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1.
湘中HJC铀矿区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湘中HJC铀矿区黑色页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通过测制A、B、C、D等土壤剖面并系统取样,借助ICPMS等分析技术,对土壤、成土母岩、玉米等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重金属和其他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黑色页岩土壤具富Al2O3、Fe2O3,而贫CaO、Na2O的化学组成特征,其化学风化指数CIA值在79~84之间。土壤因继承成土母岩的元素富集特征而富集V、Cr、Co、Ni、Cu、Zn、Mo、Cd、Sn、Sb、Tl、Pb、Th、U等多种重金属,其中Mo、Cd、Sb、U的富集最强。土壤重金属综合富集指数(EI值)在3~9之间,各剖面EI值大小顺序是:D>A>B>C, 以D剖面土壤重金属综合富集最强。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因子(F)评价结果显示:矿区土壤普遍存在Cd、Mo、Sn、Sb、U等重金属污染,其中Mo、Cd、Sb等的污染最强,达显著(3级,2 < F < 20)污染程度以上。重金属污染效应既表现为Sc、Cd、Sn、Sb、U、Tl、Pb等生物毒性重金属在玉米中的富集,又表现为Mo、Co、Ni、Cu、Zn等生物有用金属在玉米中的明显亏损。黑色页岩即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重金属在成土母岩和土壤中的富集程度(Ks、EI、F)、重金属的活动性(Change%)等多种因素有关。重金属污染主影响因子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d对土壤构成持久性污染,Mo、Sn、Sb、U等的污染程度可随土壤风化的进行因淋失而趋于降低,而Zn、Mn、Ba、Co、Ni、Th等目前未达到污染水平的重金属则可因次生富集而在未来引发污染。  相似文献   
72.
湘中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北型地区为一套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剖面及岩心沉积学分析,在龙潭组中识别出残积平原-潟湖、潮坪和滨外陆棚沉积体系,总体上反映为海平面持续抬升、水体逐渐变深的沉积过程。煤层的形成受古构造和古环境等因素控制,煤层发育于煤系沉积早期的渴湖环境(2煤)和中期的潮坪环境(1煤),从西向东2煤厚度减小,硫分及灰分产率增大;1煤仅在部分地区可见,其硫分、灰分产率均比2煤高,说明受海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3.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的角砾岩广泛发育,可以分为同生角砾岩、古岩溶角砾岩、断层角砾岩、液压致裂角砾岩等类型。本文主要对与成矿有关的角砾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研与定性研究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的定量描述方法,确定了其角砾颗粒大小分布维数D_s和形态分布维数D_r以及D_l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角砾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与矿有关的角砾岩主要可分为两类: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和硅质胶结的角砾岩;含矿方解石胶结弱硅化灰岩角砾主要为液压致裂的物理成因,而含矿硅质胶结的强硅化灰岩角砾既有物理致裂作用,又伴有热液参与的化学溶蚀作用;液压致裂是锡矿山矿区角砾岩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4.
湘中坳陷涟源凹陷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12块典型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密度法孔隙度、高压压汞、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等测试分析,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泥页岩孔隙特征,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纳-微米级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潭组和大隆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均较高,热演化程度处在凝析油和湿气生成阶段早期,对应Ro为1.22%~1.43%;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和微纳米缝.龙潭组与大隆组样品在孔隙形态、孔隙大小和影响因素上均有差异:龙潭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宽,有机孔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孔径较大;大隆组样品氮气吸附滞回环开口窄,有机孔形态多为不规则状,孔径较小;龙潭组泥岩和大隆组泥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2套样品的微孔孔隙积体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性;龙潭组样品介孔+宏孔的孔隙体积与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石英+长石含量呈负相关性;大隆组样品中的碳酸盐矿物对其孔隙性有明显影响,大隆组样品介孔+宏孔孔隙体积与有机碳、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5.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 不同的超参数设置往往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采用贝叶斯算法对4种常见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 探索了该算法对滑坡易发性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化效果。以湘中地区4县(安化县、新华县、桃江县和桃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价为例说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基于滑坡历史编录, 确定研究区内1 017个滑坡点, 并选定15个滑坡影响因子, 以此构建滑坡易发性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主要超参数进行了优化, 依据优化后的超参数建立了4种优化模型, 并使用AUC值等指标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表明: 经超参数优化后的4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所提高, 且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6.
