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9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根据2013年4月(春季)和9月(秋季)2个航次调查数据,对台山核电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61种,其中硅藻类48种,占78.69%;甲藻类11种,占18.03%;金藻类2种,占3.28%。种类组成以暖水种和广温种为主。浮游植物丰度均值春季(11.78×107个/m3)与秋季(29.37×107个/m3)无明显差异;然而丰度水平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春秋两季核电站温排水口附近站位均低于远离站位。春秋两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共出现了7种,春季仅出现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1种,优势度高达0.996;秋季出现了7种,包括中肋骨条藻(0.291)、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0.222)、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0.214)和并基角毛藻Chaetoceros decipiens(0.056)等。海域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55、0.18和0.50;秋季分别为2.80、0.62和0.80。多样性指数显示台山核电附近海域水质状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72.
张晓举  丁龙  冯春晖 《海洋科学》2016,40(10):43-48
2013年5月对辽东湾中部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0种,包括多毛类24种,甲壳类18种,软体动物20种,棘皮动物7种,纽虫1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大于100的种类有14种,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日本游泳水虱、毛蚶、日本长尾虫。底栖动物丰度平均值为244.2个/m~2,生物量为52.52 g/m~2,棘皮动物是生物量的重要贡献者。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24,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认为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干扰,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相似性较低,在20%的相似程度上可分为5个组。底层水中溶解氧含量是影响底栖生物的主要因素,不同底质条件是影响底栖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夏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作者于2009年8月对六股河口外海域15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整个研究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124种,其总平均丰度为(2824±1537)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2.01±38.58)g/m2。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所确定的前三位优势种一致,分别为二齿半尖额涟虫(Hemileucon bidentatus)、深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其余优势种存在细微差异。各站位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呈现河口和中部海域低,近岸和外围海域高的分布规律。在50%相似度水平上,可将研究海域划分为4个群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底栖环境整体清洁,底层水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74.
2009年作者对中国黄东海海域夏季(7月20日至9月1日)与冬季(12月23日至2月5日)的两个季度月的颗石藻群落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2009年夏季,中国黄东海海域调查区共发现21种颗石藻,其优势物种分别为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纤细伞球藻(Umbellosphaera tenuis)和深水花球藻(Florisphaera profunda)。颗石藻细胞丰度为0.23×103~17.62×103个/L,平均值为2.84×103个/L。2009年冬季,中国黄东海海域调查区共发现20种颗石藻,其优势物种分别为赫氏艾密里藻(E.huxleyi)、大洋桥石藻(G.oceanica)、深水花球藻(F.profunda)和纤细伞球藻(U.tenuis)。颗石藻的细胞丰度为0.12×103~35.35×103个/L,平均值为3.84×103个/L。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颗石藻在我国黄、东海陆架海域的分布(特别是垂直分布),并对其作出了描述与分析,以期为关于中国海颗石藻群落分布等基础性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75.
根据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对浙江渔山列岛附近海域6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渔山列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包括群落物种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量、群落的时空变化等,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并使用AMBI和M-AMBI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0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13种,甲壳动物9种,棘皮动物4种,鱼类6种,其它动物3种(包括纽虫2种和扁形动物1种)。多毛类动物是该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群落总种数的41.67%。在5个调查年份中,共出现了17种优势种,优势种年际变化很大,在5年内多次出现的优势种只有5种。在物种丰度方面,多毛类仍然是群落丰度的主要贡献者,但丰度的年际变化明显,从7.07%到40.89%不等。鱼类在生物量方面的重要性最高,主要是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的多次出现所致。在环境因子中,悬浮物和盐度被证明是该海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这与该海域较高的悬浮物含量以及多变的盐度密切相关;在AMBI和M-AMBI进行的生态质量评价显示,该海域多数站位的生态质量状况较好,处于轻度扰动的影响之下,这些扰动来源于环境和底质状况不稳定引发的自然扰动而非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76.
2014年7月,对华侨城湿地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17种,浮游动物3门12种。叶绿素a含量值较大,以及耐污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表明华侨城湿地正受较严重污染。同时,淡水藻类成为水体优势藻种,表明华侨城湿地水体正逐步淡化。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2014年6月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资料, 采用优势度指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MDS)标序方法, 分析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特征。本次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生物135种, 其中多毛类66种, 甲壳动物33种, 棘皮动物14种, 软体动物13种, 其他类群9种。调查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22.2ind/m2,平均生物量为7.8g/ m2。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区间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大型底栖生物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划分为8个群组,各站位间相似性水平较低。ABC曲线表明,伴随海岸带开发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 长江口邻近海域底栖生境的稳定性受到轻微扰动, 建议继续开展长期连续的监测,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环境变化和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演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8.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量能源,但其分解释放的甲烷可能对全球气候与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然而,人们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环境和生物效应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特群岛及邻区的海底和冻土层中蕴含大量甲烷,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人们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其分解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绝佳场所。系统总结了斯瓦尔巴特群岛及邻区水合物分解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发现目前研究区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进入大气的年际通量不大,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可能有限;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滑坡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不是首要因素;海底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能打破原有的化学平衡、生产力分布规律与输送机制、生物耦合关系甚至不同栖息地间的连通性,进而影响底栖生物群落。这些认识对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针对我国东北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的萘污染,筛选出了AcinetobacterPseudomonas菌属的高效萘降解菌群。该菌群对萘的耐受性较高,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够自动调节细胞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性。不同pH值、萘初始浓度、温度和菌接种量对萘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适菌群生长的pH范围为7.08.0;萘降解效率和速率在1.005.00 mg/L范围内与其初始浓度成正比;在1030 ℃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萘降解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Guass、GuassAmp、LogNomal、Poisson和Pulse数学模型对萘的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其降解速率更符合GuassAmp模型。通过将降解动力学模型中的常数与影响因素相关联,推导出了拟合度较高的多因素影响下的萘降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0.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冬季共捕获大型无脊椎动物60种,其中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月间变化,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短蛸Octopus ocel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湾内定居性种类及洄游性较小的种类.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998~4.669,自9月起逐月递减,11月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月升高,2月达到最高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为1.325~2.500和0.422~0.693,逐月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与海域温度、盐度和深度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时间组群;组群间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