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0篇
天文学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联合地震震相报告数据与波形互相关数据,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云南巧家Ms5.0地震以及震后一个月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研究,并结合距主震最近的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特征对巧家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重定位结果显示,巧家Ms5.0主震位于27.19°N,103.17°E,震源深...  相似文献   
72.
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噪声模型和对辐射灵敏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应用效果非常依赖仪器获取图像的信噪比。根据高光谱成像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各种噪声的来源,建立了时域噪声、空域噪声、空间干扰和光谱混叠等各种噪声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种噪声对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结论对提升中国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于此对发震断层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利用反演得到的有限动态破裂模型对地震烈度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74.
撞击坑自动识别是行星探测任务中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数据精度和算法局限性等问题,以往的方法往往针对识别尺度较大的撞击坑。基于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覆盖最全的嫦娥二号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等高线自动识别小型撞击坑的方法。首先,分析小型撞击坑模型的等高线特征,确定特征参数,建立指标体系;其次,提取实验区等高线信息,筛选出符合特征参数的等高线;最后,利用霍夫变换拟合撞击坑边界,提取撞击坑位置和大小信息。通过对实验区域的小型撞击坑识别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可针对不同尺度的小型撞击坑设置不同的参数,分批次识别提取,综合识别正确率达90%以上,说明该方法对于自动识别小型撞击坑是有效的。该方法弥补现有自动识别方法针对尺度较大撞击坑的缺陷,识别结果补充月球撞击坑数据库中的小尺度撞击坑,为今后建立全月球撞击坑数据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5.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人类对它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停止。月球不仅反射可见光,还在红外和微波频段遵循热辐射机制辐射能量。亮温度是反映微波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月球亮温度,可以进行月壤特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月球表层及近表层结构和物质组成。另外月球亮温度也是影响月球探测器星地链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月球的亮温度出发,阐述了月球射电辐射机制;并对地基射电望远镜的多波段观测进行总结,分别从设备、方法、结果等方面给出月球亮温度观测的发展;最后对我国地基射电望远镜对月球亮温度的观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6.
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是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进行定位,因无须在视场中选参考点,这对月面目标定位具有重要意义。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地面目标的定位已有广泛的应用,并有较好的精度,本文通过对定位误差源的分析和仿真,得出了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月面目标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77.
新生代地外物体撞击事件诱发的古气候环境灾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论述新生代以来65、34、15、2.4、1.0、0.7MaB.P.六次重大撞击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撞击作用诱发古气候灾变的过程和机制,认为撞击作用产生的尘埃、炭黑和气溶胶可产生短期的快速降温效应,温度最低可降至225K;撞击后大气中CO含量的下降则可导致最大时间尺度为105a的地球气候的寒冷期。目前撞击界线层中的氧同位素记录所反映的古气温变化支持本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山西吕梁山东西两侧的界河口和西榆皮地区变基性火山岩的系统采样和测试分析,其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该区的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类似现代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中.Sm-Nd,Rb-Sr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界河口群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2600Ma的壳幔分异事件中,在新太古晚期(2500Ma±)遭受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使岩石的Sm-Nd体系发生了重设.而在古元古代晚期(1800Ma±)由于吕梁运动的影响,使岩石的Rb-Sr体系又一次发生变化,因其强度较小而未涉及Sm-Nd体系.该区所获得的1600Ma±的年龄值,可能与克拉通内局部的岩浆活动有关.研究结果不支持吕梁群生成于太古代的观点,而应该是古元古代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79.
80.
地球化学若干领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球化学的某些领域,如元素的丰度和起源;地球与太阳系的化学演化;资源的勘察、利用与成因研究;元素的循环与示踪;环境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分析与实验地球化学等在20世纪所取得的进展作了简短回顾。并对地球化学的某些领域,如全球变化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新的洁净能源与矿产资源、防灾减灾和保障人群健康、征服太阳系并使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