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河流径流泥沙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查小春  延军平 《地理科学》2002,22(4):403-407
分析比较秦岭南侧汉江和秦岭北侧渭河河流径流,泥沙含量变化表明,1935-1999年65年间,渭河河流年均流量为248.26m^3/s,汉江河流年均流量为592.94m^3/s,汉江年均流量是渭河的2.4倍,江汉河流年均含沙量为0.88kg/m^3,渭河河流年均含沙量为52.03kg/m^3,接近汉江河流的60倍,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江,渭河河流径流泥沙含量表明,渭河河流年均流量为195.89m^3/s,汉江河流年均流量为585.05m^3/s,均比1935-1980年减少了27.4%和1.9%,但汉江河流年均泥沙含量为0.41kg/m^3,渭河河流年均泥沙含量却为54.58kg/m^3,为汉江河流133倍,比1935-1980年增加了90多倍,说明全球变化对秦岭山脉南北地质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很大,秦岭南北两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响应性。  相似文献   
72.
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会议于1998年10月10日~14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科研和教育单位的6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这次会议主题"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共收到论文64篇,有31人在大会作了交流.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度研究员就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与若干前沿领域作了专题发言,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申元村研究员总结了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近年的主要工作,并对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下一步活动作了安排.代表们探讨了以下4个方面的学科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73.
陕、甘干旱地区不同时段地表径流递减率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延军平  汪西莉  孙虎  陈林 《地理科学》1999,19(6):532-535
根据陕西,甘肃部分地区气象,水文实测资料的分析,证明本区径流系数在逐年下降。在径流减少原因中,当时间尺度分别在40年,30年,20年,10年时,自然因素导致的径流递减率分别为17.5%,34.2%,51.7%,70.3%,径流量分别减少0.14%,0.34%,0.52%,1%。  相似文献   
74.
无定河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无定河年径流量1956—2000年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敏感程度,以径流突变前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径流量的实测值与模型输出值,其差值即人为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定河年径流总量显著减少,径流量演变以1971年为突变点分为前后2个阶段;人为因素驱动力占总驱动力的份量显著上升,1997年达到最大值,为56.9%。可以认为在全球变化的气候背景下,人类活动因子是无定河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5.
新疆M_S≥7地震时空对称性及未来趋势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晶  延军平  苏坤慧 《内陆地震》2010,24(4):323-329
在时间对称性方面,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和蝴蝶结构法对新疆MS≥7地震的可能时间进行分析,认为新疆在2015年发生MS≥7地震的信号较强。在空间对称性方面,对新疆MS≥7地震信息统计分析,发现形成的4个四边形存在关于80°E经线及40°N纬线对称的规律,即"钟摆四边形结构"。经向上,"三点同侧,往返迁移"。纬向上存在"三北一南"与"两南两北"相互转换的空间迁移规律。由此判断2015年新疆MS≥7地震的震中位置大致位于80°E经线以东,40°N纬线以北。在信息预测方面更加逼近地震三要素的趋势预测内容,为今后新疆地震统计趋势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6.
在统计1900~2013年墨西哥MW≥7.5地震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可公度理论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地震灾害的趋势预测。利用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加强对时间对称性的分析,再通过地震震中的经纬度迁移和空间迁移规律,判断得出,墨西哥2016年的灾害信号较强,有发生7.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将地震的时空表像和对称性结合并分析其可能的机理,为地震灾害的趋势判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利用内蒙古46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以表征降水年内分配非均匀特征的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PCP)指标,分析了内蒙古降水年内时间分配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3 a内蒙古PCD平均值为0.70,呈显著减少趋势。PCP平均值为194.65°,呈不显著的提前趋势。(2)PCD高值区在阿拉善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东部、呼伦贝尔高平原、大兴安岭以东地区,低值区在大兴安岭北部、乌兰察布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全区PCP则以192°等值线为界,表现出西晚东早的空间分异格局。(3)PCD普遍呈下降趋势,以呼伦贝尔高平原、乌兰察布高原减小趋势最显著。PCP也以提前趋势为主,贺兰山、乌兰布和沙漠一线以东地区为主要的PCP提前区。(4)各站PCD与年降水量均为正相关,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占到了60.8%。PCP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较小,显著相关的地区仅占到全区的34.7%。  相似文献   
78.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强震与我国东北地区强震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对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未来强震做出准确的趋势判断,对我国防御重大地震灾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对1900年来西太平洋俯冲带北部地区MS≥8强震进行分析,认为西太平洋俯冲带北部地区在2013年、2014年和2017年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地震.其中2014年信号要强于2013年和2017年.通过震中迁移分析,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同步性和对称性,其中有6次明显的南迁和6次北迁,纬向迁移对称轴在43°N左右;经向震中迁移,其对称轴在146°E左右,未来强震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其空间对称轴恰位于千岛群岛海沟和日本海沟两大地质构造的转换处.  相似文献   
79.
在掌握西藏南部(26°~32°N,78°~98°E)19次历史地震数据后,从时间对称性方面研究该区域历史地震发生规律,分析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从而为西藏地震灾害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从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信息提取法和蝴蝶结构法进行分析,得出未来10年内,西藏南部Ms≥6.6级地震的信号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较强,有发生6.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0.
对重大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的时空对称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所罗门群岛俯冲带强震的时空变化特征,对该区的未来强震做出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强震活动与区域地质活动关系密切,历史强震均发生在俯冲带一侧。2强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可公度性。所罗门群岛地区在2015年发生7.4级以上地震的信号较强,蝴蝶结构图表明2015年发生M≥7.4级强震的概率为46.7%,不漏报水平43.75%。3在空间分布上,强震震中呈东西对称跃移,且具有沿板块边界运动的特点。震中跃移具有规律的经纬对称性和经纬同步性,在经度上以160°E为对称轴摆动,在纬度上以10°S为对称轴上下摆动。根据震中跃移的空间对称和最小作用量原理判断,下一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纬度上可能逼近9.5°S以北位置,在经度上可能逼近160°E以西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