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锡矿区位于某中生代拗陷带内。区内三迭纪地层(以石灰岩为主,白云岩次之)广泛发育,并普遍受到不同程度褶曲作用。锡矿区一级褶皱构造有背斜与向斜,褶皱轴方向为北东。一级背斜构造又为次一级背斜构造(走向北西)所复杂化。同时在隐伏花岗岩体之  相似文献   
73.
岩溶塌陷区划的迭置分析方法和宏观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4.
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进化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贺军  王忠  刘浩吾 《山地学报》2001,19(2):180-184
对进化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使得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能力。同时,引入与边坡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坡角、坡高、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七个因子,建立了适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多因素相关进化遗传算法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边坡的设计和稳定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5.
设计了一种容易实现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以测定缺乏纹理的手骨表面形状和两骨间的几何吻合度  相似文献   
76.
受压构件本构失稳的折迭突变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潘岳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01,22(3):271-275,307
材料或构件本构失稳问题的类型可归结为突变理论中的折迭突变,从高强度素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本构关系曲线表达出发导得的折迭突变模型,可以给出构件的脆坏判据,对构件的延性和脆性破坏路径作类似于几何稳定问题的后屈曲分析,建模时按实际将试验机刚度作为有限量而得到的加载参数能量输入率,可正确地描述构件本构关系曲线弱化段的系统稳定性,计算了混凝土楼柱体脆坏对加载装置造成的荷载效应。  相似文献   
77.
应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地下水模拟及管理,由于把本来连续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化,因而会造成一定误差,有时这种误差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不同的空间、时间离散格式而产生的误差,应用迭加原理及特征值有限单元法,将因空间和时间离散而产生的误差区分开来,并探讨了减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1981年8月14日至22日(“81.8”)发生在陕、甘、川毗邻区的一次持续暴雨过程,与伴有切变线的低涡持续发展直接关联。涡度变率诊断揭示,涡度正变率中心初生于青藏高原东侧低空,其后出现了高、低空涡度正变率中心的迭加和耦合以及在垂直方向的贯通过程。涡度正变率中心的这种垂直结构及其演变,与切变线低涡生成和发展的正涡度中心垂直结构及其演变基本一致。在贡献于涡度变率的因子中,非线性相互作用涡度变率的相对数值最大;由于地形强迫的时间平均涡度变率只对切变线低涡的生成和维持是重要的;扰动涡度变率在切变线低涡强烈发展时才有值得注意的贡献。中尺度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揭示,视热源Q_1和水汽汇Q_2垂直积分的高值区同切变线低涡发展区及暴雨区大体一致;Q_1和Q_2的时空平均垂直廓线表明,Q_1的最大加热区间在570至400 hPa,而Q_2的最大区间在650至550 hPa;由于感热和潜热对流涡动通量辐合的加热,约等于凝结释放潜热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