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797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295篇
地球物理   683篇
地质学   945篇
海洋学   1595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培丰 《探矿工程》2011,38(10):1-5
井壁稳定问题包括井壁坍塌和地层破裂2种基本类型,科学超深井钻探的目的层是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和高地层压力的深部岩层,井壁稳定问题更加突出。以12000 m科学超深井为例,从地层温度入手,分析钻井液循环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和环空压力当量密度的变化,以及温梯应力、温差应力对井壁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陆上石油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单纯利用纵波信息已经很难再满足当前油气勘探的要求。笔者借鉴纵波阻抗的推导过程,对转换横波阻抗的公式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分析了转换横波阻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并通过转换横波阻抗以求取岩石密度,而由密度参数求取的含气饱和度可以指示储层的含气性。  相似文献   
74.
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及破碎带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勘探岩溶及破碎带中的应用,总结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将成果与钻孔资料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岩溶及破碎带的分布位置、大小、埋藏深度及发育情况等方面的勘察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工程勘察精度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75.
基于DEM不同路径算法的沟壑密度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兰勤  丑述仁 《地下水》2011,(6):145-147
沟壑密度是评价小流域沟蚀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地表破碎程度的因子。采用合理的汇流阈值设置方法,在黄土高原县南沟流域,通过基于坡向流量分配的多流向算法(DEMON)和传统的单流向算法D8实现沟壑密度的提取。结果表明:多流向算法和单流向算法都能提取较合适的沟壑密度,其中多流向算法提取的结果更好一些。因此,本研究对地表破碎程度的描述和当地地形地貌的反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董梅  宋晓林 《云南地质》2011,30(2):210-212
多方面原因影响煤样视相对密度项目检测。对多个样品检测数据的汇总和对比,深入讨论样品制备阶段对视相对密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平山湖地区11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区含煤岩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及其在视电阻率、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测井方法,如各种测井参数的数据计算方法与曲线处理技巧,为该类地区使用TYSC-3Q测井仪器进行测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该地区煤层具有中高阻、低密度、低放射性、高时差、弱自然电位的物性特征,以多个实例介绍了煤层在不同测井参数曲线上的识别方法及定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78.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100015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ploying the Unit Soil Carbon Amount (USCA) approach, soil carbon storage was calculated across the Northeast Plain of China based on the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conducted in 2004 – 2006 (MRG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rage in topsoil (0 – 0.2 m), subsoil (0 – 1 m) and deep soil (0 – 1.8 m) was 768.1 Mt, 2978.4 Mt and 3729.2 Mt with densities of 3327.8 t/km2, 12,904.7 t/km2 and 16,157.5 t/km2,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averages, whereas the soil carbon densities showed a clear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Northeast Plain (Liaoning), to the middle (Jilin) and the northern Plain (Heilongjiang) —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topsoil carbon density, which increased from 2284.2, to 3436.7 and 3861.5 t/km2,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o carb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 in 1984 – 1986 (SNSS), the topsoil SOC storage values from the MRGS were found to have decreased by 320.59 Mt (29.4%), with an average annual decline of 16.0 Mt (l.73%) over the 20 years. In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areas of the plain, soil carbon densities decreased by 1060.6 t/km2, 1646.4 t/km2 and 1300.2 t/km2,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389.0 t/km2 for the whole plai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ecrease in soil carbon density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cosystems and land use types. Therefore, ratios of soil carbon density were calcula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carbon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ecosystem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SOC.  相似文献   
79.
对发生在青岛近岸水域的后赤潮过程中赤潮藻密度、藻种进行鉴别的同时,对现场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获得了一套三维特征荧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当海水中生物密度达到或接近赤潮密度时,Ex最高峰值波长位于245nm,Em最高峰值波长在445nm,激发转折波长在260nm,荧光转折波长在245nm;2)在非赤潮区,Ex...  相似文献   
80.
第1期     
《台湾海峡》2011,(4):595-596
论文与报告基于连续沥取的富钴结壳成凶机制的探讨………………………………………………………………………………蔡毅华,黄奕普,邢娜(1)饥饿对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定位和分布密度的影响…………………………………………………翁幼竹,方永强(10)地芽孢杆菌属DYth03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分析……………………………………………………罗淑娅,李侃,徐丽美(17)杂色鲍血蓝蛋白HtHI基因第16内含子SNP密度的分析…………………………………………梁翠,陈军,游伟伟,王德祥,柯才焕(21)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集群的季节变化…………………………………………付永虎,王朝晖,康伟,杨宇峰(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