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王凯  方石  袁魏  姜文超  赵健  钱海 《世界地质》2015,34(1):78-87
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志留系地震资料解析基础上,利用生长指数反映该区断层发育情况,并通过井约束反演得出该区的砂体展布,研究该区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铲式同生逆断层是该区主要的断层类型,包含有蛇头背斜、冲起构造等典型的逆冲构造样式;断层在平面上多呈弧形,走向以近北西向为主;研究区受北东向挤压形成两套倾向相反的平行逆冲断层,断层组合型式为"向斜式逆冲断层系"。该区同生断层对砂质分散体系的控制作用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类型:当同生逆断层走向与物源方向近正交时,其对砂体分散的控制表现为"遏止作用";当同生逆断层走向与物源方向斜交时,其对砂体分散的控制表现为"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本文在对海南岛1986年、1996年、2000年3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网格、数学模型和影像判读等方法,对海南岛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全面理解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原因、过程和驱动力,并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海砂开采违法行为查处适用法律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海砂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我国尚无明确法律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对于此类案件的查处工作。本文立足实践,对现阶段查处海砂开采违法行为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了简单梳理,籍此希望为各级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在今后的违法采砂查处工作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4.
CDMA技术首次应用到地电阻率测量,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实现微弱电信号的检测和高精度测量.设计并实现了直接用标准电阻标定地电仪的方法并可对仪器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定.仪器已在地震前兆监测、石油开发中得到实际使用,实现在野外恶劣的测量环境下(信噪比20 dB)取得0.1%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5.
赵健  刘展  张勇 《海洋科学》2008,32(3):6-12
采用BP(Back-Propagation Network)神经网络方法,根据试验区BTEX指标实测数据,结合油气化探、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BTEX异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完成BTEX异常的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试验区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鄂博梁Ⅲ号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大型构造之一,其中仅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圈闭面积即可达470km2。运用近3年来在该构造东西高点钻探的鄂深1、鄂深2及鄂7共3口探井的最新资料,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对鄂博梁Ⅲ号构造沉积环境演化和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认识。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纪沉积环境自上干柴沟期(N1)到狮子沟期(N23)是一个湖进、水体不断加深的沉积演化过程,与前期所认识的湖泊收缩、水体不断变浅的结论不同。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系沉积碎屑主要来自于阿尔金山物源区,自下而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浅部地层受冷湖方向物源的影响而具有混源的特点。该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为该区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77.
赵明  黄侃  林佳  张鹏  赵健  陈磊  葛勇勇 《岩土力学》2016,37(Z2):589-596
为解决谢桥煤矿1232(3)工作面回风巷道围岩控制的技术难题与经济合理性问题,运用正交实验方法,以巷道两帮与顶底板收敛量为指标,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出锚杆直径与间排距为影响回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的主要敏感因素。同时,选定技术与经济指标,通过分析各关键因素对围岩控制效果的影响情况得出2组局部优化方案,并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得出最终优化方案。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支护参数优化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8.
HRT地震前兆波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S-100仪器是我们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新一代高精密度地电测量系统.设在川滇地区的一个PS100台网于苏门答腊海啸大地震前记录到HRT前兆波动.本文将主要分析报道来自震源区的这种前兆波,特别是其传播特性.潮汐力驱动的谐和振荡波(HT波)具有与潮汐力相同的周期(如MSf,K1,M2等),但其振幅却仅在震前(约3个月)才出现异常增大;潮汐力驱动的共振振荡波(RT波),出现主震前2天(北京时2004-12-24的10时),RT波分为纵波与横波.初步确定其纵波波速Vl约为307 km/h,横波波速Vs约为126 km/h.它们可能是在地壳多孔岩石孔隙流体中以声模式传播的一类波.对RT波,苏门答腊主震断层系统的固有周期T0约为5~6 h,其幅度可达2.9%(超出观测标准偏差17倍),成为极其显著的异常.RT波通常以突然急剧变化的方式达到其峰值.震源区多孔介质的固体基质骨架与其间孔隙流体的耦合振动满足共振条件时,即从震中区同时发射出(纵、横)RT波.苏门答腊Mw9.0级地震前首次记录到RT波,此后已在20余次强震前记录到HRT波.诸强震前所记的HRT波彼此可以很好地对比,表现出一定的重复性、一致性和规律性.汶川Ms8.0级地震前,当时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距震中465 km),也记录到HRT波.我们还在震前发现红格台于2008年5月12日凌晨(0~5时)记录到与汶川地震有成因联系的、显著临震信息.(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PS100台网捕捉地方强震的短临前兆开始,到汶川地震前发现红格台记录到临震信息的)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HRT前兆波是客观存在的;地震,特别是强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不太远的将来,实现强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如果有一布设合理的PS-100台网,根据震前所记RT波,提前1~3天定量地预测强震的三要素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9.
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藏中CO2分布广泛,局部摩尔分数极高,给勘探、开发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对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并利用流体取样、闪蒸实验测试分析等资料,将盆内油气藏分为3类:类型Ⅰ,含CO2溶解气的高气油比常规油藏;类型Ⅱ,CO2气顶+油环型油气藏;类型Ⅲ,(含溶解烃)CO2气藏。其中类型Ⅰ油藏和类型ⅢCO2气藏中流体性质均匀、稳定,油-水界面、气-水界面清晰;类型Ⅱ气顶+油环型油气藏流体成分和性质不均匀、不稳定,流体界面复杂。物理热模拟实验表明盆内3种类型油气藏是地层条件下,超临界状态CO2和烃类有限互溶,动态成藏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动态成藏过程中,CO2对烃类进行抽提、萃取,烃类(原油)对CO2进行溶解,两者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动态平衡(范围)。烃类和CO2相对量大小决定了最终的油气藏类型,温-压条件变化和油气藏开发可改变油气藏平衡状态,造成流体相态变化和3类油气藏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