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8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FHD磁力仪Z分量分钟值日变化空间相关性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HD磁力仪垂直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地震之前的日变空间相关性异常.首先分析了延时技术消除台站经度不一致造成的日变化相位差异对相关运算的影响,发现延时技术可降低相位差异的干扰,拓展参考台在经度方面的选择范围,并认为这是分钟值数字地磁资料优势之一.同时分析了短周期成份对日变化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发现对日变化空间相关性影响较大的周期成份在小时级左右,而更短周期成份的变化对日变化空间相关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青岛2014~2015年4~8月份位于青岛奥帆基地站和胶州湾跨海大桥上的大桥4站的逐小时自动气象站测量数据进行多种统计分析工作,发现两地能见度变化影响因子有不同特点,大桥4站在雾出现时降温增湿过程更明显。能见度处于1km以下时,风速降低,温度降低,绝对湿度减小会导致更低的能见度出现。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两站建立逐小时的能见度分级预报模型,并用2016年4~8月数据进行预报检验,表明少数关键预报因子就可以较好地建立预报模型,奥帆基地站能见度0~1km和1~5km级别的TS评分可超过0.4,因子增多会提升能见度1~5km级别的预报效果。两站独立建模比使用一个模型预报效果更好。该研究为青岛近岸能见度精细化客观定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利用瞬变扰动分析的原理,提供了一个可以客观判定海雾发生时天气类型的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环流形势、散度和垂直速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垂直廓线等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低空(1 000 h Pa)为低压扰动下发生海雾(L型海雾)的环流和物理量场基本特征,并与高压控制下海雾(H型海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L型海雾位势高度负异常扰动主要表现在低层,其平均值为-65.66 gpm,向上逐渐减弱;2)L型海雾在发生时其逆温强度小于H型海雾,雾层较厚,雾层上空湿度仍然比较大,而H型海雾雾层上空有比较明显的干层;3)L型海雾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1 000~950 h Pa为辐合伴有弱上升和下沉运动,第二层950~850 h Pa为辐散伴有弱下沉运动,第三层850~500 h Pa为逐渐加强的上升运动;H型海雾为两层结构,1 000 h Pa为辐散伴有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950~500 h Pa为一致的下沉运动;4)概率密度统计分析进一步定量表明了L型和H型海雾发生时垂直运动以及相对湿度在各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结论对黄海西北部夏季低压环流形势下海雾的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4.
西北太平洋的低云云顶高度(cloud top height,CTH)是气候研究和气象灾害监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中常用卫星数据获得大范围、连续变化的低云云顶高度,但其与实际的低云云顶高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基于低云云顶一般在低层逆温层底这一观测现象,提出一种利用 FY-4A 卫星大气垂直廓线数据反演低云云顶高度的方法(称为“逆温法”),并尝试用于西北太平洋低云云顶高度反演研究。利用星载激光雷达 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探测的低云云顶高度,检验 FY-4A 卫星的云顶高度产品(CTHAGRI)和“逆温法”反演的低云云顶高度结果(CTHGIIRS ),表明两者均显著偏低,与 CALIPSO 探测的云顶高度差分别为 -0. 49 km和-0. 27 km,相较而言,“逆温法”反演的低云云顶高度更接近 CALIPSO 的探测结果,优于FY-4A卫星的云顶高度产品。  相似文献   
75.
汶川地震甘肃省文县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本文以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TM、ASTER、SPOT)作为信息源,基于地学知识,采用图像增强、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甘肃省文县地区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进行解译.以ArcGIS软件为处理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将解译结果与海拔高度、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地震烈度进行空间分析,获得了研究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规律,其特点为:文县境内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分布在20°~60°的边坡;多发生在1 000~2 500m的海拔高程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以上区域.  相似文献   
76.
本文采用1971-2009年月雾日数资料、1970-2007每日4次能见度观测资料、MICAPS系统提供的每日3h/1次的地面观测资料、JRA-25再分析资料,对青岛近海夏季(6~7月)海雾年际变化的低空气象水文条件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长江口以东的东海海域是影响青岛近海海雾多寡的水汽来源关键区域(122°E~130°E,28°N~32°N),黄海局地海表面蒸发增湿所提供的水汽贡献不大.海表面温度(SST)对海雾的形成在黄、东海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多雾年,东海SST偏高,海面蒸发较大,为低空气流提供了热量和水汽,黄海SST偏低,海面蒸发较小,有利于低空气流的降温增湿,从长江口以东海域向黄海输送的低空暖湿平流是海雾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去掉月平均合成中降水、沙尘等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针对2005-2007年6、7月42个雾日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长江口以东海域水汽输送对黄海海雾形成有重要影响;对其中5个雾日的水汽源地追踪,表明在天气时间尺度下,水汽路径是从东海在低空南风的引导下向北到达青岛近海.  相似文献   
77.
青岛地区暴雨时空分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青岛地区暴雨的中长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用45a的资料对青岛地区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青岛暴雨日的年际波动较大,最多17d/a,最少1 d/a,平均 8 d/a,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暴雨出现时段高度集中,6 月下旬至9月上旬占全年的82.4%,旬分布为双峰型;大暴雨和区域性暴雨多数集中在8月,分布均为单峰型.地形对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分布等有一定影响.青岛7月、8月两月暴雨特征有一定差异:7月多局部性暴雨,8月多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78.
79.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3年9月3~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而西风带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大暴雨产生。鲁中山区西南侧有利地形促使了低层气旋环流的形成,对暴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是该地区出现暴雨中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2006—2015年青岛冬半年不同相态降水的统计分析得出,青岛冬半年纯雨日数1月最少,纯雪日数2月最多,12月和1月是雨夹雪及雨雪转换日数占当月降水日数比例最高的两个月。通过个例分析表明,雨雪转换过程多与冷空气入侵相联系。温度场和风场条件能较好地反映出雨雪转换的特征,降温和风向转换在850 hPa以下层更为明显。探空资料分析表明,850 hPa、925 hPa、1 000 hPa和地面气温对不同相态降水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越低层指示性越好。0 ℃层高度对不同相态降水同样具有指示意义,100~500 m高度是雨雪转换的关键高度层;以不同高度层气温为指标确定出青岛冬半年降水相态预报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