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GP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汽探测手段,能高时效、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实时、全天候地获取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首先统计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原因与变化规律,然后从GPS水汽、雾霾指数与空气相对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性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PS水汽与雾霾天气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PS水汽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雾霾天气的监测与预报,而且气象部门可依据GPS水汽含量开展人工增雨(雪)来减缓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进而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监测形变时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以及GPS监测数据高精度、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对升、降轨InSAR与GPS数据融合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形变场的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以高精度的GPS观测值为约束,对升、降轨InSAR观测方程分别添加一个跟点的位置有关的系统误差函数,以对InSAR数据中残留的系统误差进行修正,减弱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不同轨道InSAR数据与GPS数据间的系统误差影响,且计算简单;采用附加系统误差参数的升、降轨InSAR-GPS综合形变分析模型建立的三维形变场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3.
BeiDou-3试验卫星在北斗全球组网阶段起着重要的测试验证作用,精密轨道和钟差精度是衡量新卫星服务性能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BeiDou-3试验卫星(C31、C32、C33和C34)可用的两种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天线相位中心改正策略对于精密定轨和卫星钟差确定的影响;定量分析了i GMAS跟踪站对试验卫星跟踪弧段的覆盖率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卫星厂商提供的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参数精度更高,建议在精密数据处理中采用。采用卫星厂商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参数的BeiDou-3试验卫星精密定轨1D RMS精度分别为38、30、49和70 cm,精密钟差精度除C34结果较差外其余均优于0.6 ns;4颗试验卫星跟踪弧段覆盖率分别为32%、42%、79%和80%。综合来看,C32卫星相对其余3颗卫星结果呈现出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4.
本文给出了太阳23 周开始时间的确定、从开始到现在近两年间太阳活动的状况以及23周上升期间的一些特点。分析表明,1996 年10 月是23 周的第一个月,它的月平滑值是8 .8 ;23 周的太阳活动虽然可能是高活动周,例如,国际推荐值为2000 年3 月的160 ,但它可能不会超过前两周。根据上升期太阳活动的一些特征,还给出了在23 周峰年联测和空间灾害性扰动事件预报和预报方法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5.
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均衡理论,建立描述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应用有限元法拟合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验证,说明有限元法可实现对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精确逼近,是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As、Al、B、Ba、Be、Bi、Br、Ca、Ce、Cd、Cr、Co、Cs、Cu、Dy、Er、Eu、Fe、Gd、Ge、Hf、Hg、Ho、I、K、La、Li、Lu、Mg、Mn、Mo、Na、Nb、Nd、Ni、P、Pb、Pr、Rb、S、Sb、Sc、Se、Sm、Sr、Tb、Th、Ti、Tl、U、V、Tm、Y、Yb和Zn 55种元素。为所测元素优选了适当分辨率,探讨了采用生物标准物质GBW10015绘制标准曲线的可行性。方法检出限为0.001ng/g~3 926ng/g,方法精密度为0.8%~21.9%,经国家一级生物标准物质验证,方法准确可靠,能满足日常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7.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不断发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AR卫星发展现状与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系统梳理了干涉图堆叠(InSAR stacking)、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PS-InSAR)、分布式散射体干涉测量(distributed scatterer InSAR,DS-InSAR)和分频干涉测量(split-bandwidth interferometry,SBI)等先进InSAR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InSAR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相位失相干、大气延迟、相位解缠、几何畸变和多维变形测量)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从地震、火山、滑坡、地面沉降、冰川运动、人工建构筑物位移变形及大气水汽含量估计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分析了InSAR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缺陷。最后,展望目前InSAR的发展趋势,随着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时间分辨率,更轻小化SAR卫星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将会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激励我国雷达影像干涉测量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8.
舒宝  刘晖  王利  张勤  黄观文 《测绘学报》2022,51(9):1870-1880
GNSS区域参考站网可为大范围PPP和RTK终端用户提供快速精密定位服务,然而不同技术体制下的误差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不同,服务端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定位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在实现参考站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区域参考站网的PPP及RTK一体化服务方法,并对两种技术体制的终端定位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采用西北某省站间距约100 km的CORS站网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区域参考站网解算的整数钟/UPD产品进行PPP固定解动态定位时精度较高,水平方向RMS可达0.5 cm,区域大气改正数可以显著提升定位终端的初始化速度,对于PPP和RTK,60.0%和87.7%的时段单历元即可得到固定解。需要注意的是,基于VRS模式的RTK定位等价于大气强约束,在大气建模精度较差时定位精度会显著下降,而采用虚拟大气约束的PPP-RTK定位精度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9.
张勤  白正伟  黄观文  杜源  王铎 《测绘学报》2022,51(10):1985-2000
滑坡灾害在全球广泛分布,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人居安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但其在复杂场景监测预警中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本文首先综述了GNSS硬件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和多源融合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类GNSS滑坡监测技术优势、适用范围和存在问题;然后,从滑坡位移预测、临滑时间预报和预警实施等方面介绍了GNSS滑坡预警的技术方法;最后,在梳理复杂场景GNSS实时滑坡监测预警中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对GNSS滑坡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0.
张勤  赵超英  陈雪蓉 《测绘学报》2022,51(6):885-89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矿产资源开采和大型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冰崩、塌陷、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多类型地质灾害呈现高频性和链生性的趋势,灾害后果更加严重。大范围高效率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也是工程安全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多类型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常规识别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光学遥感、微波遥感、机载LiDAR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在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识别中的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并对当前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