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67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根据作者参与组织指导《军官地图集》设计与生产的体会,从设计思想、结构模式、内容选题、表示方法、整体协调和制印工艺等方面阐述《军官地图集》的设计特色,通过对这一典型作品的剖析,探讨地图集设计与生产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地图的实质论述了模糊数学与地图制图学的关系;从几个方面综述了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学中应用的情况;推荐了几个能有效地用于地图制图中的模糊数学模型;对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分析了空间关系对自动综合的作用,认为正确的自动综合必须充分维护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据模型,才能更好地体现制图综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地图自动综合概念框架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武芳  王家耀 《测绘工程》2002,11(2):18-20,48
在分析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人在自动综合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地图综合的综合策略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75.
高俊教授1933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北京测绘学院,1957年底至1959年在武汉测绘学院进修和协助工作,1980年至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荷兰国际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ITC)进修。他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地图学专家之一。自1956年留校任教以来,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地图学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担任郑州测绘学院副院长,现任院长。  相似文献   
7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一个三维的、实时交互的、可“进入”的虚拟地理环境逐渐由梦想成为现实。“3DGIS”、“VRGIS”的相继提出,反映出人们认识周围环境从传统的二维思维方式向更自然的、立体空间的思维方式的变化趋势。本文介绍了三维GIS的研究现状,论述了三维GIS的概念模型与基本框架,提出了三维GIS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7.
首先论述了地图学家和地图制图工程师们是怎样通过数据、大数据、时空大数据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并由此推动地图科学进入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特征的“第四科学范式”新时代;接着, 通过国家基础测绘地图产品(4D)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功能和作用及其特性(一览性、解析性、知识性、基础性、表示内容的广泛性、表示对象的外拓性和时序性等)分析、非国家基础测绘地图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进展、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一体化数字化转型及2021年出版的有代表性地图集的介绍和特色分析, 认为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第三, 以地图制图综合“百年国际难题”的智能化突破、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优化升级的深化研究为例, 总结了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制图综合研究四个演进过程、难点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深入分析了地图(集)“设计→编绘→生产”全过程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地图学是一门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发展形成的科学,地图(地图集)是地图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不可或缺的,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首先,简要论述了地图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演进发展规律,以及地图集的特点;然后,从哲学角度分析与论述了地图是怎样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实现由"地理世界"到"地图世界"的转变),人们是怎样利用地图进一步认识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实现由"地图世界"到"地理世界"的转变),提出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由"感知的地理世界"到"重构的地理世界"再到"认知的地理世界"、指导行动并反馈信息的"双向"转变的认知模式;最后,论述了地图集作为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作用,举例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图集的快速发展和水平的大幅提升,并阐明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地图集成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兴旺发达,地图集作为人们进一步认知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功能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79.
在移动轨迹数据发布场景中,由于攻击者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及攻击模型的差异,使得无法对不同隐私保护机制的隐私保护度和数据可用性进行统一评价。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个顾及用户、攻击者和隐私保护机制的度量框架。定义了一个融合攻击者背景知识和攻击方法等因素的隐私度量指标U_m,使得不同的隐私保护机制在统一度量下能够进行有效性比较,有助于数据发布方选择合适的隐私保护机制以获取隐私保护和数据可用性之间的均衡。在两个真实轨迹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框架以及度量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不规则居住区的形状特征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主要形状特征是由较长的街道线和较大街道网眼决定的。因此,保持居住区的形状特征,即可能保留较长的街道线和较大街道网眼。街道选取决策模型设计中,对于组成大街道网眼的短小街道,为了提高其贡献度,设计了"周长属性",即统计短小街道组成的街道网眼的周长,从而达到正确反映其贡献度的目的。经实验验证,该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有街道不规则居住区的形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