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631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72.
利用成都站的最新辐射观测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拟合出了四川省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经验公式,计算了全省的地面射出辐射、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和辐射平衡,并对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我省气候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淮北煤田早二叠世化石植物丰富,其形成于炎热多雨的热带滨海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下三角洲平原是该区化石植物最宜生长的地方。早二叠世该区化石植物常形成四类植物群落:森林沼泽植物群落、沿岸水生植物群落、高地植物群落、三角洲平原真蕨及种子蕨混生植物群落(早期)、树蕨-大羽羊齿类雨林植物群落(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类植物群落的结构及面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其演替显示,早二叠世晚期该区气侯更加湿热,雨林气侯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74.
应用模式识别定量划分潜在震源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韫玉  杜兴信 《地震研究》1990,13(2):122-130
本文以陕西关中及部分邻区为例,考虑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及地球物地场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和多种计算方案,以定量判定潜在震源区。其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方法有利于地质、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场等多种因素综合应用,并能选择和显示判定潜有震源区的主要特征。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的比较和多种试验方案的综合,则可提高潜在震源区判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陈有能  杜昌乾 《贵州地质》1990,7(2):164-170
本文对遵义市(县)石灰岩资源特点,成矿环境作了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石灰岩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6.
近十几年来,相继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我国东北发现一些高品位、储量大的铀矿床。这些铋矿床的平均品位有的可达10—25%,研究发现,矿床的形成除了富铀基底、碱交代作用以及好的构造条件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铀的沉淀环境,其中气体还原剂如 H_2、  相似文献   
77.
78.
79.
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出了1980年以来华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分析整理出1937年以来华北地区85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结果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区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震源机制两组节面的走向分别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主压应力P轴大都为北东东—南西西,主张应力T轴大都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通过对不同时段进行研究推测,华北地震的震源机制不仅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而且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
黎金水  杜国定 《气象》1994,20(1):40-42
使用1980-1991年森林火灾及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森林火灾与有关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模式,开展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经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