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球变化学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球系统是如何工作,如何运转的;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2.
热带是推动大气热机的主要能量源地。那里大部分为海洋,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和各种物理量交换,在整个地球—大气系统的能量平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揭露了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中存在着一类低频的振荡过程,这一振荡过程对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长期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从物理量的诊断分  相似文献   
73.
平均经圈环流型的转变与长期天气过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符淙斌 《气象学报》1979,37(1):74-85
本文揭露,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平均经圈环流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类型:经典哈得来环流圈和哈得来反环流圈。它们的出现,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而且还存在着一类值得重视的非季节性的长期变化。平均经圈环流强度,具有周期大约48个月的长期振荡。这一振荡与赤道纬圈平面上垂直环流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并能对该地区大气的水平环流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用卫星云图分析平均经圈环流和纬圈环流的一个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淙斌 《气象学报》1979,37(4):10-15
本文使用太平洋地区1965—1973年月平均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这一地区冬、夏平均经圈和纬圈环流。将其与用气象站测风所计算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它们的基本形势是一致的。但是在台站网相当稀疏的海洋上,由卫星云图分析的结果比实测风计算的结果,能更细致更正确地反映实际大气的运动状况。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与全球温度场的关系。夏季东北地区出现异常的低温或高温现象不是局地的和暂时的现象,它是全球气候异常的反映。全球温度的分布在东北为冷夏或暖夏时有很大的差别。冷夏时中高纬度偏冷、温度经向差异大,低纬度偏暖。暖夏时中高纬度略偏暖,温度纬向差异大,低纬度偏冷。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若干地区与东北地区温度场的相关,并分析了东北冷、暖夏年温度场的演变。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1968年12月—1978年11月十年逐月全球气温距平场的分布,研究七十年代全球气温变化的特征和我国东北夏季低温的问题。北半球的温度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仍然偏冷,没有明显的转暖。南半球偏暖。全球温度变化最大在赤道、南极和北极到北半球高纬度带,而且这些地区的变化先于其他地区,它们的变化有向外传递的现象。因此一个气温异常点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全球各个地带。我国东北地区冷夏或暖夏常是在全球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77.
关于我国北方干旱化及其转折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北方的"西湿东干"和东部的"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来,这种降水长期变化的分布格局是维持还是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年降水观测数据、自矫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地表湿润指数SWI及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TWS)对中国区域干旱化问题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2001~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南涝北旱"的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长江上中游及江淮流域已转为显著的干旱化趋势,而华北地区的降水已转为增加趋势,东部"南旱北涝"的格局基本形成;北方过去的"西湿东干"也转变为"西干东湿"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然,中国区域的降水格局在2001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年代尺度转折性变化,两种常用干旱指数scPDSI和SWI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但GRACE的陆地水储量(TWS)的分析却显示,最近16年来,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格局仍未发生变化,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干旱化的时段,且有加剧的趋势,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土壤湿度和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从土壤湿度研究的历史出发,阐述了土壤湿度在气候变化乃至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从土壤湿度研究的科学背景出发,总结和综合评述了该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及可能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9.
全球变化科学的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建立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发展、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化、突变事件的发现、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等角度论述了地球环境变化历史的研究进展;并在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以及水资源等研究和现代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当前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世纪全球变化科学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0.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本文给出了应用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演变过程模拟的主要结果。模拟试验分别对正常季风年(1979)和湿季风年(1991)(均由观测场驱动)以及连续3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驱动)的夏季降水场进行,并同观测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基本上能抓住夏季雨带的主要位置和它的演变特征,与实况相比明显优于全球模式的结果。但模拟的雨带具体位置并不总是与观测值十分吻合,有些旬(或候)差别比较大,模拟的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仅0.4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为正确模拟东亚季风雨带的演变还需要对决定区域气候的主要物理过程在参数化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