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666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70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吕建华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2,26(1):111-126
在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包括对值被生理过程,如(1)光合作用:(2)呼吸;(3)分配和(4)物候等新的描述方法。对青藏高原上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高压上地表辐射及水热物理通量以及地表拖曳系数和地面反照率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东南和西北增加,高原西北部地表反照率较高,东南部地表反照率较低。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z坐标下的三维斜压海洋动力学数值模式为基本模式原型 ,在整理渤海基本数据并诊断计算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作为背景环流场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渤海海域动力环境数值模式。模式采用了经校正的Bagnold型方程来计算渤海底移质沉积物输运 ,悬移质计算则是取二维深度平均悬移质输运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 ,计算含沙量分布以及由悬移物引起的冲淤厚度。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沉积物输运模式 ,定量模拟了渤海沿岸和海底的沉积物输运方向和冲淤分布。模拟结果与通过多年实测水深估算获得的渤海海底沉积物的冲淤变化分布相比较 ,两者之间在基本结论上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73.
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伟强 《中国科学D辑》2003,33(2):119-126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走航观测所获得的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分压及相关资料, 分析研究了考察区夏季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2分压的分布特征, 首次用实测的海-气CO2资料于多种方法估算了考察区夏季海-气CO2的通量. 结果表明考察区夏季大气中CO2分压(Pa)的测值范围在(352~370)×10-6 CO2·Air-1(单位下同)之间, 平均为358, 平面上具有波因特来的北部海域较高, 其余海域分布较均匀的分布特征; 夏季表层海水中CO2分压(Pw)测值在98~580之间, 极值之差竟达472, 平均值为242, 比相应的分压(Pa)低116, 呈现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平面分布特征, 并与研究区浮游生物、冰况、水温和环流状况有密切关系. 估算结果表明, 各种计算方法所估算出的碳通量F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 除考察区东部海域为大气CO2的弱源区外, 大部分海域都为大气CO2的汇区或强汇区, 但它们的值却有较大差异, 平均值在6.57(Liss法)至26.32 mg CO2·m-2·h-1(14C法)之间, 最大与最小值之间相差约4倍, 大约分别是全球平均值的2~10倍; 若以Wannikhof系数估算, 本海域的平均碳通量则是Takahashi, Feely等人在本海域模拟估算值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74.
兰州地区冬季非尘暴降尘通量初步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土高原上冬季非尘暴条件下的大气粉尘,主要由来自黄土物源区的远源粉尘和黄土高原本身的近源粉尘共同组成。它们各自的贡献如何,以往的研究均未做过明确的讨论。由于前者的浓度及其相应的降尘通量在较小空间内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而后者则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个小区域内不同地点降尘通量的比较和分析来推断其贡献的大小。若各点的通量均很接近,则当地的大气粉尘应以远源输入为主,而来源于本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很小,或者近源的大气粉尘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很均匀的;若各点的通量相差悬殊,则表明本地来源的粉尘对总降尘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由各观测点中的最小降尘通量还可以近似了解远源.  相似文献   
75.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长期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由于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使这一问题就显得更特殊,也更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和气相色谱测定两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湖水CO2浓度结果。研究发现,在夏季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了湖水CO2,致使湖水中CO2浓度降低。在贵州草海、百花湖以及云南的泸沽湖、杞麓湖,表层湖水CO2分压(为便于与大气CO2比较,文中湖水CO2用分压单位表示)小于200μatm,远低于大气CO2分压,湖泊正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CO2,从而构成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76.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硫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11月~ 1999年 10月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站 (江西鹰潭 )农田小气候站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硫 (SO2 )、硫酸盐粒子 (SO2 -4)浓度采样和雨水样本收集 ,利用阻力模式和全年逐时气象资料计算 SO2 和 SO2 -4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干沉降通量 ,利用降水资料和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估计大气硫的湿沉降 ,从而定量研究大气硫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 SO2 和 SO2 -4干沉降速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 0 .373± 0 .170 cm· s-1(月均值 0 .16 1~ 0 .5 45 cm·s-1)、0 .198± 0 .12 3cm· s-1(月均值 0 .15 2~ 0 .2 6 9cm· s-1)。农田下垫面硫年总沉降量为 10 .3g· m-2 ,其中干沉降占总沉降的 83.3%。硫的干沉降又以 SO2 的干沉降为主 ,占年干沉降总量的 92 .2 %。大气硫沉降输入占农田生态系统输入总量的 90 %以上 ,是农田生态系统获取硫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
孙伟 《陕西气象》2003,(2):12-15
根据突发性暴雨的定义,选择陕西1987-05-31的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对涡度、散度、位势稳定度、水汽通量等的分析,可知:涡度和散度场的形势,有利于降雨的产生,暴雨发生前,位势不稳定度很强,在暴雨即将发生或发生的过程中,各层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涡度、散度、稳定度、水汽输送等几方面的共同作用,促使了这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8.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 心(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1968~199 8年),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 研究. 结果揭示,SMJ作为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对两个半球间水汽输送起最关键的作用, 它把水汽从冬半球输送到夏半球. 夏季SMJ的年际变化有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与之相联系 ,特别是东亚沿岸的波列状异常分布、南亚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偶极型异常分布;它 也同春季的北印度洋等海区的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还表明,春季SMJ的年际变化对东 亚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由于SMJ影响的超前性,因此它在东亚夏季气候预测上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80.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