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尹杰  杨魁  段毅 《测绘通报》2013,(6):51-53
根据高分辨率SAR影像的特点,基于目标分解理论定义极化SAR异质度,利用极化干涉相干最优目标分解思想提出了极化干涉SAR异质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应性强的面向对象的SAR影像分割算法。并利用ESAR提供的数据对分割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好的实验结果。将极化干涉数据的分割结果和极化数据的分割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极化干涉SAR异质度的分割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2.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
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
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
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
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73.
深海现代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古气候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沙海洋深海连续沉积岩心剖面中有机碳同位素,研究了只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因素及其与古气候旋回的关系,各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综合判识表明,该岩心剖面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未受有机质性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主要与古气候变迁关系密切。其ε^13C低值段对应于晚第四纪末次冰期,高值段对应于末次间冰期。  相似文献   
74.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长7烃源岩,部分可能来自于长8泥岩。研究区内长7、长8有效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都达到了成熟的演化阶段,属于好的生油岩,为研究区长8油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研究区长8油层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长7湖相泥岩及长8分流间湾相泥岩是研究区长8油藏的区域性盖层,封盖性能良好,利于长8油气的保存。研究区长8油气的运移通道主要是大套的分流河道连通砂体,此外微裂缝、古侵蚀面和隐伏断裂也在局部地区成为运移通道,而油气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和异常压力,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的驱动下,向下倒灌运移至长8的储集岩中形成"上生下储"成藏模式的油藏。  相似文献   
75.
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及其资源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生物成因煤层气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生物成因,它们在生成机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导致后期保存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研究指出,原生生物成因气不能被大量保留在煤层中,气田中的生物成因气多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分布比较普遍,含量较为丰富,且生物成因煤层气埋藏深度浅,勘探成本低,因此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6.
南沙海洋沉积物中脂肪酸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南沙海洋岩芯和层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了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及脂肪酸的早期成岩变化。结果表明,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浮游生物和细菌,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少;低碳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随埋深降低可能与化学和生物化学降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7.
南沙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及地化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990年取自南沙海域102站位岩芯柱样中饱和烃进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和藿烷组成特征指示了其先质主要为海洋浮游生物和细菌,部分为陆源高等植物,反映了南沙海洋沉积有机质起源于这些生物,较丰富的胡萝卜烷在和Pr/Ph比值低,说明沉积环境具强还原性,随沉积物理埋藏深度增加,藿烷和藿烷以及藿烷异体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成岩转  相似文献   
78.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油气运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首次对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充注点和运移方向、期次、通道及动力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明显,不同地区原油样品中咔唑类化合物异构体分布特征反映了延9原油具有3个充注点,运移方向为向南东方向和向北西方向运移;纵向上是由下向上,即从延10以下层位向上运移的方向。油藏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呈现出两个主峰温度,说明油气经历了两次运移期和充注期。研究资料显示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运移通道在纵向上主要是河道深切谷和延9与延10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相互纵向叠置直接接触部位,或者是延10油层组泥岩很薄处形成的油气运移窗口;横向上为联通的多分支河道。油气运移的纵向动力主要为毛细管力和剩余压力。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  相似文献   
80.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迄今为止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油田,其成因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分析,研究了塔河油田石炭系和三叠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Pr/Ph比值相对较低,Pr/nC17和Ph/nC18相关图反映其形成于还原环境;原油中含有相对丰富的伽马蜡烷和C30+藿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