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4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373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182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A Moored Underwater Energy Conservation System for Profiling Measure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e is a need to obtain the hydrologic data including ocean current,wave,temperature and so 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A new profiling instrument which does not suffer from the damage due to nature forces or incidents caused by passing ships,is under development to acquire data from this area.This device is based on a taut single point mid-water mooring system.It incorporates a small,instrumented vertically profiling float attached via an electromechanical cable to a winch integral with the main subsurface flotation.On a pre-set schedule,the instrument float with sensors is winched up to the surface if there is no ship passing by,which is defined by an on-board miniature sonar.And it can be immediately winched down to a certain depth if the sonar sensor finds something is coming.Since,because of logistics,the area can only be visited once for a long time and a minimum of 10 times per day profiles are desired,energy demands are severe.To respond to these concerns,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conserve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lost during the ascent phase of each profile and subsequently use this energy to pull the instrument down.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ingle-point layered measuring mode,it is advanced and economica1.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e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72.
厦门嵩屿附近海底的冲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良 《台湾海峡》1996,15(1):94-102
本文通过地形剖面测量比较、浅地层剖面勘探,结合水文泥沙测验和沉积物粒径资料,分析嵩屿附近海域在各历史时期和九江洪水期、枯水期的中淤变鼓水道近十几年来淤积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动力要素明显减弱,携沙能力降低;其次,九龙江大量的泥沙主要集中在洪水期较短的时间内泄出河口,伴随涨潮流进入嵩鼓水道淤积。  相似文献   
73.
波浪作用下孔隙海床-管线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作用下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是影响海底管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海床响应分析中一般将管线假定为刚性,并不能合理地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同时也没有考虑土体和管线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响应的惯性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由此所引起的管线内应力。为此考虑管线的柔性,分别采用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列出了海床与管线的控制方程,进而采用摩擦接触理论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海床-管线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及其数值算法。通过变动参数对比计算讨论了管线几何尺寸、海床土性参数对波浪所引起的管线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和管线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文提出一种根据表面波高、周期和水深来直接计算海底波动轨迹速度的方法。本文也提出了用单频波代替全频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海底的淡水喷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宁弗埃·沃特”公司首次从位于地中海底的喷泉中采集到了淡水。这个喷泉的名称叫莫尔托拉,位于距明多那城400m的水深36m处,其涌水量为100L/s。类似的喷泉自古有之,至今已发现1000余处。引水工程系统由覆盖喷泉的金属“郁金香”和以弯管与其相连,是直径为6m的容器。后者漂浮在海面上(公司打算以后安装输水管道通至岸上)。“郁金香”安置在坚固的锚上,并用拉紧的缆绳固定起来以防被水冲倒。它具有翻转的漏斗状,高10m,直径2m,在其顶部有调节涌水量的由有机玻璃制成的球。在设计中最困难的是选择最佳的管道直径,为的是一方面不吸入咸的海…  相似文献   
76.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针对海洋石油管线探测多波束剖面声纳的高速、大容量的实时信号处理任务,以及声纳系统进一步扩展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P网络互连的、以并行DSP为处理节点的多波束剖面声纳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海底石油管线探测与定位,系统中的每个处理节点与数据采集转换部分采用TCP/IP网络连接,可以通过物理上添加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成倍的提高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而在软件上无须大的改动.通过电联调与水槽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该设计为高速水声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8.
简要介绍了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技术——SES 2000型浅剖仪的原理及其在海底管道路由检测中的应用。对掩埋管道赋存的空间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对悬空管道沙包回填后的状态进行了有效辨识,为下一步的管道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4):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9页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实验室不断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和投入,引进和研制的海洋调查分析设备总值达8000余万元,建有14个数据处理和分析测试实验室。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5年来批准对外资助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余项。2003年3月以实验室为依托组建了“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2003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80.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3):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