴结壳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研究富钴结壳的地质构造背景时,发现富钴结壳的形成与板内地幔柱活动胡关,并与基岩类型和基岩的风化程度有关。由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对富钴结壳的结构造,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特别是各种微区观察测试技术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应用,使富钴结壳的高分辨率部面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以此为基础,生长速率缓慢,在无沉积物时期生长的富钴结壳近年来被尝试用于古海洋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它不但能反映千万年级的环境变化,而且能弥补深海沉积物所不能反映的沉积间断的历史,因此正成为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富钴结壳的成矿物质来源方面,逐渐认识到包括火山,热液和低温水岩反应等在内的内源物质供应的重要性。在结壳的成因机制研究方面发现微生物在结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南海北部盛冰期以来古海洋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候替代指标U37k-SST,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8O,δ13C,微体古生物种群变化、陆源和生源组分以及沉积物粒径等,对南海北部69孔沉积物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U37k-SST在冰后期为23.3~26.9℃,在末次盛冰期时为22.2~23.8℃.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法对季节温差进行估算,在冰后期为4.5~7.0℃,在末次冰期为7.0~9.0℃,两种估温法均反映了古气候变化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69柱沉积物地层记录在末次盛冰期浮游有孔虫温带优势种Neogloboguadrina pachyderma和营养种Neogloboguadrina dutertrei丰度一致增加;热带优势种Pulleniatina obliqueloculata和Globigerinoide sacculifer以及超微化石丰度则相应减少,而冰后期则相反.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组成和数量的改变也为古海洋温度升、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研究还表明南海北部冰后期以河流搬运为主,末次盛冰期时以风力搬运占优势,这反映了冬季风强化.  相似文献   
75.
吴正伟  周怀阳  吕枫 《海洋工程》2017,35(5):110-117
几乎任何固体构件物放入水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生物附着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海洋观测设备的长期运行。目前有多种防生物附着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其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及被保护对象本身特点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生物附着的形成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附着程度的影响,并按照主动方式与被动方式的分类,介绍了几种常用防生物附着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最后根据各类防生物附着技术及被保护对象的特点,推荐了典型海洋观测设备各部位的防生物附着策略,为实现海洋观测设备长期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6.
云南抚仙湖水体营养元素分布及其对人为扰动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云南抚仙湖水体营养元素和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大洋协会在湖区进行的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试验,探讨了采矿系统在湖底行走而导致的人为扰动对湖区营养元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区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主要受湖区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采矿系统行走时所扰动的沉积物对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尤其是近底层水体的营养元素分布,影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再悬浮的沉积物将原先吸附在沉积物上的营养元素再次释放到水体中而导致的,因此,在评价人类湖底采矿试验活动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时还应关注湖底沉积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利用古菌16SrDNA特异引物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古菌的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丰富,大部分为新的不可培养古菌;泉古菌在整个沉积物柱中是优势菌群,约占81%;古菌多样性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增加,区系结构也随深度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表层沉积物中,88%的序列属于Ⅰ型海洋泉古菌(MGⅠ),而在中层和底层检测到的古菌序列大部分与不可培养的富含甲烷的环境序列有最高的同源性,并且有15%的克隆子序列属于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QC-PCR结果表明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古菌含量丰富[(1.93±0.60)×106~6.45±0.25×10716S rDNA拷贝/g],呈现随深度增加含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北极海域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图呈双峰群分布,楚科奇海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高碳数峰群MH(主峰碳)在nC25-nC33、低碳数峰群MH在nC16-nC20范围;白令海高碳数峰群MH在nC25-nC27、低碳数峰群MH在nC17-nC22范围。两海域的OEP(奇偶优势指数)各为0.9-3.81、0.409-3.26;C-23/C+24比值为0.18-1.53、0.40-2.57之间;TABHC(陆/水生类脂物)比值在0.57-11.35、0.32-5.97之间。根据分子组合特征表明楚科奇海的陆源物质输入要比白令海大,而白令海的表层生产力又比楚科奇海高。本文将北极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与南极进行对比,同时又将高纬度海域与低纬度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北极到低纬度海域的陆源输入特征依次减弱,而海洋生物自身起源特征加强。不同纬度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呈现出不同的分子组合差异,受到现代海洋沉积过程中物质来源、环境、气候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近年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 Pb和 Nd 以陆源来源占主导。但对 Pb和Nd 进入大洋的途径存在很大争议。笔者研究了3块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CJ01,CLD01,CB12)的元素含量和 Pb、Nd 同位素组成。根据 Co 含量经验公式法定年,结合几块结壳的剖面 Pb 同位素演化曲线与 Os 同位素演化曲线,确定所研究的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的底部年龄约为 75Ma。3块结壳不论磷酸盐化与否,其 Pi、Nd 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变曲线均十分相似,且 Pb 同位素演化趋势与北太平洋岩心(LL44-GPC3)中的风沙的 Pb 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这些结壳的 Nd 同位素演化趋势也相似,但与岩心 LL44-GPC3 中风沙的 Nd 同位素的演化曲线完全不同。由此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2块结壳,首次提出太平洋铁锰结壳的年龄超过70Ma,得到了白垩纪末及整个新生代中北太平洋深水 Pb、Nd 同位素的演化。并且揭示磷酸盐化不会明显改变结壳中的 Pb、Nd 同位素组成。(2)风沙是中太平洋深水溶解 Pb 的主要来源。太平洋中的 Pb 由来自大陆风沙富放射成因 Pb 和来自火山弧非放射性成因 Pb 之混合,二者的量随时间变化。60Ma 之前,北美大陆粉尘是太平洋 Pb 的主要来源,而从40 Ma 开始,亚洲大陆粉尘对 Pb 总量的贡献日益重要。在约55 Ma 期间是大陆粉尘对海水 Pb 贡献最小的时期,与温暖气候相吻合。(3)风成粉尘对中北太平洋深水中的 Nd 的贡献可以忽略。新生代太平洋边缘火山岩风化侵蚀作用加强,是中北太平洋ENd值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中Ba、Ce、Co、Cr、Cu、Mo、Ni、Sr、V、Y和Zn等11个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开辟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沉积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地质历史上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物中的Zn、Ni和Mn具有共同来源,反映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对这些元素的吸附控制作用;Sr、Ba以及Ce和Y等元素在东区主要与岩源碎屑有关,而西区则主要来自生物碎屑;Cu具有多种来源,东区主要与生物组分和岩源碎屑有关,西区则主要与自生铁锰氧化物的吸附有关。而通常认为与有机物有关的Cr、V等元素在研究区内则主要来自岩源碎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