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0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905篇
测绘学   878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2089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71.
桥梁沉降观测布网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变形监测理论入手,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桥梁监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桥梁监测中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介绍、监测网的布设原则、一般网形示例介绍、引起桥梁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以及监测网点位置安排等内容。  相似文献   
72.
结合天津富裕广场三期工程基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的工作实践,利用指数曲线法对该工程的地面沉降过程进行了预测,得出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拟合曲线,并通过比较得出该预测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73.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黄财宾 《海洋学报》2015,37(1):125-136
运用时间序列的沉积物捕获器对海岸与陆架海域沉降颗粒物进行采集,估算沉降通量,并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分析沉降颗粒物的来源、组成、时空变化及控制因素,可以为海岸与陆架沉积动力过程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福建罗源湾的实验表明,夏季罗源湾潮下带小潮至中潮期间的沉降通量为133.20~256.18g/(m2·t);由中潮向大潮变化期间单个潮周期的沉降通量明显增大,台风过后的大潮期间的沉降通量为373.99~590.51g/(m2·t);台风显著影响期间的沉降通量为746.34g/(m2·t);粒度分析及水动力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罗源湾潮下带沉降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台湾海峡西北部内陆架海域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海域近底部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最大值为13.34g/(m2·d),由小潮向中潮沉降通量逐渐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近底部温盐跃层层位上移,近底部垂向混合作用增强,致使底部再悬浮沉积物向上扩散,并最终被沉积物捕获器捕获。沉积物捕获器可以接收到再悬浮沉积物,结合底部边界层过程的观测研究,可以深入认识海底沉积物的侵蚀、沉降及埋藏过程,在研究海岸与陆架区沉积动力学、泥质区沉积记录的形成过程与保存潜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青岛市主要旅游海滩(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金沙滩、石老人、仰口和流清河海滩)进行野外调查,并对162个表层砂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了各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6个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在高潮线至低潮线方向由小变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剖面A至剖面C方向上每个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具有自己独特的变化特征;平均粒径是影响表层砂干密度的重要因素,干密度的大小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5.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大坝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监测某大坝沉降量为实例,研究基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灰色模型GM(1,1)的变权组合。通过预测该大坝坝内沉降量,比较两种单一预测模型和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平方和,证明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沉降预测中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6.
针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内在关系,考虑地面沉降受到自身变化规律的影响,建立基于库伊克变换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地区地面沉降统计数据进行模拟预测,有效实现该地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以及本身之间的定量模拟,并探讨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库伊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面沉降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77.
采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建筑物的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并以此模型进行预报。通过实例分析,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以及预报精度,能够准确预报建筑物未来沉降趋势,在确保建筑物安全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张云俊  万紫  谢酬  邵芸  袁名欢  陈武  王新 《遥感学报》2015,19(2):339-354
形变监测是海塘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杭州地区2006年—2010年获取的31景EnvisatASAR影像,根据MTInSAR(Multi-Temporal In SAR)方法,综合提取PS(Persistent Scatterer)和DS(Distributed Scatterer)点,得到密集的钱塘江海塘形变的In SAR测量结果。与28个点的水准数据对比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为0.436 mm,最大误差为5.016 mm,验证了In SAR技术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通过这两种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海塘的沉降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其空间分布呈现为单峰下沉曲线;在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并伴随有短时间范围的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动态非等时距GM(1,1)模型的建模原理、建模过程以及精度评定方法,阐明了动态非等时距GM(1,1)模型中维度选择、残差改正的问题,结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实例进行分析,将动态非等时距残差GM(1,1)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得出动态非等时距残差GM(1,1)模型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具有很高预测精度的结论,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适用于高层建筑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80.
明祖涛  刘军  夏力  黄文华 《测绘科学》2015,40(4):137-140
针对目前灰色模型在高速铁路沉降预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该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善原始数据序列的光滑度来提高灰色模型预测精度的方法,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改进灰色模型在高速铁路沉降预测中的可行性,为今后高速铁路的沉降预测评估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