湘中盆地西部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中盆地中部的大乘山 龙山EW向隆起将湘中盆地分为涟源和邵阳两个次级凹陷。湘中盆地西部上古生界盖层中主体构造为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前人认为其变形与向北西的逆冲推覆有关。本文对湘中盆地西部进行了多条构造剖面调查,结果表明:涟源凹陷西部上古生界褶皱轴面大多直立、部分斜歪;走向逆断裂及斜歪褶皱轴面大多倾向NW,少量倾向SE。大乘山背斜为一轴面倾向NWW的倒转背斜,背斜核部及两翼发育大量以NWW倾向为主的逆断裂,背斜内长安组劈理均倾向NWW。邵阳凹陷西部上古生界中走向逆断裂和倒转与斜歪褶皱轴面总体倾向NWW,局部反冲构造带断裂倾向SEE。湘中盆地盖层变形主要受控于盖层底部不整合界面及石炭纪测水组煤系地层的滑脱,部分断裂切入加里东褶皱基底。上述各次级构造单元变形特征表明湘中盆地西部逆冲推覆的总体方向为SE,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NW。研究表明湘中盆地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的印支运动和中侏罗世晚期的早燕山运动。分析认为湘中盆地西部向SE逆冲,与雪峰造山带东缘向SE逆冲及城步 新化岩石圈断裂向NW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仇湘中教授运用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方法:收集仇教授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的门诊临证处方,对符合KOA诊断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进行药物频数、药物组合等统计。结果:共纳入432 例病例,涉及中药49 味,在KOA中使用频率>1%者有16 味;其中25.50%为补虚药,15.31%为活血化瘀药,13.77%为平肝息风药;68.75%的药物入肝经;药性上以温(频率49.95%)、平(频率37.50%)为重,辅以寒性(频率25.01%)佐制;药味上多以苦、甘、酸为主,分别占比43.75%、41.62%和31.25%。结论:仇教授治疗KOA用药遵《金匮要略》之法,强调补肝通络。  相似文献   
78.
湘中新化锑金矿床成矿构造系列及其找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化锑金矿床并置两套成矿构造系列。一套为走滑型成矿构造系列,形成于加里东期;另一套为下滑型成矿构造系列,形成于雪峰期。前者发育于震旦系地层中,受控于左旋脆-韧性剪切带,已知的Ⅰ、Ⅲ号脉分别为D型主张剪脉和R型张性桥脉,预测的Ⅳ、V号脉为与Ⅰ号脉平行的D型主张剪脉,Ⅵ号脉为与Ⅲ号脉平行的R型张性桥脉。后者发育于板溪群五强溪组地层中,受控于下滑型脆-韧性剪切带,其中局部所见的矿脉确定为Ⅶ号层状含金石英脉,且预测深部尚有其它平行矿脉,类似于沃溪钨锑金矿床层状矿脉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79.
产于碳质硅岩、碳质泥(板)岩、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及不纯的碳酸岩盐中的金矿床,因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含矿主岩很相似并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将该类金矿床称之为碳硅泥岩型金矿。其含矿主岩属裂谷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热水沉积产物-碳硅泥岩系,该类矿床的形成与沉积其后 的构造改造有关,多数与岩体关系不明显。对湘中桂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总结出该类金矿床形成的三个阶段;(1)矿源层金的原始富集,(2)构造改造-热液成矿阶段蚀 变带富集,(3)表生氧化改造富集。  相似文献   
80.
湘中下石炭统痕迹化石及其环境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龙义  刘钦甫 《地层学杂志》1994,18(3):173-180,T002
湘中下石炭统中发育有非常丰富的痕迹化石,本文报道了在其中鉴别出的17种痕迹化石,并对其组合特征及环境分布进行分析,划分出Fucosopsis组合、Skolithos组合、palaeophycos组合、Rhizocorallium组合、Chondrites组合等。它们分别与潮坪-湖、障壁砂坝、滨外碎屑陆棚、滨外浅水碳酸盐陆棚及深水碳酸盐陆棚等环境相对应。文中还对区内几种常见的痕迹化石如Thalassinoides、Planolites、Zoophycos及Chondrites等的环境意义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